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歸碧海波濤舞,蛇到青山草木新。新年伊始,節日的喜慶氛圍尚未散去,中國汽車產業又有好訊息傳來,2025年1月,以30萬輛的銷量成績再次重新整理行業紀錄,不僅穩坐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頭把交椅,更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引發震動。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已經成為了出口增速最快的中國汽車品牌。1月份比亞迪乘用車海外銷售66336輛,同比大漲了83.4%,成為了比亞迪集團增速最為強勢的板塊。隨著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持續發力,海外市場有望成為比亞迪在2025年新的銷量增長點。
這一現象級資料的背後,不僅是比亞迪自身實力的體現,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的一個縮影。從技術驅動到全產業鏈佈局,比亞迪的“銷冠”方法論值得深入解碼。
比亞迪的技術優勢是其銷量的核心驅動力。作為全球首家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在技術創新上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其中,刀片電池的推出徹底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痛點,成為比亞迪車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此外,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普及,不僅大幅降低了油耗,還提升了駕駛體驗,成為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保障。
除了電池和混動技術,比亞迪還在e平臺、易三方、易四方、雲輦等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投入。這些技術的市場轉化力在比亞迪的銷量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e平臺3.0的推出,就使得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型在續航、智慧化和安全性上實現了全面升級,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純電動市場的領先地位。
而比亞迪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則在於其全產業鏈佈局。
從上游的鋰礦資源到中游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再到下游的整車製造,比亞迪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整車的完整閉環。這種全產業鏈佈局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增強了供應鏈的穩定性,使得比亞迪在面對全球晶片短缺等外部衝擊時,依然能夠保持高效的生產和交付。
以電池為例,比亞迪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之一,還透過自研自產的方式,確保了電池供應的穩定性和成本優勢。這種供應鏈的掌控力,使得比亞迪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主動。
“在比亞迪,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核心就是研發人員。”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在去年出席活動時表示:比亞迪的優勢不在於財報有多少資產、利潤,而在於財報上沒有體現的10萬名工程師“天團”,這才是比亞迪未來發展和持續增長的基礎。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憑藉產品和技術贏得市場的比亞迪,在2025年還會繼續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