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被稱作神仙之食,集藥性與食性於一身的珍貴食材。。
關於它,中醫古籍贊其為“白色山藥勝人參”。
但你真正瞭解它嗎?
一、它號稱養胃“第一方”,專調脾胃不適
“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老祖宗口口相傳的飲食文化真的很精闢。植物經四季後,精華最終會回到根部,而冬日吃根菜既可養精蓄銳和儲存能量,也有助於能量封藏。
那麼冬日吃什麼最好呢?”冬吃山藥,勝過補藥”,自然是山藥。
山藥是很典型的藥食同源食物,鮮山藥入膳而幹山藥入藥。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劉長波擅長中醫養生,他表示山藥性質甘平,有益氣健脾、補腎益肺和養顏潤膚的功效,而山藥的適應症也比較多,包括:
• 肺虛久咳,虛勞咳嗽
• 氣陰兩虧所致的消渴症
• 脾胃虛弱,便溏久瀉,食少倦怠,小兒營養不良等
• 皮膚乾燥以及反覆,皮膚瘙癢症等
其實不僅現代醫學,歷代中醫大家也都非常喜歡用山藥。比如清末民初的名醫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當中記載的141個內科病症方里就有49個用到生山藥。
小小山藥,為何藥效如此強大呢?主要是因為山藥可歸入脾肺腎三經,藥性又介於陰陽,是少有的陰陽能雙補、氣陰雙補且相容雙蓄的藥材,名副其實的“十項全能”。
不過,現在市面上所售賣的山藥種類較多,有粗亦有細,那麼消費者該如何進行區分呢?
① 菜山藥
長得較粗大的是菜山藥,表皮較薄,毛須較少,水分充足,易折斷;切開後易氧化,不經煮,長時間烹煮易變爛,因而適合清炒。
② 鐵棍山藥
長得較細的是鐵棍山藥,《本草綱目》中記載河南焦作因氣候和地質特殊,種植的懷山藥富含多糖、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是最為著名的鐵棍山藥品種。
二、勸你多吃山藥,常吃好處多多
冬季來臨,正是養生的好時機。近些年食療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這裡就要向大家推薦山藥,山藥作為秋冬季寶藏食物,除了上述提到的好處以外,還有以下這些優點:
1、抗炎
山藥中蘊含豐富的糖蛋白、山藥多糖、薯蕷皂苷等有益成分,這些成分展現出了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降低體內炎症因子的活躍度,並透過啟用相關的炎症調節通路,達到抗炎效果,減輕炎症對身體的損害。
2、控制血糖、血壓、血脂
每100克山藥裡含有213毫克的鉀,這種高鉀元素對維護心臟跳動、細胞水分平衡和酸鹼度很重要。它還能促進身體排出多餘的鈉,減輕血管壓力,有助於穩定血壓。
山藥中的多糖成分能調節血脂,保護血管健康。此外,山藥中的尿囊素能改善胰島細胞功能,減少胰島損傷,助於降低血糖。因此,日常飲食中,適量用山藥替代部分主食,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
3、增強免疫力
山藥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的黏蛋白能增強免疫力,而皂苷和多糖也能增強抗疲勞能力,使我們精力充沛。
4、抗氧化
山藥中的多酚類物質和維生素C同樣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它們不斷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從而延緩細胞老化。
三、給山藥削皮為什麼會手癢?
山藥好吃,但烹飪山藥時總會有個困擾,那就是削山藥皮會有黏液,而碰到黏液後手就會癢,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一般導致皮膚癢的物質是組胺類致癢物質或非組胺類致癢物質,而山藥引起的皮膚癢卻並非這兩種傳統已知致癢物。也有人說是皂角素或皂苷造成,可尚未有文獻報道證實過這一點。
為了搞清楚緣由,研究人員從山藥中提取尿囊素,分別在實驗鼠和對照鼠的脖子注射尿囊素和生理鹽水,結果發現實驗鼠抓撓脖子的次數高於對照組。進一步獲取小鼠背根神經節神經元細胞,透過鈣成像技術和電生理實驗,均表明尿囊素就是山藥的致癢物質。
四、碰到這“3種”山藥千萬別買!
不少人在購買的山藥明明外觀看著挺好,但是回到家削皮後,卻發現內裡已腐爛,不是很新鮮。其實,挑山藥也是有學問的,尤其有三種山藥,儘量不要選購。
1、發軟的山藥
脆山藥質地硬而爽口,面山藥質地軟而軟糯,但不管哪種都是結實且有重量的。如果用手輕壓山藥發現山藥軟塌,意味著長時間存放,不僅口感不好,營養價值低。
2、切口處發黑的山藥
山藥易氧化,切口處就容易發黑或發褐,並且也會滋生細菌,加速山藥腐敗,食用後會損害健康。
3、表面沒根鬚的山藥
山藥主要透過根鬚吸收土壤養分,因而根鬚越發達則山藥營養越豐富。而幾乎沒有根鬚的山藥營養吸收不足,口感差之餘營養價值也低。
寒冬來臨,這時很適合吃根菜食物,比如山藥。山藥之所以被稱為“地下人參”,是因為光山藥就能把脾肺腎都補了,同時又能增強免疫力,幫助穩定血糖和血壓,老人小孩都適合吃。處理山藥時易皮膚癢,這是山藥中的尿囊素導致的,用熱水洗、吹風機吹或者靠近火源烤等方式都可以緩解。大眾越來越看中食補,這個冬天,不妨多吃一些山藥吧。
參考資料:
1.《冬天絕不能錯過這個“地下人參”!男吃補腎,女吃養顏,老人小孩吃補脾胃》.家庭醫生.2022-01-22
2.《勸你多吃山藥的理由,1個就夠了!》.科普中國.2023-10-18
3.《晚餐可能決定你的壽命!想長壽,吃晚飯牢記這3點》家庭醫生線上.2024-01-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