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北京報道
春節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全面打響。
2月5日,中國宣佈,即日起至2月28日,Model 3全系車型限時享受高達8000元的保險補貼,補貼後的最低售價降至22.75萬元。此外,《華夏時報》記者從特斯拉銷售人員處瞭解到,購車的使用者還可享受到5年0息的貸款政策以及特享充電權益。“這次補貼針對Model 3全系車型提供保險補貼,也是‘保險補貼’和‘免息政策’首次聯合推出。”銷售人員表示。
特斯拉推出優惠政策後,在行業內引起了連鎖反應,各大車企開始跟進。例如小鵬、、智己、廣汽豐田等車企,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促銷活動。不過,與往年直接降價的方式不同,今年各車企更傾向於提供免息貸款、零首付等金融優惠措施。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變化透露出各車企正在從單純的價格競爭向最佳化消費者購車門檻的方向轉型。這種策略不僅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汽車銷售,也為整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從直接降價到金融優惠
自2023年特斯拉率先在國內市場掀起汽車價格戰以來,這一趨勢已經持續多年,並在2025年達到了新的高潮。
2025年春節後開工第一天,在特斯拉推出免息政策後,小鵬汽車緊隨其後,上線了“5年0息0首付”政策,覆蓋了多款熱門車型,貼息金額高達5.7萬元。蔚來汽車也不甘示弱,釋出了5年0息政策,貼息金額在2.36萬元至4.43萬元之間,同時還疊加了多項優惠措施,如1萬元選裝基金、48張免費換電券、5年NOP+免費使用權等。
記者在走訪汽車門店時發現,蔚來門店內人頭攢動,不少消費者前來諮詢和試駕。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以ET5T為例,該車售價為29.8萬元,選擇租電方案可以便宜7萬元,展車還有1萬元的優惠。此外,還能享受5年免息政策,首付只需要支付20%,並且購車後還將贈送48張換電券、5年NOP+免費使用權和24000積分。”
業內人士分析稱,蔚來的5年0息政策並非簡單價格戰,在高階純電市場同質化加劇的背景下,透過金融工具降低門檻、補能網路構建壁壘、智慧化權益提升黏性,為行業提供了“使用者體驗優先”的競爭正規化。
大眾ID.與眾也推出了5年0息政策,銷售人員表示:“現在購車只需支付5000多元的保險費就可以將車輛開回家。此外,大定客戶還將獲得價值3000元的積分,可用於購買商城物品。”
理想汽車則推出了3年0息政策,並在北京地區提供了額外的購車補貼。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北京購買理想汽車可以享受10000元的京牌補貼,同時還有石景山的5000元補貼和順義的10000元補貼。這兩個補貼是可以疊加的,只要能夠搶到消費券就行。”
此外,汽車的L6車型也推出了限時特惠活動,起售價直降1.5萬元至18.99萬元,併疊加了5年0息政策。北京汽車也提供了5年0息政策。昊鉑汽車雖然沒有推出免息政策,但也提供了7000元的保險補貼。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熱,價格戰的風暴也進一步蔓延至燃油車領域。包括豐田、奧迪、捷豹在內的眾多知名汽車品牌紛紛加入到這場價格戰中,透過推出各種降價或促銷政策來吸引消費者。
其中,捷豹XFL的價格調整尤為引人注目。該車型的起售價直接腰斬,從原價直降至26.98萬元,降幅高達18.81萬元。這一舉措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實惠,同時也彰顯了捷豹在市場競爭中的決心。
奧迪Q5L作為豪華SUV市場的熱門車型,也在這場價格戰中給出了不小的優惠。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該車型的價格已經達到了6.5折左右,而且分期購買比全款購買還要便宜4萬元。賓士E300L則有7萬元左右的優惠幅度。這樣的優惠幅度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5年以來,已有超過30個品牌推出了各種形式的降價或促銷政策。這些政策不僅包括現金直降、置換補貼等傳統手段,還涵蓋了金融方案和兜底政策等新興方式。這些舉措不僅加劇了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和更實惠的價格。
然而,對於車企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盈利和市場份額的平衡將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一方面,車企需要透過降價或促銷政策來吸引消費者,提升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過度的價格戰也可能損害企業的盈利能力,甚至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
價格戰還會持續多久?
雖然行業早已達成共識,認為價格戰並非長久之計,但現實情況是,價格戰在短期內難以結束。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白熱化的競爭階段,許多汽車品牌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2024年,造車新勢力中的合創、高合、極越、哪吒等品牌已經陷入困境,生存狀況岌岌可危,隨時可能退出市場。
價格戰不僅對車企造成了巨大沖擊,也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產生了深遠影響。上游供應商因車企付款週期延長而面臨現金流壓力,下游經銷商則因銷量下滑和利潤壓縮而苦不堪言。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24年上半年,中國半數以上的汽車經銷商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面較2023年擴大了7.8%。預計2024年全年退市的4S店數量將達到4000家,較過去三年翻倍增長。
顯然,價格戰對車企的利潤空間造成了巨大壓力,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車企不得不繼續參與其中。即便是豪華品牌如寶馬,儘管曾試圖透過保價策略緩解利潤壓力,但僅堅持了兩個月便重返價格戰。徐嘉平對記者表示,車企在價格戰中面臨兩難選擇:追求利潤還是追求銷量。通常情況下,車企很難在價格戰中同時保持利潤和銷量的穩定。
然而,比亞迪的案例卻為我們展示了價格戰的另一面。透過降價策略,比亞迪在2024年實現了顯著的銷量增長,全年銷量達到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再次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這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價格戰確實能夠幫助車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中。
值得一提的是,也並非所有的車企都選擇了以銷量換取市場的策略。長城汽車便是一個更傾向於保護利潤的特例。財報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的毛利率達到了20.76%,同比增長了1.9個百分點。不過,在銷量方面,長城汽車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2024年全年,長城汽車的累計銷量僅為123.3萬輛,同比微增0.21%,與其設定的190萬輛的年度目標相去甚遠。
在業內看來,中國汽車產業亟需尋找一種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以擺脫價格戰的困境。這需要政府、車企、供應商、經銷商以及消費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作。汽車行業分析師徐嘉平建議,車企應該平衡銷量與利潤之間的關係,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服務質量來吸引消費者。同時,加強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合作,最佳化供應管理,降低成本壓力。而消費者也應該理性看待價格戰,看重價格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產品品質。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