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股票感興趣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樣一句話“美股賺錢,但學不到技術,A股一直賠錢,但個個是人精”。
宏磊股份實控人戚建萍,也就是前諸暨女首富套現34億後,完美離場。
但她卻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空殼公司,把剩下的爛攤子留給了七萬多的股民。
一家五口費盡心機,從股票裡賺了三十多個億。
最後拍拍屁股走人,捲走了這麼多家庭的血汗錢,實在是太可恨了!
從一開始正經做生意,到最後在股市中大肆斂財,您是否也很好奇他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一、放棄鐵飯碗、著手創業
戚建萍,曾是一個在商界中叱吒風雲的女強人。
從小會計一躍逆襲為諸暨女首富,她的創業故事堪稱一段傳奇!
如果不是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卷錢套現,恐怕現在商界大佬中依舊有她的一席之地。
1981年,17歲的戚建萍考上了江西財經學院(江西財經大學),主攻會計專業。
大學畢業後,她就聽從父母的安排,進了一家食品廠當會計。
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讓她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在別人眼裡,她的工作穩定,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鐵飯碗”。
可在她眼中,這卻是一個枷鎖。
在那個年代,城市發展普遍落後,剛建成地級市不久的鷹潭也開始對外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經濟。
這也讓戚建萍,嗅到了一絲商機。
雖然是城市,但資源十分落後,很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從其他城市運過來。
在別人眼中,或許是落後偏僻的地方。
可對戚建萍來說,這確實是發家致富的好機會。
因此,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鐵飯碗,辭職創業。
1985年,她在熱鬧的地段開設了“華豐商場”。
主要經營五金、百貨以及雜貨業,凡是生活中能用到的東西,在她這裡基本上都能找到。
並且她還動用了自己在食品加工廠的人脈,解決了新鮮蔬菜供應問題。
如此一來,商場越做越大,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的購物中心。
短短几年時間,她就憑藉“華豐商場”掙到了第一筆財富。
1988年,她又將目光投向了飲品行業。
當時這個行業在國內才剛剛起步,飲品利潤比食品高多了。
於是她又用賺來的錢投資創辦了飲品廠,自產自銷,一時間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後,國內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再加上深受外資影響,導致飲品廠的收益逐年下滑。
意識到這個行業已經飽和的戚建萍,又再次瞄準了銅器這個行業。
1996年,她又著手銅器行業,憑藉靈敏的商業嗅覺成立了一家不含氧氣筒的工廠。
僅用了幾年,她就又在銅材行業打出了名氣。
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後,戚建萍選擇衣錦還鄉,將銅礦廠遷到了浙江諸暨。
2011年,浙江宏磊銅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開始發行股票,成為一家“A股公司”。
然而,當她將宏磊股份帶上資本市場後,一切卻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二、在“圈錢”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宏磊股份成功上市,本該是他們大幹一場好時機。
可戚建萍一家五口,卻完全沒有把這個公司當回事的意思。
公司剛上市不久,就出現了虧損的問題。
連年的虧損讓股民也看不到希望,很多個家庭支離破碎,陷入了絕望。
本是看中了戚建萍的能力,能跟著喝一口肉湯。
沒想到自己卻變成了那個被宰的人,這些股民能不憤怒、不絕望嗎?
一上市就變臉,宏磊股份這番操作屬實是令人感到氣憤不已!
更糟糕的是,有報道稱戚建萍存在違規佔款的問題,民間舉債高達25億元。
這些錢,都被她完美地轉移到了與上市公司無關的地方。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她並沒有選擇繼續堅守,而是選擇逃避、想盡辦法脫身。
她以公司重大重組的名義,將上萬名股民矇在鼓裡,成功套現33.6億。
根據網上曝光的實控人資訊可以得知,戚建萍作為公司主要負責人,持股比例50.50%。
其餘四位分別是弟弟妹妹,戚建華、戚建生,以及自己的兒女,金敏燕、金磊。
一家五口合計持股比例高達64.6%,相當於是家族性企業了。
2016年,為了逃避責任,她們一家直接上演了一場“清倉大甩賣”。
將手中64.6%的宏磊股票全部拋售,成功到手36億。
2012年公司成功上市,僅過了4年,實際控股人全跑光了。
看來,上市集團也並非這麼可信,最終的結局很有可能是套現跑路。
最誇張的是,一家五口完成股權套現後,又成功以15億的價格把原有的業務資產買了回去。
也就說,她們一開始賣了36億,逛了一圈,又成功以15億的價格收了回來。
不費吹灰之力,就白白到手21個億。
仁東連續14個交易日跌停
不得不說,戚建萍心中的小算盤打得確實夠快。
在這之後,宏磊股權三次易主,而戚建萍卻早已成功全身而退。
三、三次易主、全身而退
第一次出售股票後,接手人是郝江波。
本以為是撿到了大便宜,沒想到最後直接爛在了手裡。
他接管後宏磊股份後,立馬拋下了自己的主業。
隨即又買下了一家第三方的支付公司,並正式更名為“民盛金科”。
在這之後,他開始全力發展民盛金科,並將它打造成一家金融性機構。
不過郝江波一番操作下來,投進去了許多,但卻並沒有撈到什麼利益。
一番掙扎過後,公司效益依舊平平無奇,甚至還連年虧損。
2018年,郝江波又將公司賣給了一個叫霍東的80後老闆。
接手後,霍東直接將公司更名為“仁東控股”,希望能帶來新的轉機。
然而,即便表面再怎麼折騰,依舊是換湯不換藥。
外面看起來煥然一新,實則公司主要業務早已是一片混亂。
自從霍英接手後,公司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兩位接盤俠不僅沒撈到錢,還把這個爛攤子搞得越來越爛。
如今,公司的所有股份都被抵押,其他的小股東也早已抽身跑路。
最終,法院宣判公司破產,並責令相關負責人重整。
而那七萬多股民,不僅沒有等到曙光,反而等來了破產的訊息。
反觀戚建萍一家,早已從爛攤子中脫身,成功套現跑路。
接手的人,抱著大幹一場的期望,最終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結語:
或許會有人說,法院宣判公司重整或許會迎來新的希望。
可事實情況卻是,重整就是新一輪收割的開始。
資本永遠不會共情股民,新的接盤俠來了,也只是想從中撈油水。
最終依舊是無辜的股民,承擔所有後果。
資訊源:
免責宣告 :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