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樓市的變化似乎有點大,很多人都說整個市場迎來了180度的大轉變,也有人說市場應該要往好的方向發展了吧,反正每個人分析出來的結果都是有不同的。
對於房價的走勢,老百姓是極其的關心的,對於有房的業主們來說,當然希望房價要止跌,不要再繼續下跌了。
對於未買房的人群來說,房價當然能夠繼續的下跌,還要下跌20%,甚至是30%,這樣自己買房的成本就會更低了。
不管怎麼樣,只要市場不好,對於經濟的衝擊是非常的大的,經濟不好對於每個人都有影響,即便最普通的打工人都有影響,你看看你所在的公司有沒有準時發工資或者是有沒有物件的心,就知道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了。
2025年房地產的價格該如何走!
對於2025年的房價走勢,國際上的一些投行銀行以及國內的一些經濟團隊都給出了一定的回覆。
高盛集團預言2025年整體的房價都是會穩中有降的狀態,在2025年末大機率會穩住,中間這一段時間還有20%~25%的下跌空間!
心想如果真的要下跌20%左右的空間,那不得了,2024年房價跌的最猛的廈門也僅跌了13.8%。
摩根士丹利也並不看好中國的房地產說2025年整體的房價還是會持續的低迷的,在2026年初的時候,市場才會逐步的穩住,整體房價跌幅在9%~13%左右,即便這個跌幅沒有高盛集團推測的這麼高,但是跌的也真不輕了,隨便一套房子一跌就是一兩,甚至是兩年的收入沒了。
國內任澤平經濟團隊則在2024年中旬的釋出,中國玩家大概在兩年之後見底中間還是有回撥的空間的,所以整體的房價2025年還是會下跌的,至於怎麼樣跌法還得要看市場的反饋情況!
為什麼房價會下跌這麼兇狠,有如下這幾個原因!
1、庫存量太多了
一直到2024年末,全國新建商品房帶銷售面積達到了7.5億平方米,比2023年增長了10.6%,2014年去庫存之前的帶銷售面積也僅有6.7億平方米,所以10年時間庫存不僅沒有出現減少,甚至還出現了反彈。
有些小地方去庫存週期甚至達到了8年10年的,不要覺得這是開玩笑,我所在的城市去庫存週期都需要5年了。
房地產過去是拼命拿地建房子採取都是高週轉模式,現在高週轉模式根本玩不通的,很多樓盤開盤,整整一年時間銷售還達不到30%,所以懂的都懂了吧。
二手房的掛盤也多
重慶二手房掛牌量居然達到了今年的34萬套,天津、西安、武漢、合肥等城市二手房掛牌量也達到了19萬套。
全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掛牌量超過15萬套的城市已經有8個了,所以二手房掛牌數量非常多,對於345線城市的掛牌量更是多到恐怖如斯。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有這麼多數量的掛牌量說明供大於求,也就只能降價來搶市場了!
2、經濟不給力,房奴們的苦日子要來了
最近這幾年真的不是一般的苦啊,收入不穩定這個很正常了,城鎮居民失業率5.5%,實際上可能不止這樣,很多房奴們都要面臨著被降薪被裁員的風險。整天都是提心吊膽的。
房貸的壓力肯定是有的,比如像我朋友原本每個月收入1.5萬元,償還房貸4000元的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現在不一樣了,每個月的收入就8000元,償還房貸就4000元了,剩下4000元根本都不夠家庭生活開支。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全國範圍內有很多,一邊面臨著銀行貸款,另外一邊又要面臨著被壓貨款,整體的壓力是很大的,現在10個企業主9個都是虧的,爹媽都不認得。
更關鍵的是房貸壓力的同時還要面臨著資產持續性的縮水。
根據中職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5.5%,另外這個不僅在新房在二手房這方面縮水就更嚴重了。
還有整體的流動性也變差了,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出現變現的,在各種壓力下,最終導致反儒們的壓力是越來越大的。
3、多地樓市根本沒有回暖的跡象
如今多個城市都出現了很多這種情況,是整個生態鏈的問題,比如開發商、銀行、地方政府全部都陷入到困境了。
銀行的風險也非常的大,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同比下降3.7%,另外大量的房貸面臨著違約。風險,還有房地產企業的。違約風險也很大,一方面是擔心違約,另外一方面要考慮怎麼樣收回成本。
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就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財政壓力就變得越來越高了,根據資料顯示,2024年的土地出讓金僅有2021年最巔峰的40%。
這種寒冬,基本上佈滿了市場各個角落,即便是一線城市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更不要說那些小城市了,根本恢復不了,即便出臺了這麼多利好的政策都恢復不了。
該如何面對這種變化?
面對市場各種的變化,房奴們一定要做好準備!
首先要把多餘的房產賣掉,比如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是自己居住不到的房子,那當時就賣掉了,因為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房產的價值將會逐步的被削弱。
其次,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在過去我們的日常開銷有很多都是花在沒必要的東西的,比如買了一些東西,一年用不了兩次的,比如經常出去外面大吃大喝大花手腳。買衣服也一年穿不了幾次等等這些能節約的就節約下來。
最後就是找一個合適自己的副業,在這個年頭很多人都擁有副業的副業可以增加收入多少都可以為自己減少一些壓力,現在副業有很多種,只要合適自己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