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過去一月有餘,A股市場整體波瀾不驚,但科技股、科技主題的基金已走出優於大盤的壯闊行情。資料顯示,截至2月7日,全市場年內漲幅居前的TOP10板塊分別是:
DeepSeek概念、概念、AI智慧體、人形機器人、智譜AI、華為盤古、MLOps概念、ERP概念、減速器、AI語料。它們均大幅跑贏上證指數。
在公募基金市場,年內表現最好的產品同樣已賺取了大幾十個點的收益。但有趣的是,公募佼佼者們的持倉,似乎與當下仍是最熱關鍵詞的“DeepSeek”,尚未有太大關聯(資料截至2024年底)。
這或許說明,儘管科技圈正處於大事井噴的階段,但成功的投資既可以追熱點,也可以沿著機構或個人獨有的投研邏輯,兌現與多數投資者之間的認知差、資訊差。
在算力正重構生產資料、大模型加速知識平權的當下,投資的超額收益往往誕生於"共識分裂"與"正規化躍遷"的交界處。本欄目將以周為單位,陪讀者穿透概念迷霧,在產業趨勢的β中捕捉真正具備α特質的投資機會。
本週焦點:DeepSeek熱潮,發酵到哪一步了?
(1)行動層面:國內公司接入DeepSeek模型成“標配”
經DeepSeek的“深度思考”+“聯網搜尋”後整理得知,本週(2月3日至8日),共26家公司宣佈接入DeepSeek模型,其中上市公司21家,非上市公司5家。
行業分佈來看,這些公司覆蓋了雲服務(百度、阿里、京東等)、晶片(聯想、沐曦等)、汽車(吉利、東風等)、醫藥(恆瑞醫藥)、網路安全(奇安信、安恆資訊)、辦公協同(釘釘、360織語)等領域。
模型應用上,當前接入的模型以DeepSeek-R1和V3為主,部分企業結合私有化部署或行業場景最佳化。
具體表格如下(注:由大模型生成,可印證接入熱潮,具體資訊供參考)
此外,2月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執行監測協調局釋出2025年春節通訊業務相關情況。工信部稱,在2025年春節期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已全面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並在多場景、多產品中實現應用,並針對熱門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專屬算力方案和配套環境,助力國產大模型效能釋放。
(2)認知層面:從“爽文主角”到“算力真的還不夠”
春節前和春節期間,DeepSeek在部分自媒體和公眾的視角里,首先是一個“英雄”的形象。
比如“東方神秘力量”“彎道超車”“小力出奇跡”的提法,一度引發熱議,也有一定合理之處。
原因在於,據報道,DeepSeek-V3模型的訓練成本約為558萬美元,不到OpenAIGPT-4o模型的十分之一,效能卻已接近,堪稱顛覆了國外AI行業信奉的“聖經”——規模定律(ScalingLaw),或者說“大力出奇跡”。
在蛇年春節的兩天前(1月27日),英偉達等美股科技巨頭迎來大跌,恰好與這種情緒形成共振。1月31日,英偉達、微軟、亞馬遜等海外巨頭紛紛宣佈接入了DeepSeek,於是市場“共識”進一步上升到“英偉達護城河消失”“老外被打服了”等提法。
不過進入本週,海外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漸漸平息,英偉達股價在觸及年線後企穩回升,走出5連陽。
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在本週一向下跳空後,也未繼續崩跌。
有觀點認為,“爽文”式解讀固然會帶來觀感刺激,但是也會掩蓋DeepSeek團隊在演算法、工程能力上的創新以及堅持的開源精神,而後兩者對科技行業的影響更深遠。
目前來看,“算力不夠”“需求將繼續擴大”正成為新的共識。有報道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採用和搭建起DeepSeek開源模型,對推理晶片和算力的需求正在攀升——只是英偉達或許不是唯一之選。
2月6日晚間,DeepSeek暫停了API服務充值。官方稱:“當前伺服器資源緊張,為避免對您造成業務影響,我們已暫停API服務充值。存量充值金額可繼續呼叫,敬請諒解!”
