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董穎鈺)“術後感覺非常好,沒有明顯不適,可以自己溜達回病房去。”12月17日,據湖北省醫院訊息,12日,該院胸外科副主任王勝團隊聯合麻醉科副主任劉義樹團隊為一名63歲的肺部腫瘤患者實施無管化胸腔鏡手術。術後患者無明顯不適,並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走回病房,打破了傳統全麻手術後需要6~8小時平臥恢復的常規。術後當天,患者已開始自主進食,目前各項指標恢復良好。
這場無管化胸腔鏡手術採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技術,以喉罩代替傳統的雙腔氣管導管,同時保留患者自主呼吸,能有效減少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所帶來的氣道損傷和壓力性肺損傷。術中無需放置導尿管,術後不留置或只下一個細胸管,將創傷降到最低。
此外,術中基本不使用肌肉鬆弛藥,大大減少了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從而顯著降低了術後噁心嘔吐、呼吸遺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對於不能使用肌松藥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單肺通氣不能滿足氧合的患者及對聲帶保護有高要求的特殊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選擇。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瞭解到,“無管微創技術”是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由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團隊創新研發。該技術可實現術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不插氣管插管,術後不放胸部引流管、不使用尿管,減輕患者術後疼痛與不適,降低感染機率,加速康復週期。
2022年,無管微創技術系統被列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程。近年來,這項技術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來到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學習。
目前,無管微創技術已覆蓋肺縱隔腫瘤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術等多種胸部手術,還在泌尿外科、心臟外科、腎臟、腎移植科、婦產科等領域實現了跨學科的延伸應用。12月7日,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發起的“無管中心”平臺成立,進一步推進無管微創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