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每個人的入睡體驗卻截然不同。
有些人經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有些人卻可以“倒頭就睡”,閉眼入夢鄉。
這種差異究竟是偶然的個體差異,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機制?
人類的睡眠受到多種生物化學因素的調控,其中褪黑素和腺苷是關鍵角色。
褪黑素,有“天然安眠藥”之稱,主要負責調節晝夜節律(也稱生物鐘)。
當夜晚降臨,褪黑素會開始分泌,提示身體進入睡眠狀態,到達清晨後,褪黑素又會逐漸下降,讓身體慢慢甦醒。
腺苷作為大腦中的一種化學信使,會在身體甦醒時慢慢積累,然後透過抑制膽鹼能神經元的活性來幫助大腦準備進入睡眠狀態(膽鹼能神經元越活躍,大腦就越容易從睡眠狀態中覺醒)。同時,腺苷系統對於調節睡眠穩態和晝夜節律也有重要的意義。
對於倒頭就睡的人來說,這種能力或許就源於這些生理方面的優勢。
例如擁有PER3基因變異的人,對晝夜節律和褪黑素波動更加敏感,一到晚上褪黑素水平升高時,他們可能立馬會覺得疲憊睏倦,沒法熬夜。
儘管“秒睡”聽起來像是一種天賦,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預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尤其當出現這些症狀時,一定要警惕。
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在白天可能表現出異常的嗜睡現象,即使在並不疲勞的情況下也能快速入睡。
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紊亂疾病,其特徵是無法控制的白天嗜睡和快速入睡。
抑鬱症可能導致睡眠異常,包括過度嗜睡和入睡困難。某些患者可能會透過過度睡眠緩解情緒壓力,從而表現為“倒頭就睡”。
白天在戶外多曬曬自然光,有利於幫助改善我們的情緒、睡眠和能量水平。光照時間越長,抑鬱情緒越少,失眠症狀也越少(但要注意防曬)。
這是一種基於呼吸控制的放鬆技術,起源於古代印度的瑜伽訓練,有“神經系統的天然鎮靜劑”之稱。
睡前可以照著這個步驟做三遍:吸氣4秒,屏氣7秒,緩慢呼氣8秒。透過延長呼氣時間,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入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或者佩戴濾藍光眼鏡,以防褪黑素分泌受抑制。
每天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幫助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物鐘。
確保房間溫度舒適、光線昏暗、噪音低,並使用舒適的床墊和枕頭,營造有利於睡眠的環境。
倒頭就睡和難以入睡不僅僅是生活習慣的區別,更是身體生物節律、基因變異和內在化學物質調控的綜合結果。
對於能夠倒頭就睡的人而言,這可能是一種遺傳優勢,但同樣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潛在的健康隱患。
而對於入睡困難的人,透過科學的干預手段,是可以顯著改善睡眠質量的。睡個好覺,不僅關乎我們的健康,也關乎每一天的生活質量。
參考資料:
[1]Saper, C., Scammell, T. & Lu, J.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437, 1257–1263 (2005).
[2]Burns, Angus C et al. “Time spent in outdoor light is associated with mood,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related outcomes: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y in over 400,00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vol. 295 (2021): 347-352. doi:10.1016/j.jad.2021.08.056
[3]Wang Y, Song Z, Han Q, Luo F, Jiang C, Zhang Z, Wang N, Zou N, Liu G, Long M, Liu H, Xiao Q, Yue F, Xia J, He C, Hu Z, Ren S. Melatonin targets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to promote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n C3H/HeJ mice. Curr Biol. 2024 Jul 30:S0960-9822(24)00936-9. doi: 10.1016/j.cub.2024.07.03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096908.
[4]Huang, Lishan et 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denosine and its receptors in sleep regulation.” Sleep medicine vol. 115 (2024): 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