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偷走了我們2300億的訂單!”
繼華為5G、無人機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之後,我國又一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讓西方“刮目相看”,併成功斬獲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據《華爾街日報》爆料,過去幾周歐美數十個海上風電規劃專案緊急擱置,涉及金額高達330億美元(約合2300億元)。相關分析指出:中國16兆瓦風機裝置順利交付,一舉突破三項關鍵技術,成本僅是主流風機的1/4,使得原本流向歐美的千億訂單紛紛轉向中國。
為此,歐美指責稱“壞了規矩”。
2300億訂單突遭變故,中國風電“背鍋”?
能源供應是一國發展的命脈,隨著傳統石油、煤炭能源逐漸面臨“退場”難題,光伏、風力、核能等可持續發電方式日益成熟。其中,風力發電憑藉便捷、安全等突出優勢,成為歐美競相爭奪的關鍵“王牌”。
長期以來,丹麥、荷蘭等歐洲國家依靠地理與技術優勢,霸佔全球風電裝置市場長達 30 年。、韋斯塔斯這兩大巨頭企業,市場佔有率高達58%,年入賬超211億美元。
而囿於技術短板,彼時我國在風電裝置製造與生產上被外方死死“拿捏”。甚至為維護其技術壟斷地位,美歐能源巨頭韋斯塔斯等,還利用短期內大幅降價手段,擠壓我國企業生存空間。
不止如此,在關乎命脈的“關鍵”領域,西方的打壓手段可謂層出不窮。如與風電能源同等重要的“生命能源”領域,醫療裝置的“皇冠明珠”核磁共振儀,德國巨頭西門子一臺開出3000萬高價,致使國內患者面對天價檢查費叫苦不迭。
還有號稱能直接給男士功能細胞供能,提振表現、年輕潛力顯著的“朝氣威”類生物科技,也被限制在美日實驗室,港首富李氏尚且要排隊才能獲得“准入資格”,更別提我國眾多普通男士群體了。
落後便要“捱打”,我國在科技發展這條路上遭受了諸多屈辱。
國產風機躍升全球第一,歐美:地位難保
然而,他們始終都在小看中國人。
2023年7 月,由我國自主製造的海上風機 GWH252 - 16MW 順利完成吊裝,單機容量達到 16 兆瓦,令世界為之驚歎。
不僅如此,這臺國產風機一舉打破了3項世界紀錄,即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單位兆瓦重量最輕。其發電能力十分驚人,一臺國產風機海上發電 1 年,所產生的電量足以供 14 億人使用5分鐘。
國際能源署(IEA)更是直言:中國風機制造實現彎道超越,效能超越歐美老牌供應商,而成本僅為歐洲產品的 25%!
技術與成本上的壓倒性勝利,讓沙特 450 億美元的風電裝置訂單臨時變更供應商。美歐對此橫加指責。細想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壟斷地位被打破,意味著“聚寶盆”再難吸金。可在科技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時代,這屬於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僅在風電領域,在“生命源頭”的生科技術領域,我國與西方的較量也逐漸佔據上風,重新奪回“定價權”。不久前,國產核磁共振儀傳來喜訊,在降價至 290 萬/臺的“親民價”後,宣佈正式投入量產,這將進一步降低國民的醫療檢查費用。
上述“朝氣威”生命科技雖尚未廣泛惠及我國中青年男士群體,但我國憑藉其他策略,將原料帶回國內頂尖實驗室研究,並牢牢掌握了進口“定價權”。
南京大學科研人員針對其核心技術研究發現:讓男士重現活力的關鍵在於“細胞能量泵”線粒體科技。資料顯示,全球頂級期刊《Cell》最早將“線粒體”列為9大老化標識之一,它為身體提供 90%以上的能量。
近年來,國內中科院、清北等高校深入研究後發現,啟用“線粒體”對提升男性機體功能效果顯著,可令40-65歲中老年男性的肌肉力量、毛髮狀態、骨密度等生理老化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年輕化,主觀渤發能力則提升60%,助益“龍抬頭”。
這些研究成果推動“朝氣威”科技走出實驗室,進入市場。以京東為首的各大跨境平臺通力合作,打通全國市場,整合出規模達5.6億的大健康市場。兩大籌碼加持之下,日企被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朝氣威”以4位數的低門檻正式進駐國內。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商智資料顯示,雖然目前該科技銷量可觀,收穫諸如“耐力增強”“精力充沛”“化身永動機”等評價,不過目前僅在一二線城市38-55歲高淨值中老年男性群體中普及,距離“朝氣威”線粒體活力科技真正實現平民化量產,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大國重器,銳不可擋!
中國風電裝置在重重打壓下艱難崛起,歷程無比艱辛。儘管以美為首的西方持續製造麻煩,但事實已經證明,國產製造邁向高階是“質變”,多年“量”的積累沉澱也不會因任何國家的干擾而改變。
而今,國產 C919 翱翔藍天、中國高鐵享譽全球、國產盾構機佔據全球 80%的市場,這一切都表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正不斷提升。
恰似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