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哪些肺癌患者可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之一,非小細胞肺癌(NSCLC)則是肺癌的主要病理型別,佔85%左右。在所有NSCLC患者中,約30%初診時為可切除的早中期NSCLC。對於早中期NSCLC患者,外科手術根治性切除是實現腫瘤治癒的重要區域性治療手段。儘管NSCLC患者接受了腫瘤完全切除術,所有術後患者仍都存在腫瘤復發轉移的危險,且危險度隨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需要在術後進行藥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療,以進一步提高長期生存,這些術後的治療手段統稱為輔助治療[1]。
術後輔助治療已成為早中NSCLC腫瘤完全切除術後減少復發、延長生存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治療組成,從經典的術後輔助化療到近期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輔助靶向治療,如奧希替尼輔助治療III期全球註冊研究(ADAURA)、埃克替尼中國人群III期研究(EVIDENCE)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的輔助治療提供了最佳化的靶向治療方案,也帶給早中期NSCLC患者越來越多的臨床獲益 [1] 。
根據目前的循證依據,對於早中期NSCLC患者推薦進行EGFR基因突變檢測,並根據EGFR突變情況和腫瘤分期制定輔助治療策略。但目前國內外指南較少關注早中期NSCLC患者的治療和管理,臨床實踐中仍有多項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如NSCLC患者腫瘤完全切除術後的分子檢測、輔助治療及隨訪管理均欠規範且存在諸多爭議等;此外,輔助治療的優勢人群篩選也是當前臨床的熱點話題,但尚不清楚哪些患者可能是輔助治療的潛在獲益人群[1]。
值得關注的是,不久前結束的2024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大會上公佈了一項研究,將共突變狀態與組織學分級系統相結合,可提高可切除NSCLC術後風險模型的預後準確性,有助於更好地識別可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的患者[2],為臨床帶來了重要參考。【醫學界】特對研究結果進行整理,以饗讀者。
可切除NSCLC術後治療的精確患者選擇:綜合遺傳和組織學特徵的綜合術後風險模型[2]
研究背景
該研究旨在為可切除NSCLC建立一種整合遺傳突變和組織學分級系統的新型術後風險模型,並與現有分級系統對比,評估其在識別需要輔助治療的高危NSCLC患者方面的表現。
研究設計
該研究納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確診為可切除侵襲性非黏液肺腺癌(根據AJCC癌症分期手冊第8版,分期為IA-IIIB期)的404 例患者,隨訪至2023年9月。 評估主要基於亞型分級系統(p-GS)和IASLC分級系統(I-GS)。 對所有標本進行富集靶向DNA測序。 主要臨床終點是無病生存期(DFS),定義為從手術到復發、進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間隔。
研究結果
中位隨訪32個月(範圍:1.1個月~47.7個月),共計82/404例患者復發。共突變對DFS有不利影響(單變數:HR=2.74;95%CI:1.66-4.52;P<0.001;多變數:HR=2.04;95%CI:1.23-3.40;P= 0.006)。基於P-GS、I-GS和I-GS+共突變的術後風險模型顯示出穩健的預測效能。
將共突變與I-GS結合可改善預後判別,DFS的AIC從884.08降至 875.82,c 指數提高至0.794。在EGFR突變患者(IIIa-IIIb期,n= 79)中,EGFR–TKI單藥治療(HR=0.21;95%CI:0.09-0.51;P <0.001)顯著改善DFS;與未治療患者相比,中位生存期從13.4個月增加到40.1個月。
研究結論
將共突變狀態與組織學分級系統相結合,提高了可切除NSCLC術後風險模型的預後準確性,潛在地促進了對可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的高危患者的識別。期待目前和未來開展的研究能夠支援進一步最佳化輔助治療策略,為早中期可切除NSCLC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 Ⅰ~ⅢB期完全切除術後輔助治療指南(2021版)[J]. 中華醫學雜誌, 2021, 101(16): 1132-1142.
[2]. Y. Ye,et al. 2024 ESMO.Abstract#1229P
審批編號:CN-147672 有效期至:2025-3-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