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PROMPT-AF研究結果出爐,中國心律失常團隊解答世界問題
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成立百年之際,中國心血管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範圍內入選AHA年會的29項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LBS)中,由我國桑才華、蔣晨陽、董建增、馬長生教授領銜,聯合國內12家醫療中心完成的PROMPT-AF研究成功入選。
北京時間18日深夜,蔣晨陽教授代表全體研究人員在美國心臟協會百年紀念主會場釋出了研究結果。同時,本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同期發表[1]。這是我國心律失常領域原創手術方案首次在該期刊發表,標誌著中國在房顫導管消融治療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2024美國AHA年會“Late-breaking Science”報告現場
研究在JAMA發表
十年創新突破,開創持續房顫治療新方案。10年前,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董建增教授團隊開創性地提出持續性心房顫動“2C3L”手術術式(在肺靜脈隔離基礎上行二尖瓣峽部線、三尖瓣峽部線、頂部線消融)[2],為持續性房顫的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該方案不僅療效顯著,還大幅縮短了消融時間,迅速成為我國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的標準術式。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二尖瓣峽部線阻滯仍面臨挑戰。Marshall韌帶介導的心外膜傳導是關鍵癥結所在—這種特殊的解剖結構使得單純使用射頻能量難以實現有效阻滯,也是導致術後出現大折返性心動過速復發的重要原因。
這一技術瓶頸的突破出現在2019年。桑才華教授帶領團隊在國內首次開展Marshall靜脈化學消融術並推廣至全國,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困擾多年的技術難題。透過將其與“2C3L”術式創新性結合,開創“改良2C3L”術式[3],為更全面評估這一創新方案的臨床價值,研究團隊隨即開展了PROMPT-AF研究。
圖1.國家衛健委CDQI專案桑才華教授開展Marshall靜脈化學消融培訓
圖2.“改良2C3L”術式示意圖
PROMPT-AF研究是一項研究者發起的全國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試驗,旨在科學驗證“改良2C3L”術式相比傳統治療方案(肺靜脈隔離)的優勢。研究納入來自全國12家中心共498例首次接受房顫導管消融治療,且房顫持續時間在3個月或以上的持續性房顫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為期12個月的嚴密隨訪,透過每週一次、每次持續24小時的單導聯心電貼監測心律,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研究的主要終點為術後12個月(排除術後三個月空白期),在不接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無>30s的房顫、房撲、房速發生。研究結果表明,“改良2C3L”策略消融術後1年無房性心律失常復發為70.7%,顯著優於肺靜脈隔離組的61.5%(HR 0.73,95%CI:0.54-0.99)。
圖3.PROMPT-AF研究中心
圖4.PROMPT-AF研究主要結果
PROMPT-AF研究不僅為全球持續性房顫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更標誌著中國在心律失常治療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改良2C3L”術式透過創新性地結合Marshall靜脈化學消融,不僅克服了經典線性消融策略的侷限性,還可能具備多重治療優勢(強化左肺靜脈隔離、干預心臟自主神經、消除肺靜脈外房顫觸發灶等),被認為是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持續性房顫消融新策略。
PROMPT-AF研究的發表將對房顫導管消融臨床實踐產生重大影響,有望改寫國際臨床指南。這一重大突破充分展現了我國在心律失常領域在原創性技術實力,標誌著我國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技術和科研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專家簡介
桑才華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安貞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五病區主任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常務委員,教育部心血管診療技術與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國家衛健委標準化房顫中心(CDQI)秘書長,國家衛健委心血管介入技術培訓專案培訓基地(心律失常)主任,亞洲心臟學會心房顫動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心血管內科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房顫專家工作組組長,馬長生教授心律失常團隊首席帶教術者。兼任
EUROPACE、PACE等國際期刊編委或審稿人
個人完成心律失常導管消融超過1500例/年,其中房顫導管消融約800例,室早、室速消融在500例以上。曾應邀赴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100餘家三甲醫院協助開展複雜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
目前主要臨床工作與研究方向包括持續性心房顫動的消融策略、複雜房撲的標測與消融、複雜室上速的鑑別診斷及消融策略、以及器質性室速包括心外膜室速的標測與消融。在國內率先應用Marshall靜脈無水乙醇化學消融技術於二尖瓣峽部依賴房撲和持續性房顫的治療,提Marshall靜脈聯合“2C3L”術式的“改良2C3L術式”。在國際上首次建立左房頂部線阻滯評價簡化標準、首次總結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後房間隔穿刺的方法,國際上首次提出先天性心臟病外科術中預防性干預潛在關鍵傳導峽部預防術後大折返房撲的觀點,系統總結了多種複雜房撲的臨床特點及消融策略
參與組織和具體實施了國內首個持續性房顫消融策略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全程參與了持續性房顫2C3L和改良2CL消融策略的建立,作為主要完成人開展了比較“改良2C3L”術式與肺靜脈隔離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成果發表於JAMA,JACC,Eurointervention及Circulation AE、JACC EP、Europace,Heart Rhythm,JCE,JICE,PACE等國際主要電生理期刊,多項研究被國際指南引用。作為負責人參與國家“十四五”重大專案、北京市科委等課題。
專家簡介
蔣晨陽 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中心主任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評估和提升專案(CDQI)房顫中心秘書長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組委員
中國房顫中心專家組成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醫促會心律與心電分會常委
浙江省介入心臟病學分會常委
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委
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學分會副主委
浙江省房顫中心聯盟副主席
《中華心律失常雜誌》編委,《中華心血管病雜誌》通訊編委, PACE副主編, Heart Rhythm Case Report編委,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s(CVIA)編委, Cardiology Discovery編委。
專家簡介
董建增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遺傳性心血管病醫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
主要從事心力衰竭綜合診治、心房顫動及其它複雜心律失常導管消融、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它家族性心肌病綜合防治研究等主要臨床工作
目前擔任中國控煙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及精準醫學學組組長、河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慢病遠端與智慧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衰質控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專案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實用醫刊和臨床醫學雜誌副總編輯、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CVIA)主編。
專家簡介
馬長生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臟內科醫學中心主任
現任心血管診療技術與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內科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病學系榮譽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心血管病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慢病遠端和智慧管理分會主任委員
Circulation副主編,PACE主編,JCE、Europace、JICE、Circulation AE、CMJ等國內外30餘種學術期刊編委
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領域“領銜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萬人計劃”入選人才、“北京學者”、“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北京市高層次衛生技術領軍人才”、“推動北京創造的科技人物”,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十一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20餘項,發表論文900餘篇(其中SCI收錄近300篇),主編《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圖譜》、《介入心臟病學》等學術專著多部,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考資料:
[1]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with optimized linear ablation vs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alone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PROMPT-A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8,2024. doi:10.1001/jama.2024.24438
[2]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between a fixed 2C3L approach vs. stepwise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ace. 2015; 17:1798-806. doi:10.1093/europace/euv067
[3]Effectiveness of ethanol infusion into the vein of Marshall combined with a fixed anatomical ablation strategy (the "upgraded 2C3L"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21; 32:1849-1856. doi:10.1111/jce.15108
本文來源丨心線上
責任編輯丨 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