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千萬不要太“勤勞”
炒股其實不用太忙乎,也千萬不要太貪心而想抓住每一次機會,在市場方向不明朗的時候,適當休息、勞逸結合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說,會休息的人,才更會炒股。也許,在有些時候,投資者不能過於“勤勞”。
股市投資重在對市場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以及由此作出的具體操作,至於買和賣的交易次數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投資決策正確,一年只做一筆交易也能獲利不菲;如果投資思路不正確,一年上百筆的交易也未必能獲取超過銀行利率的收益,甚至還可能出現反覆的虧損。
其實,炒股最忌滿時,一年四季,都始終不停地操作。炒股最重要的是要判斷行情的具體趨勢。當趨勢向上時,要積極做多;大勢轉弱時,要學會空倉休息。但是,很多的投資者卻不是這樣做,他們不管股市冷暖,都不停地操作,像勤勞的蜜蜂一樣,為了蠅頭小利而忙忙碌碌。他們這樣做,不僅會勞而無功,而且還會因此遭遇到更多的風險。投資者在股市中,要學會審時度勢,根據趨勢變化,適時休息,這樣才能在股市中準確地把握應該參與的機會。會休息,才會賺錢,否則到手的利潤也會最終交出去。
在一個上漲的趨勢中,長時間“懶惰”並且持有主流品種個股的投資者,其所獲取的收益往往多於頻繁短線進出的投資者;在一輪下跌的行情中, “懶惰”的持幣觀望者比反覆抄底搶反彈的人迴避了更多的市場風險。
頻繁操作者在行情反覆或見頂時容易成為套牢者。在行情比較好的情況下,頻繁操作固然能夠賺錢,但問題是,行情不會一直漲上去。一旦行情出現大幅調整甚至見頂了,對於普通股民來說,就應該少安毋躁,落袋為安,然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如果此時還非要在市場中頻繁操作,那麼最後的結果要麼就是不斷追逐下跣的股票,要麼就被套在高高的山頂上,利潤不斷縮水,甚至最後導致虧損。因此,該出手時就出手,該休息時就休息,這才是股市的制勝法則。
股市賺錢依靠的並不是頻繁操作,努力賺取短差,相反應該是保持冷靜,精選個股。頻繁操作的壞處很多,太累、時間長了,身體也不行了,精神也疲憊了,也容易衝動,導致失誤操作。那麼多股票,質地可是千差萬別,稍不留意可能就踩上地雷。而且在股市中賺錢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是很美好的,不應該因為股市而失去生活的滋味。
賺了錢而捨不得離開市場的人,終究會將自己手頭的利潤全部吐回去,糟糕的操作甚至會虧掉老本。只要市場開盤就一直都有股票的人,是最不會做股票的人。我們應該明白,休息也是投資策略的一種,做交易肯定也是要待時而動的。而且在持續弱市中,休息恰是最好的投資策略。適時地遠離股票市場,充分地放鬆和休息,往往能更理性,更會抓住賺錢的機會。
交易,不是越勤勞,就能獲得越多的。當你學會了如何看待市場行情,知道了資金管理,明白了心態也能夠決定投資策略的時候,你也會懂得,交易,也是需要休息等待的。
看盤細節:盤口語言分析
看盤細節之一:開盤放量上衝的背後
我們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某股在開盤後突然出現急速的放量上攻態勢,往往半個小時甚至十五分鐘的成交量就要超過平常一天的成交量。
對此有一種明確的說法:放量跟進。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任何一個股票來說,拋盤每天都會有,而且上漲後拋盤會更大。所以股價上漲的話,成交量自然是會放大的。但這裡所說的放大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概念,比如大勢走好的中期背景,或者個股基本面的長期利好等等。而如果在個股的基本面上沒有任何訊息,大盤的走勢也比較平穩甚至下跌的情況下開盤後就放量上攻,那就不能輕言“放量跟進”了。
如果完全放棄類似“放量跟進”之類的個人主觀意願而進行客觀分析的話,我們就會對這種情況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假設基本面和大盤都比較平靜,那麼開盤後的一小段時間裡成交量仍然應該是非常小的,現在突然出現放的很大的成交量,明顯是不正常的,一般來說這其中大部分的成交只能是主力之類的投資人在運作。
可能性有兩種:主力想往上做、或者是想出貨。
既然想往上做,那麼為什麼還要自買自拋呢?就是衝著“放量跟進”這句話來的,想吸引市場的注意力,吸引市場參與。道理很簡單:主力已經不願意再增加籌碼了。
在大盤盤整甚至下跌的途中要想不增加籌碼而拉高股價是職業操盤手的最高境界,因此儘管有如此招數但主力最後的結果仍以失敗居多。實際上在短暫的放量上衝以後股價馬上就被打回原地的例子並不少見。
