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氣也會引發哮喘?本期呼吸之間特邀醫學大咖,與你共話雷暴哮喘的科學防治!
秋冬季節,哮喘發病率逐漸攀升,雷暴哮喘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患者常因雷暴天氣而導致發作。2023年9月初,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場雷雨過後,超過800人湧入急診[1],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本期呼吸之間,“醫學界”榮幸邀請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印根權教授作為主持嘉賓,同時邀請廣東祈福醫院兒科中心張又祥教授與中山市博愛醫院王桂蘭教授,共同探討關於雷暴哮喘的發病機制與防治要點。
三類誘因,人、天氣、環境共同影響
雷暴哮喘在全球範圍內時有發生,張又祥教授分享了兩例報道,首次有記錄的雷暴哮喘1983年發生於英國伯明翰[2],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雷暴後因呼吸症狀就診的患者達3365人,較往年同期增加672%,甚至導致10人死亡[3],我們不可對此大意。
張又祥教授表示,目前對雷暴哮喘發病機制的瞭解還較為侷限,但從流行病學角度而言,原因有三:首先,過敏體質是雷暴哮喘發病的根本因素,既往有哮喘、鼻炎、病史的患者更易誘發;其次,暴雨天氣氣溫的急驟變化加重了對人體的刺激,從而增加發病易感因素;而最直接的刺激發病的因素是空氣中的花粉或者真菌孢子,在雷暴作用下破裂分解、廣為播散,從而引起區域性流行的雷暴哮喘。由此可見,“雷暴哮喘是人、天氣、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3]”,張又祥教授總結道。
高危人群需警惕,ICS可減少風險
針對2016年墨爾本的報道,王桂蘭教授進一步指出,此次事件中所有患者均患有過敏性鼻炎,其中風險最高的為哮喘病史患者。資料表明,未使用或是未規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的哮喘患者臨床表現更為嚴重,在該事件中,使用ICS哮喘患者的救護車需求增加21%,僅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哮喘患者的需求則高達103%[3]。
透過2016年墨爾本事件可以看出,無論是否有臨床症狀,有哮喘病史的患者都是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其中未使用ICS藥物控制的患者雷暴哮喘發作時症狀更為嚴重,預後更差。因此,哮喘病史患者需尤為警惕雷暴哮喘的發作,並注意後續控制治療。
科學防治,ICS不可少
2023年秋,內蒙古雷暴哮喘出現後,防治手段引起了社會關注。張又祥教授表示,預防雷暴哮喘,首先要增加對易感人群的識別率,包括花粉或黴菌過敏者、潛在哮喘患者。全球哮喘管理和預防倡議(GINA)建議,對花粉和黴菌敏感的患者在室外變應原濃度較高時應關閉門窗,減少對變應原的接觸;其次,對於僅存在季節性過敏性哮喘的患者,應在出現症狀時立即使用ICS,直到花粉季結束4周後停藥[4]。此外,澳大利亞哮喘手冊建議,即使哮喘患者沒有症狀,也應在花粉季前至少2周開始使用ICS治療[5]。
王桂蘭教授補充道,治療方面,GINA 2023建議在哮喘急性發作第1個小時內給與高劑量ICS,可降低住院和全身激素使用風險[4]。我國2016年《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也對於哮喘急性發作的控制做出了相關建議:在哮喘急性發作早期應用大劑量ICS可能有助於急性控制[6]。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其治療並非一蹴而就,對此,王桂蘭教授強調,患者在哮喘急性發作後仍需繼續使用ICS維持治療,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予以霧化ICS持續治療3個月後,可有效降低急性發作風險[7]。GINA 2023也建議哮喘症狀達到良好控制2-3個月後,才可以考慮逐漸減少藥物用量[5]。
會後總結,提綱挈領
精彩分享過後,印根權教授對本期呼吸之間的要點進行總結,雷暴天氣下,花粉等變應原易使過敏人群發生超敏反應,其中哮喘病史患者是高危人群。防治方面,可預防性使用ICS,如果出現急性發作,高劑量的ICS可以迅速的控制症狀。症狀得到控制後,也應繼續使用ICS維持治療,以更好控制症狀,改善預後。
本期呼吸之間圓滿落幕,雷暴哮喘對大眾而言是一類比較陌生的疾病,科普防治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醫學工作者的使命。期待下一次專家們的精彩討論,讓我們攜手共築呼吸科的健康之牆!
參考文獻:
[1] 吳勇.呼和浩特積極應對雷暴哮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09-12(009).
[2] Packe G E, Ayres J G. Asthma outbreak during a thunderstorm[J]. The Lancet, 1985, 326(8448):199-204.
[3] Thien F, Davies JM, Hew M, et al. Thunderstorm asthma: an overview of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20;16(10):1005-1017.
[4] https://www.asthmahandbook.org.au/clinical-issues/thunderstorm-asthma/thunderstorm-triggered-asthma
[5]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Updated May 2023. 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6] 申昆玲,鄧力,李雲珠.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 (2018 年修訂版)[J]. 2017.
[7] Delacourt C, Dutau G, Lefrançois G, Clerson P; Beclospin Clinical Development Group.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bulized beclometasone dipropionate and budesonide in severe persistent childhood asthma. Respir Med. 2003;97 Suppl B:S27-S33.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進行醫學科學交流,不用於推廣目的。
審批編號:CN-128051, 過期日期:2024-4-10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