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屎學研究大叔(師)”,九叔發現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2個困擾:
論驚悚程度,便血絕對排名第一,而論社死程度,便臭也是頻繁被提名。那麼大便出現這兩種情況,究竟意味著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嗎?今天一起來研究研究。
拉屎時發現粑粑有血跡,確實暗示身體可能出現了問題,但這究竟是惹得禍,還是腸癌在發作?
痔瘡靠近肛門,出血時通常呈鮮紅色。而腸道出血點往往在身體內部,經過一定時間的氧化,一般會變成暗紅色。
痔瘡出血一般比較零散,時多時少,以滴答流血、便紙沾血以及噴血等方式出現,多不伴有黏液,不帶血塊。
而腫瘤早期出血量不大,後期可能發展成每天或一天幾次便血,多伴有粘液。
痔瘡便血可能伴隨肛門瘙癢、灼痛等不適,而腫瘤便血不僅會出現肛門刺激,還可能有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腹痛腹脹等症狀。
除此之外,結腸息肉、、結腸炎和肛裂等問題都可能引起便血。
如果自己無法判斷,最好及時去普外科就診,透過肛門指檢以及結直腸鏡檢查,準確區分便血原因。
每個人的粑粑其實都是有味道的,“糞氣”濃不濃郁主要和吃的食物有關,少數才與疾病相關。
一般來說,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首先會經過牙齒咀嚼進入胃部,然後在胃裡消化分解成食糜(屎的前身),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通常是沒啥臭味的。
直到經過大小腸的消化洗禮後,這些玩意才有了讓人上頭的“屎味”。
因為在人的消化道中有500多種不同的微生物,其中細菌佔大多數。
正常情況下,它們可以促進食物消化,但在分解過程中,也易產生糞臭素、吲哚等具有強烈氣味的化合物。
一般來說,有3個因素可能會讓你拉屎變得更臭:
愛吃肉。肉類富含脂肪、色氨酸和蛋白質等物質,容易轉化為糞臭素,加重粑粑味道。
愛吃味道重的食物。例如吃榴蓮、臭豆腐、螺螄粉等“有味”食物,也會給粑粑增添別樣的風味。
經常便秘。粑粑在腸道發酵越久,味道自然會更濃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粑粑臭到離譜,也要警惕是否得了胃腸道疾病,以下2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短期內大便變得很黏,可能是一次性吃過多粘性食物以及富含果膠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容易增加大便溼度和水分,讓其在不能輕易進坑。所以想要改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少吃這類食物。
而長期大便黏膩,從中醫理論來看,是溼氣重的一種表現。溼氣有“百病之源”的稱號,遇熱時可引發溼熱,遇寒時可引發寒溼......溼氣重的人往往會出現大便軟爛、面容晦暗、舌苔厚膩以及精神不濟等問題。
“除溼”可以從日常飲食中入手,藿香和佩蘭泡製的化濁茶和薏米蓮子綠豆粥都是不錯的方法,幫助人體祛溼消腫。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痛快拉屎的秘訣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
(火龍果、西梅、魔芋)
香蕉真的作用不大!!!
參考資料:
[1]大便——健康的晴雨表.《藥物與人》. 2010年第10期46-47,共2頁
[2]吳若琪. 大便帶血,是痔還是癌?[N]. 中國醫藥報, 2016-04-08 (003).
[3]孫松朋,龍俊紅,倪紅,梁隆雨,霍興霄.飲食調整和膳食纖維補充治療慢性便秘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8):2179-2187+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