因此想短線跟莊的話絕對不是這種時候。
對於主力來說,這一招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對拋盤起到一種威懾的作用。
股價的上升有三種原因:市場買盤推進,主力買進推高和市場拋盤減少。
主力在大部分情況下面對的就是拋盤。對於手拿拋單的投資人來說,一旦股價漲上去以後就會把心裡預期的賣出價提高,從而相對減少市場的拋壓。
因此主力要把股價打高。
為了達到儘可能的少增加籌碼,主力只有在一天中交易最清淡的時候往上打。閉著眼睛想一下就知道,開盤以後就是最好的時段。
儘管盤中經常會看到主力運用這種招數,但其實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一定要放很大的量。關鍵是股價上去以後不能很快就掉下來,這才是解決之道。
看盤細節之二:蛛絲馬跡
說到從散股(即沒有主力的股票)中尋找主力的痕跡,確實還是需要用一些辦法的。
其實主力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因為進行實際操作的還是具體的人。而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反映到操作上面來說就是方法多種多樣,建倉的過程也是五花八門,因此單靠某一種辦法是很難識別主力的建倉行為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主力做專案這個最終的目的來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用一些針對性的辦法進行跟蹤。
建倉的目的只是為了買進儘可能多的籌碼,因此在這一個階段該股票的市場買盤絕對會多於拋盤,也就是說市場的供求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實際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方法,只要某一個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出現了求大於供的狀況,主力的身影就出現了。
當然這裡還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該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第二,整個市場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現在我們只需要將精力放到市場的供求關係上來就可以了。
供求關係只能透過市場交易來得到體現,因此成交價以及成交量是關注的唯一方向。但僅僅靠盤後的一些分析意義是不大的,有些觀點認為放量就是訊號,此言差矣。舉例如下:
某股在低位徘徊,某幾日出現放量,價跌,疑是主力建倉,實是某一大帳戶因某種原因出貨,大手筆砸出而已。後幾日又出現放量,價再跌,實是前兩天市場接進的籌碼原想搶超跌反彈,因遲遲不見反彈而殺出。
實際上成交量到底多少才算多或者少是很難把握的,有時候隨大盤的上漲或下跌也會放量,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依靠日線圖並非良策,只有在即時行情中才能尋找到蛛絲馬跡。睜大兩眼盯著行情走勢圖,注意每一筆成交的情況以及隨時變化的接拋盤價位和數量,這才是尋找主力建倉痕跡的根本大法。
只要有非常規的成交或者接拋單,就是主力的身影。
這裡並不是說每一次,因為市場的偶然性很大。但如果這種非常規的交易連續不斷的出現,就不能認為是市場所為了。
比如在交投清淡的時候,每到上擋出現稍大一些的掛單總會有主動性的買單將之打掉,有時候還留下一點點裝門面。根據市場規律,這類買單完全可以掛在下面,除了極個別心急的以外。這種現象表明有主力在要貨。
又比如在大盤走弱時出現恐慌性的殺跌盤。根據市場規律,這類散股不存在集中性的打壓盤。所以是主力在壓價,一方面希望在更低的價位建倉,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殺跌盤出來。
類似的現象是非常多的,只要我們牢牢記住這是一家散股就可以了。具體的做法就是假設自己是一個散戶,正在買賣該股,仔細觀察整個交易過程是否按照散戶的原則在進行。
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辛苦。但一旦抓住了黑馬,以後就不用這麼費力了。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清晰的知曉莊家的洗盤手段,圖文並茂的講解,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那麼今天咱們繼續講股市開盤4個小時中最重要的時刻,開盤前半小時的定勢和收盤前半小時的定局!
