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6%,-19.84%,-11.11%....
在監管給“普利事件”定性為財務造假後,*ST普利(300630.SZ)再度累計下跌了70.34%。
在這之前,*ST普利已較歷史高點下跌了86.18%。
截至目前,它的市值僅有10.35億元,已不及上市時14.03億元的估值,較之巔峰時期更是縮水了232.2億元。
8年時間不到,*ST普利樓起樓塌,從行業明星一路跌落,一把回到解放前。
財務造假
1月4日,普利製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根據《告知書》認定的事實,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2021、2022年虛假記載的營收金額合計達10.31億元,且佔該2年披露的年度營收合計金額的31.08%;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達6.95億元,且佔該2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76.72%。
普利財務造假手段之一:無中生有。
2021年-2022年,普利製藥透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的方式,虛假確認藥品銷售收入和利潤。
其中,2021年多計營業收入4.37億元,佔當年披露營收的28.94%,對應營業成本1.29億元,多計利潤總額3.08億元,佔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65.88%。
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4.57億元,佔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25.28%,對應營業成本6922.21萬元,多計利潤總額3.87億元,佔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88.27%。
普利財務造假手段之二:將不屬於自己的收入算在自己賬上。
在無中生有的同時,普利製藥將其開展的不具有控制權的乙醯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專用)和酵母抽提物貿易業務按總額法核算,導致2021年多計營業收入7799.73萬元,佔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5.17%,對應營業成本7799.73萬元;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5925.97萬元,佔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3.28%,對應營業成本5925.97萬元。
這觸及了2024年修訂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公司披露的利潤總額連續兩年均存在虛假記載,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50%。
喪失信任,機構離場
普利製藥成立於1992年,是專業從事藥物研發、註冊、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公司產品主要為處方藥,覆蓋抗過敏類藥物、解熱鎮痛藥物、皮膚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消化類藥物、心腦血管類、造影劑類和緊急搶救藥類等領域。
普利於2017年3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後曾迎來4年業績的快速增長:
營收由2017年3.25億元增至2020年11.89億元,歸母淨利潤由0.98億元增至4.07億元,扣非淨利潤由0.87億元增至3.8億元,CAGR各為54.1%、60.58%和63.61%。
公司估值亦隨之提升。要知道,普利上市時(2017.3.28)估值僅有14.03億元,之後一路主升至(2021.5.27)的242.55億元,也即4年時間市值增長了16.29倍。
這期間還吸引了北向資金的買入。其於20Q2買入253.925萬股,持股0.89%,新進第九大股東。北向資金前期連續持有了13個季度,於22Q4清倉退出,這裡邊買進前十大股東就有9個季度。
在北向投資普利兩年後,社保基金也開始買入普利.....
只是到了2021年,普利經營業績增速維繫不了,轉向下坡。管理層就以“無中生有”+“將不屬於自己的收入算在自己賬上”進行財務造假。
財務造假讓普利2021年、2022年偽裝得不那麼難看(營收同比+26.94%、+19.72%,歸母淨利潤同比+2.25%、+0.96%,扣非淨利潤同比+6.69%、-1.88%)。
但真實情況遠比這糟糕多了。
看“普利事件”爆出後的2023年,就會知道是有多糟糕。營收13.04億元同比下降19.43%,歸母淨利潤8592.29萬元下降70.87%,扣非淨利潤-1256.74萬元下降104.61%。
到了24Q1-Q3,全線陷入虧損。其中,歸母淨虧損9827.01萬元,扣非淨虧損1.25億元。
這期間,普利的信用早已喪失殆盡,社保基金(國家隊)、以公募為代表的機構紛紛離場。
截至24Q3,普利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北向資金及實控人外,已是清一色的自然人,全部為新進。
只剩下3.6萬股民含淚買單....
你還會喜歡: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