據國泰君安測算,假設DeepSeek日均訪問量為1億次、每次提問10次,每次提問的回覆用到1000個token,1000個token大概對應750個英文字母,則DeepSeek每秒的推理算力需求為1.6*1019TOPs。在這種普通推理情境下,假設DeepSeek採用的是FP8精度的H100卡做推理,利用率50%,那麼推理端H100卡需求為16177張,A100卡需求為51282張。
另一方面,該機構還認為,相較於其他終端,PC具備生產力工具屬性,使用者更加追求效能體驗,是承載更大規模本地模型的首選終端。
“本地部署對PC硬體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32B及以上引數規模的模型,需要24GB及以上的GPU配置,以及更大的記憶體、更高的散熱/電磁遮蔽等要求。伴隨著更高規格的本地模型部署需求爆發,AIPC換機將成為必然趨勢。”
而“國產算力搭配國產大模型”的構想,或許更契合當下A股的題材發酵節奏。
統計顯示,本週漲幅排行前20的個股,高度集在於科技股方向。
漲幅前8名中有7只屬於DeepSeek概念,並行科技(85.5%)、優刻得(72.81%)、青雲科技(72.79%)包攬前三。
不過,如前所述,從公募基金的表現來看,DeepSeek概念本身並非機構最熱衷的方向。
機構動態:聚焦港股科技、軟體、機器人等方向
Wind資料顯示,在被動指數基金(即ETF)一側,本週領漲的產品大致分為兩類:
(1)跨境類的港股科技ETF、港股汽車ETF
這主要得益於它們成分股中,聯想集團、比亞迪電子、吉利汽車、中芯國際(港股)、比亞迪汽車等集體大漲。
訊息面來看,聯想集團中國區市場部5日宣佈,聯想AIPC個人智慧體“小天”已接入DeepSeek,提升了在專業領域語言處理、程式碼生成與程式設計、數學推理、多模態處理等方面的AI能力。
比亞迪則將於下週一(2月10日)在深圳總部召開智慧化戰略釋出會。比亞迪提出,希望透過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讓每一個人都能暢享高階智駕。
(2)主題、行業類的信創、軟體、計算機等ETF
以本週累漲19.72%、跟蹤中證資訊科技應用創新產業指數的信創50ETF為例,其成分股本週全線上漲,漲幅區間為5.21%~54.73%。
從2025年以來的漲幅看,不論主動基金還是非跨境型的ETF,目前漲幅最大的產品都更偏重機器人概念,這一概念也被認為是當下延續性最強的方向。
如年內漲幅達46%和45%的鵬華碳中和主題(下一)、永贏先進製造智選(下二),截至2024年底的持倉都機器人板塊。
鵬華碳中和主題的基金經理閆思倩此前在2024年四季報中指出,人形機器人國外以特斯拉、Figure和1X為代表;國內汽車企業剛剛開始佈局,人形機器人和無人駕駛為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公司帶來新的成長空間。預計2025年碳中和仍是全球發展趨勢,能效提升,智慧升級,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機器人ETF目前年內漲幅已達到15.68%,領先前述軟體ETF約1.4個百分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報道,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相關的ETF本週受到資金青睞,而半導體、科創、晶片相關的ETF則遭遇資金拋售。
最新機構觀點
興業證券:對於計算機、傳媒為代表AI產業鏈中下游機構持倉比例仍相對偏低
興業證券表示,從AI產業鏈具體細分方向看,以晶片儲存和網路通訊硬體為代表的AI上游算力以及下游的端側AI等硬體環節,機構持倉已處於歷史較高分位水平,而中游演算法與技術、軟體和服務以及下游的應用持倉比例仍相對偏低。
其中,中游軟體服務持倉比例整體偏低,持倉處於歷史低位的細分方向有演算法與技術(虛擬人、機器視覺)、軟體(網路安全、行業應用軟體)、服務(SASS、邊緣計算、雲端計算);下游應用持倉水平分化,偏硬體的AI端側較高(如人形機器人、AIPC、智慧家庭),偏軟體的AI應用較低。
浙商證券:哪些ETF的DeepSeek和AI的含量高?
在場內股票型基金共858只ETF中:
(1)從DeepSeek指數(8841905.WI)視角,DeepSeek含量高的場內基金包括大資料ETF、信創ETF、計算機ETF、資訊保安ETF、雲50ETF、人工智慧ETF、線上消費ETF、機器人ETF、智慧汽車EFT、軟體ETF、科技ETF等。
(2)從浙商策略構建的DeepSeek指數視角,DeepSeek含量高的ETF包括雲端計算ETF、線上消費ETF、網際網路ETF、軟體ETF、科技龍頭ETF、計算機ETF、資料ETF、科創人工智慧ETF、機器人ETF智慧汽車ETF等。
綜合公開和其構建的AI指數,人工智慧ETF、資料ETF、計算機ETF、雲50ETF、軟體ETF、資訊保安ETF、信創ETF、物聯網ETF、通訊裝置ETF等等場內基金中AI含量高。
(1)從AI人工智慧指數(931071.CSI)視角,AI含量高的場內基金包括人工智慧ETF、資料ETF、計算機ETF、雲50ETF、軟體ETF、資訊保安ETF、信創ETF物聯網ETF、通訊裝置ETF、科技ETF、數字經濟ETF、智慧汽車ETF、科創晶片設計ETF、TMT50ETF等。
(2)從浙商策略構建的AI指數視角,AI含量高的場內基金包括雲50ETF、資料ETF、通訊ETF、人工智慧ETF、科創晶片設計ETF、電信50ETF、大資料ETF、信創ETF、5GETF、計算機ETF、資訊保安ETF軟體ETF、物聯網ETF等。
銀河證券:聚焦硬科技,掘金AI全產業鏈
近期DeepSeek-R1技術突出推動AI應用擴充套件,巨頭接入助推產業鏈需求爆發,科創AI指數成分股受益顯著。建議關注上證科創板人工智慧ETF,短期市場情緒+盈利共振推高基金表現,長期政策支援與AI滲透將驅動持續增長。
相較於科創晶片指數(側重半導體)或中證人工智慧指數(行業配置較為分散),科創AI指數在半導體與IT服務之間實現均衡佈局,兼顧技術壁壘與成長彈性。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835839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