因為這兩個時間段是莊家運作股票的關鍵時刻,也是市場短線客能快速跟莊賺錢的最佳時間!
1、開盤定勢
在多頭強勢市場中,開盤第一個10分鐘內,多頭為了吃到貨會迫不及地搶進,而空頭為了完成派發也會故意拉抬股價,此時因參與交易的投資者較少,無需大量資金即可造成股價高開高走。
如果多方在開盤第二個10分鐘內仍猛烈進攻,空方會予以反擊,獲利回吐盤的湧出將把股價打低。隨著參與交易的人數越來越多,在第三個10分鐘內股價走勢趨於真實,多方若頂住了空方的打壓,則股價回落後會再次走高,反之股價將一路下滑。所以,第三個10分鐘的走勢通常決定了一天的走勢。
在空頭弱勢市場中,多頭為了吃到便宜貨,開盤時就會向下打壓,空頭也會竭盡全力拋售,導致開盤第一個10分鐘內股價急速下滑;在第二個10分鐘內,如果空方仍然急不可待,多方會迅速反擊,抄底盤的大量介入則會阻擋空方的攻勢;在第三個10分鐘,多空雙方相互爭鬥的結果則基本決定了一天中股價的走勢。
如上圖這個股票,開盤第一個10分鐘莊家為了建倉吃貨,獲利盤為了止盈落袋為安,所以股價上躥下跳,第二個10分鐘多頭開始加大火力交戰,股價沒有放量跌破分時圖的均線。說明多頭守住了拋壓盤。第三個10分鐘就是關鍵時刻了,多頭強攻放量拉昇上均線,最終定勢完成!
10點之後交易真正開始活躍起來,散戶的跟風盤逐步進場,這是莊家和散戶共同推進股價上行,最終是輕而易舉封住漲停板。這也是老鐵經常說的開盤走完30分鐘就可以判斷股票當天是走是留了,這也是短線客賣股票的準則。
2、尾盤定局
尾盤作為一天交易的終結,歷來是多空雙方必爭之地,特別是大盤最後30分鐘的走向極具參考意義!如果大盤經過了一天下跌出現反彈後又調頭向下,尾盤的30分鐘很可能繼續下跌,並導致次日大盤低開低走。所以當發現股票尾盤走快速跳水時,應積極避開,等待次日的低點在買入。
如果尾盤的30分鐘漲勢肯定,會有層出不斷的買盤入場推高股價,使次日高開高走。因此,在久跌、橫盤後,當察覺尾市有搶籌跡象,應該及時跟進,注意買賣單的數量以及排列情況.但有些時候的尾市拉高是莊家吸引散戶追漲以利於次日出貨的危險。所以密切注意尾盤的真實成交動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如上圖股票,早盤莊家拉昇股價到高位後,盤中一直橫盤整理,僅僅是散戶的零散交易,因為大盤的弱勢,散戶跟風盤不足。最後收盤前半小時,莊家開始再次加倉吃貨,股價很快突破早盤的高點,收盤也是在早盤高點之上—尾盤定局!所以這種走勢才是莊家的真實拉昇,而不是誘多,次日此股再創新高!
投資者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除了瞭解一些必備的股票資訊之外,看盤也是分析股票走勢的重要的方式。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每天盯盤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可是,每天盯著盤面,有哪些訊息是我們該注意和參考的,你真的知道注意哪些問題嗎?
