我們整理過包括北上廣深、蘇杭漢(武漢)寧(南京)在內的8座全國主要城市資料。資料顯示,這8座城市,至少有一個區縣的GDP,明顯高於其他區域。
類似的情況,是否也出現在成都和重慶,這兩座全國主要城市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一個事實:重慶和成都下轄的區縣及代管的縣級市數量,要明顯高於前述的8座城市。
重慶擁有38個區縣,成都下轄的區縣及代管的縣級市,包括新高區及天府新區在內,也高達23個。
在重慶的38個區縣,以及成都的23個區縣中,是否也有一個GDP明顯高於其他區縣的呢?
我們將兩地2023年度的GDP,分別繪製在一張餅圖中,各區縣所佔比重,分佈如下圖所示。
重慶38個區縣中,經濟規模最大的渝北區,所佔比重為8%,加上九龍坡、江北、渝中和涪陵這些比重達到5%的區,這5個區,貢獻了重慶30%的GDP。
如果將這5個區看成一個整體的話,所佔比重要高於前述的北廣深、蘇杭漢寧,比上海的浦東新區要低6個百分點(浦東占上海GDP的比重為36%)。
成都具有領先優勢的區是成都高新區(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成都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4.5%。
但高新區之外,成都再無一個具有領先優勢的行政區,排名靠前的金牛區和青羊區,其GDP佔全市的比重均在7%左右。
包括前述兩區,以及龍泉驛區、武侯區、錦江區和成華區,成都這六大市轄區,GDP規模相差不大,合計貢獻了成都超過40%的GDP。
成都和重慶這兩座城市的發展模式,看起來跟北上廣深這類城市有所區別:多箇中心區,共同引領了全市經濟的發展。而北上廣深,則是某個區,引領了全市的發展。
強省會戰略在湖北、四川、陝西等地的成功,同樣適用於一個市的發展,即集中力量發展一個區,從而帶動全市的發展。
成都和重慶,只是模式稍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