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爆火,讓資本市場徹底坐不住了。
春節假期結束後的幾個交易日,A股最火爆的毫無疑問是DeepSeek概念股。
目前已經有、優刻得、每日互動等多隻DeepSeek概念股出現連續20cm漲停,簡直勢不可擋。
跨界收購,引發股價暴漲暴跌
DeepSeek之外,股市另一條主線是人形機器人概念,隨著宇樹科技的爆火,相關概念股也是狂漲不止。
無論是DeepSeek,還是人形機器人,它們的爆火都說明科技板塊是當下A股再明確不過的核心主線。
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人形機器人,都離不開高效能晶片。在當下熱炒科技股的大背景下,如果哪家上市公司收購晶片公司,股價必然會來一波暴漲。
因為被傳出收購晶片公司武漢敏聲,創業板公司慈星股份在1月13日出現20cm大號漲停,1月14日再度大漲超過15%。
然而隨著收購案火速夭折,慈星股份在復牌後就一度大跌20%,讓很多股民覺得這是一場欺騙、是被當成了韭菜狠狠收割。
慈星股份,位於浙江寧波,主要從事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武漢敏聲,位於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立於2019年1月,是一家研發銷售射頻濾波器、壓電式麥克風、超聲的公司。根據公開資訊,公司核心技術團隊由多位國際知名射頻專家組成,公司在射頻濾波器領域擁有國內最完整的IDM(垂直整合製造)團隊,涵蓋設計、材料、製程、封裝、測試等各領域。
慈星股份和武漢敏聲,前者是紡織機械公司,後者是晶片類公司,二者跨度不小。但或許是前者看中了後者的前景,早在2021年12月,慈星股份就耗資2億元收購武漢敏聲12.50%的股權。
慈星股份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持有武漢敏聲9.77%的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
慈星股份2021年底收購了部分武漢敏聲股份,不久後,也就是2022年,武漢敏聲就搞了一件大事,其與北京賽微電子聯合共建了8英寸射頻濾波器生產線。次年7月,該生產線實現量產,單月產能為2000片晶圓,據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BAW濾波器生產基地。
2024年12月26日,武漢敏聲位於武漢光谷的高階射頻濾波器生產線專案廠房主體封頂,並舉辦封頂儀式。
根據公開資訊,目前,武漢敏聲已經啟動月產能1萬片晶圓的自有產線建設,專案總投資30億元,將於2026年實現量產,屆時產能將達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
武漢敏聲雖然沒有在A股上市,但公司於2024年7月成為了華為供應商,因此也成了“華為概念股”。
說到這,你是不是感覺武漢敏聲非常厲害?
不過業績方面,武漢敏聲就不行了。2022年-2024年上半年,武漢敏聲營業收入分別為5.78萬元、16.2萬元和678.3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97億元、-1.31億元。
當初慈星股份入股的時候,武漢敏聲還沒什麼營收,即使現在營收也非常少,而虧損動不動就每年一兩億。
這樣種財務資料的公司,直接在A股IPO或許困難重重。
提前暴漲,明顯的內幕交易?
2025年開年幾天,A股出現明顯調整,而慈星股份也在1月3日、6日分別大跌12%、5%。
正當人們以為其股價要繼續調整時,沒想到股價突然反轉,在1月13日暴漲20%,14日盤中一度暴漲20%,收盤大漲超15%。
為何暴跌之後突然暴漲?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1月14日收盤後,慈星股份釋出公告,因籌劃收購事項停牌,收購物件是武漢敏聲。
公佈收購訊息之前,股價連續大漲,這很難不讓人認為相關訊息提前洩露、有人在利用內幕訊息交易。
不過慈星股份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在重組前期和期間都做了自查,董監高及相關人員均遵守保密協議,不存在相關股票交易行為。
那麼,是誰在當時“精準買入”了呢?
1月14日,慈星股份龍虎榜10個席位中,浙江的席位就有4個。
具體為:
買入前五席中,銀河證券紹興證券營業部買入5370萬元、金元證券東陽中山路證券營業部買入4144萬元;
賣出前五席中,中信證券杭州濱盛路證券營業部賣出4820萬元、光大證券慈溪三北西大街證券營業部賣出3347萬元。
上市公司和參與交易的大資金都在浙江,這其中到底有沒有內幕交易,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收購失敗,又蹭上DeepSeek概念?
1月22日,慈星股份繼續發公告,稱公司以及有關各方正在積極推進本次交易的相關工作。
這無疑給人一種併購成功機率很大的感覺。
但1月5日,慈星股份釋出的公告讓人傻眼了:
交易各方未就本次交易具體方案、交易條件達成最終實質性協議。
經交易相關方商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交易事項,公司股票將於 2025年2月6日(星期四)開市起復牌。
這種大利空公告一出,股價會毫無懸念暴跌。2月6日,慈星股份開盤就來了個20cm大號跌停,之後開啟跌停板,收盤大跌超過13%。
其實很早之前,慈星股份就搞過極為不靠譜的跨界收購。2016年公司耗資10億高溢價收購移動網際網路類的優投科技、多義樂兩家公司,整體溢價率近40倍。
2018年、2019年,這兩家公司業績變臉,導致慈星股份在2019年虧損8.74億元,當年商譽減值高達6.26億元。
各種問題、各種暴雷,讓慈星股份從2015年之後,股價一蹶不振,一度從近25元跌到2024年初最低的3.69元,跌幅一度高達85%。
而慈星股份實際控制人孫平範,這些年來透過各種手段多次減持公司股份,累計套現約27億元,跟目前慈星股份70多億的市值一比,套現金額那是相當大了。
當用DeepSeek搜尋慈星股份有關資訊時,顯示慈星股份透過旗下子公司對DeepSeek進行了1億元戰略投資。
慈星股份在昨天大跌13%後,今天又大漲8%,是不是又有資金在炒作它跟DeepSeek的關係了?
慈星股份這種反覆上演暴漲又暴跌戲碼的股票,對於散戶來說,充滿了資訊不對稱,如果參與其中,很容易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