1 . 開盤前集合競價的股價和成交額。開盤價可以表示出市場當前的意願,成交量的大小則可以體現出參與買賣的人數多少,這一細節往往對一天之內成交的活躍程度有很大影響。
2 . 開盤後半小時內股價變動的方向。對於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大盤指數或個股的股價開得太高,在半小時內將大機率會出現回落,如果大盤指數或個股股價開得太低,在半小時內就可能會回升。這時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開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麼這個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漲。
3 . 關於買盤和賣盤。由於內盤、外盤顯示的是開市後至現時以“委賣價”和“委買價”各自成交的累計量,所以對我們判斷目前的走勢強弱有益。如果“委賣價”與“委買價”價格相差很大,說明追高意願不強,市場惜售心理較強,多空雙方處於僵持的狀態。
4 . 關注阻力與支撐情況。阻力越大,股價上行越困難;而支撐越強,股價越跌不下去。對支撐與阻力的把握有助於對大市和個股的研判。
5 . 關注現手和總手數。現手累計數就是總手數,總手數也叫做成交量。換手率高,說明該股買賣的人多,容易上漲。但是如果不是剛上市的新股,卻出現特大換手率(超過50%以上),則常常在第二天就會下跌,像這樣的情況所以最好不要買入。
我們每天都在看盤,可看盤到底看什麼?看哪些要素,盯緊哪些指標哪些價位?這可能是很多投資者疑惑的。看盤時,要圍繞著四大要素來看準盤面,主要盯緊前收盤、今開盤、均線位、前高位、前低位、整數關等等這6個要素。下面我們就來談談,為什麼要盯緊6大要素。
1.前日收盤價。如果當日指數開盤低於前收盤,那麼,在向上爬的過程中會在此遇到阻力。這是因為經過一夜思考之後,多空雙方對前日收盤價達成了共識。當日開盤時會有大量的股民以前日收盤價參與競價交易,若指數低開,表明賣意甚濃。在指數反彈的過程中,一方面會隨時遭到新拋盤的打擊,另一方面在接近前收盤時,早晨積累的賣盤會發生作用,使得多頭輕易越不過此道關。
2.今日開盤價。若當日開盤後走低,因競價時積累在開盤價處積壓了大量賣盤,因而在當日反彈回此處時,會遇到明顯的阻力。
3.均線位置。短線執行中的5日線、10日線被技術派格外看重,一旦指數爬升至此處,會有信奉技術的短線客果斷拋售,故而形成阻力便十分自然。還有很多的長期均線,壓力更加之重。
4.前次高點。盤中之所以創下高點,是因為此處有明顯的賣盤積壓。當指數在此遇阻回落又再次回升時,一旦接近前次高點,會有新的作空力量介入,同時多頭也會變得小心謹慎。因此,在走勢圖上便形成了明顯的M頭形態,而且多數時間右邊的高點會低於左邊的高點。
5.前次低點。前次低點的形成緣於多空雙方的均衡,表明買方力量強勁, 而當指數在此低點漸漸失去支撐時,會有相當多的做空人士加入拋售行列,從而導致大盤急瀉,形如跳水,因“跳水”時間過於短促,會在此處沉澱下未成交的賣盤,故當指數反彈至此時會遇到阻力。這通常發生在下降趨勢中。
6.整數關口。由於人們的心理作用,一些整數位置常會成為上升時的重要阻力,比如660、680、700、800、1000點等等。比如說我們近期大盤的高點3300整數關口。在個股價位上,像9.8 元、10元、20元大關等等,特別是一些個股的整數關口常會積累大量賣單。因此很多短線高手一般不會在10.00塊整數關賣出,而寧可在9.99 或9.98元附近賣出,以增加成交機會。或者,當指數從高處滑落後,在第二次接近此高點時迅速賣出。
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每一筆股票交易之前,你需要提出的三個正確問題: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賣?跌了怎麼辦?
