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又雙叒叕漲了。春節假期不少金店的掛牌金價已漲至850元/克。節後,金店金價繼續上漲,金價網資料顯示,截至2月7日,周大福、等品牌金店金飾價格均達到869元/克,周生生的售價更是突破870元/克,而在一個多月前,這些品牌金店的掛牌金價還不到800元/克。
金店金價飆漲的背後,是全球黃金需求的不斷攀升。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月5日釋出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2024年全球黃金年度需求總量達4974.5噸,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國際金價一路走高,倫敦現貨黃金價格近日一度突破2880美元/盎司,COMEX黃金期貨價格也是一路上揚,如今已穩穩站在2800美元/盎司上方,但在金價不斷重新整理歷史新高的同時,A股黃金概念上市公司的業績卻呈現“冰火兩重天”。
金礦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黃金產業鏈的上游,礦企的業績與金價的漲跌直接相關。
春節長假前,部分礦業上市公司釋出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湖南黃金、紫金礦業、赤峰黃金、山金國際、山東黃金等主營業務涉及黃金開採的上市公司紛紛預喜。
最早預告2024年度業績的是山金國際,1月15日盤後,公司釋出公告稱,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1.40億元至22.40億元,同比增長50.25%至57.27%。對於業績預增的原因,公司表示系金銀價格的上漲和合質金銷量的增加所致。
緊接著,專注於黃金採選及資源回收業務的赤峰黃金也宣佈2024年度業績預增。根據公告,由於黃金產銷量增加、銷售價格上漲以及公司持續採取降本控費措施,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赤峰黃金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15.19%至123.90%。訊息一出,其二級市場股價隨即上漲。1月20日至今,赤峰黃金股價(前復權)累計上漲14.92%。
隨後,湖南黃金、山東黃金和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紫金礦業也加入了業績預喜的隊伍,而上述公司均在公告中提及黃金價格提升對歸母淨利潤增長的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黃金+錳礦”雙主業的共同發力,西部黃金預計2024年實現扭虧。公司歸母淨利潤在2023年虧損了2.74億元,到了2024年,其預計將實現歸母淨利潤2.40億元至3.20億元。盈利轉正的原因之一,正源於西部黃金自有礦山生產的黃金銷量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且銷售價格也有所上升。
“家中有礦,心裡不慌”是本輪礦企業績上漲的真實寫照,而山東黃金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境內礦山礦產金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坐國內“頭把交椅”。2024年上半年,其礦產金產量達24.52噸,相當於國內礦山企業礦產金產量的17.33%。
這與山東黃金近年來的大手筆併購關係密切。2023年、2024年,公司連續兩筆逾百億元的收購計劃均與國內的金礦資源有關。截至2024年6月底,其旗下10處位於中國境內的金礦採礦權,已探明黃金資源量總計約為92.81噸。
紫金礦業則選擇出海尋礦,2024年10月,公司宣佈擬透過境外全資子公司金源國際出資10億美元,收購紐蒙特持有的迦納Akyem金礦專案100%權益,而Akyem金礦是迦納最大的金礦之一。按照紫金礦業的戰略目標,到2028年,公司金礦產量將達到100噸至110噸。
金飾企業面臨“寒潮”
金礦企業的“增”卻與部分金飾上市公司的“減”形成了鮮明對比。
春節假期前,明牌珠寶、萊紳通靈、豫園股份先後釋出2024年度業績預告,與礦企的高歌猛進不同,三家金飾上市公司均預計2024年業績出現下滑。其中,明牌珠寶和豫園股份均預計歸母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前者同比降幅為81.14%至87.43%,後者降幅更是達到92.59%至95.06%。萊紳通靈則是出現了續虧,且虧損幅度由上一年度的7619.81萬元進一步擴大到約1.80億元。
對於業績預虧的原因,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均提到國際金價波動以及消費環境的變化帶來的黃金業務板塊的發展承壓。不過,各家又略有不同,如明牌珠寶和豫園股份均表示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有所下滑,而萊紳通靈表示雖然黃金業務收入大幅提升,但較低的毛利率卻影響了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2024年前三季度,萊紳通靈的銷售淨利率為-5.29%。
周大生、老鳳祥雖然尚未釋出業績預告,但從2024年三季報觀察,兩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1.95%和9.60%。
不過,也有不降反增的金飾上市公司。萃華珠寶1月24日盤後釋出公告稱,預計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最高或將同比增長53.37%。公司表示,珠寶板塊業務受黃金行情上漲影響,經營業績有較大幅度增長。
黃金產業鏈的兩端呈現“冰火兩重天”的背後,是“投資火熱”和“消費欠佳”成為2024年國內黃金消費的兩大特徵。中國黃金協會今年1月釋出的資料包告顯示,2024年我國黃金消費量為985.31噸,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和投資型金條及金幣消費量出現分化,前者為532.02噸,同比下降24.69%;後者為373.13噸,創近11年新高,同比增長24.54%。
“隨著金價飆漲,消費者越來越難為高溢價的金飾品而買單,無論它的溢價是來自品牌,還是來自金飾加工。以前可以買10克的黃金飾品,現在最多買4、5克,黃金首飾的利潤主要來自加工費,現階段不少消費者已轉向購買溢價更低的金條而非成品首飾。”對此,上海一位黃金銷售市場資深人士向《大眾證券報》記者坦言。
金飾消費疲軟下的新思路
在黃金珠寶消費整體疲軟的背景下,港股上市公司老鋪黃金的異軍突起給市場提供了另一種答題思路。
自2024年6月登陸港股以來,老鋪黃金股價一路上揚,目前累計漲幅已逾560%,總市值越過700億港元。業績方面,老鋪黃金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其2024年中期報告顯示,去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營收35.20億元,同比增長148.30%;淨利潤5.88億元,同比增長198.80%。
高毛利是老鋪黃金業績增長的殺手鐧——其以傳統古法手工技藝製作的金器作為其品牌的核心賣點。與常規的金飾品牌不同,老鋪黃金並未遵循市場上常見的按克重計價銷售首飾的模式,而是採用了固定價格的銷售方式。其產品的平均克價甚至超過了千元,顯著高於市場上的平均黃金價格。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著“國潮”的日漸流行,古法黃金珠寶以其精美外觀、吉祥寓意和豐富文化內涵,以及個性化的設計迎合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
隨著主流消費群體轉向年輕一代和消費者偏好的升級,古法黃金珠寶市場規模預期將於2028年達4214億元,2023年至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1.8%,明顯快於行業大盤。
老鋪黃金的解題思路也在中國黃金協會的資料包告中得到了佐證,該報告指出,黃金珠寶企業未來應當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推動產品創新,抓住古法、“國潮”等概念金飾興起的機遇。
記者 陳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