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龍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的恐龍。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科研團隊在福建省龍巖市發現了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化石——福建龍翔恐龍足跡群。這次發現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化石記錄的歷史,擴充套件了恐龍的版圖。
英良福建足跡造跡者復原圖(供圖 / 王董浩)
像鳥的恐龍
恐爪龍是獸腳類虛骨龍類恐龍一個獨特的演化支,它們長有羽毛,有些種類有一定的飛行或滑翔能力,被認為是和鳥類親緣關係非常接近的一類恐龍。
絕大部分的恐爪龍都是掠食性的,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擁有“殺戮爪”——巨大如鐮刀狀的第二根腳趾。除了狩獵之外,恐爪龍通常會將“殺戮爪”向上抬起,儘量不接觸地面,以保持其鋒利。
恐爪龍根據形態特徵分為兩個演化支,分別是馳龍類和傷齒龍類。它們體型懸殊,馳龍類中最大的物種猶他盜龍身長約7米,最小的物種之一小盜龍身長約90釐米。
小盜龍是恐爪龍類(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恐龍的“特寫鏡頭”——
恐龍足跡化石
恐龍踩踏條件適宜的地面,會留下凹形的、具有生物特徵的地面形變坑。此後,該形變坑如果被沉積物快速地充填、埋藏和固結,再經後期地質作用,就會形成恐龍足跡化石,3個以上的連續足跡,被稱為一道行跡。
恐龍足跡化石被稱為恐龍的“特寫鏡頭”,透過其尺寸,科學家可以估測出恐龍的臀高、體長;透過步幅,可以估測出恐龍的行進速度。
因為形成環境和儲存條件不同,通常情況下,恐龍足跡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不會同時出現。恐龍足跡化石可以作為恐龍骨骼化石的補充,證明恐龍在某區域存在過,也能為科學家還原恐龍的動態行為提供材料和證據。
但是,恐龍足跡化石的分類和命名與恐龍骨骼化石是獨立的,這意味著科學家並不能將恐龍足跡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對應起來,新的恐龍足跡化石分類也並不代表一種新的恐龍類群。
恐龍足跡化石形成過程示意圖(供圖 / 王董浩)
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記錄和地層學原理,在看似普通的地區找到了豐富的化石資源。這些化石資源不僅增進了我們對地球歷史的認識,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生命如何在地球上演化和適應的重要見解。
撰文 | 王董浩 邢立達
責任編輯 | 高琳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世界最大的恐爪龍足跡現身記》❖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