1、為什麼買?
什麼理由都可以,什麼品種也無所謂,但一定要記住,當你的買入理由"消失"了,必須趕快結束掉這筆交易。
這不是愛情,值得你用一生去守候。這只是一筆交易,要麼按照你的願望實現,要麼狠狠的揍你一頓。
沒有時間限制的理由格外小心,沒有期限代表著沒有限制的不測,夜長夢多趁你還在賺錢的時候收手,肯定不會是個錯誤。
不能證明錯誤的真理也要格外小心,也許所堅持的真理是正確的,但它的正確導致了你的本金走向消逝殆盡,這種正確毫無價值。
當然,小心一點就可以了,交易理由可以"很隨便",只要你知道如何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理由消失"就可以下單了。
2、什麼時候賣?
賣股票,首先這是一個心態問題,同時也是個技術活。對於炒股的朋友來說,買入股票只是開始和過程,賣出股票才是結果。因為有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股票在賬戶裡沒有賣出的話,其實只是個數字,並不是實實在在的錢。只有賣掉了股票,賺了多少、賬戶裡有多少資金,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結果。所以,市場裡常有人會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賣出股票才最合適呢?很多人會說“漲了就賣唄,跌了就拿著”。這是最簡單的邏輯思維,表面看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仔細深究的話,其實也不盡然。漲了不一定馬上就得賣,跌了也不代表就不應該賣。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賣股票首先是個“心態”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炒股的人其實是很難做到“知行合一”的,也就是嘴上說賣,實際上未必能做到。而且賣還是不賣,還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
3、跌了怎麼辦?
理由還在,可是股價卻跌了。如何處理浮虧(沒有賣出前的賬面虧損叫做浮虧)的辦法,行話都叫做"止損"方法。
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種方法。嘗試到現在,我認為最好的一種方法是,根據我在這筆交易中所預期的盈利幅度除以五甚至更多。
簡單來說,如果我預期這個交易"至多"能夠有50%的收益,那麼就應該有"至多"10%的虧損預期。但如果我所使用的本金規模無法承受10%的虧損,那麼這筆交易就應該果斷放棄,根本不應該開始。
當然,最難做到的,並不是設定"止損",而是執行"止損"。一次次"止損"等於被市場一次次打敗,這說明你需要停手或者反手。
每次都是因為止損而賣出,理由卻還在或者壓根買入就虧或者你都還沒有來得及害怕,這充分說明你剛好站在了市場的對立面,要麼回家睡覺要麼把自己當明燈(逢賭必輸的倒黴鬼)做反向交易。
想明白這件事,可以說甚至改變了我的人生 - 它改變了我面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所保持的態度。
"該買入什麼?什麼時候買?為什麼漲?"是在尋找"最優"選擇,在已經發生的歷史中尋求借鑑,來為自己的決定增添信心,不停告訴自己"我是對的"
"為什麼買?什麼時候賣?跌了怎麼辦?"是在尋找"不壞"選擇,審視自己為即將進行的選擇所做的準備,不停追問自己"準備好了沒?"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不斷做選擇不斷犯錯誤。
以前摔倒後艱難爬起,需要心理撫慰,激勵自己再次選擇,真的好難。現在為了贏而不斷試錯,不會因為盲目相信自己而招致錯誤,而且有足夠準備來承擔錯誤。
這一點點區別,造就兩種人生軌跡。
不懼怕困難與失敗,不是因為你天生勇敢,而是因為你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才是你要學習的正確處理方式,除了交易,你的人生也應該如此。
炒股要先學好技術,積累出一定經驗,在牛熊市的實戰中反覆演練,水準方能水漲船高,此外別無他法。學習用簡單的東西去分析看大盤,先是從個股來看大盤,個股的活躍度,熱點板塊龍頭操作思路,後看熟悉股票主力的操作思路,最後加成交量就先知趨勢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