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楚雯
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
醫學博士(中山大學)
西湖大學訪問學者
從事營養與慢性代謝性疾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以及其他多項課題的骨幹成員。
在eBioMedicine、AJCN、Diabetes Care、Microbiome、J Clin Endocrinol Metab和Neurotherapeutics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共10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4篇。
文章來源:粵營養越健康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水果一直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許多水果的甜度越來越高。這些變化是否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呢?本期“粵營養”將探討一些與高甜水果相關的健康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1
高甜的水果就是高糖水果嗎?
不一定。水果甜不甜,不僅要看有多少糖,更要看具體含什麼糖。水果的甜度感受主要來自於糖的種類和酸度的平衡。例如,一些不太甜的水果可能仍然含有高果糖或葡萄糖。常見的例子包括香蕉,雖然其味道不如荔枝甜,但糖分含量依然不低。因此,選擇水果時,不僅要考慮甜度,還要考慮其具體的糖分含量和糖酸比。
對蘋果的研究表明,優質蘋果的風味以酸甜適度為主,含酸量中等、糖酸比值大致在20—60;糖酸比低於20時,風味淡或趨酸;糖酸比高於60時甜味增強。
表1:常見水果的含糖量(克/100克可食部)
注:這裡的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除去不溶性膳食纖維後的量。
2
過量食用高糖水果的危害
過量食用高糖水果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身體新陳代謝和健康的影響上。高糖水果雖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但其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過量攝入這些糖分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體重,並提高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過多的糖分還可能導致肝臟脂肪堆積,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此外,高糖水果的高熱量可能導致整體熱量攝入超標,從而影響體重管理和代謝健康。因此,在享用這些美味的水果時,適量和均衡飲食是關鍵。
例如,鮮棗、香蕉和菠蘿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胰腺負擔加重,影響血糖控制。糖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水平快速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長此以往可能增加患糖尿病或代謝綜合症的風險。此外,過量食用荔枝還可能引起胃腸不適,例如腹脹、腹瀉等症狀。
3
吃高糖水果還會出現低血糖?
雖然荔枝含糖量較高,但 空腹食用荔枝會導致一些人出現“荔枝病”,表現為低血糖 症狀。這是因為荔枝中的某些 化合物(如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會干擾人體的糖代謝, 特別是在空腹或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後,由於葡萄糖代謝受抑制,導致低血糖症狀的出現。兒童、體弱者或營養不良者更易受“荔枝病”影響。
4
高糖水果可能會影響酒精檢測
據民警測試顯示,吃下一塊榴蓮後,立即進行呼氣式酒精檢測,結果顯示為36mg/100ml,達到了酒駕的標準。不過,這種狀態通常被稱為“假性酒駕”,因為在幾分鐘後再測,酒駕狀態就會輕易解除。
其實,不僅僅是榴蓮,像荔枝、龍眼、葡萄乾等糖分較高的水果也可能引發類似的“假性酒駕”現象。這些水果含糖量高,果皮堅硬且封閉性較好。它們在被採摘後,由於光合作用急劇減小,果實內部的細胞處於缺氧狀態,開始進行無氧呼吸,將自身的糖分轉化為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隨著水果的成熟度增加,放置時間越長,內部的乙醇含量也會隨之升高。當我們食用這些水果後,酒精可能會殘留在口腔內,從而影響酒精檢測結果。
因此,如果你剛吃過這些水果,尤其是在成熟期較長的水果後,不妨稍等片刻再進行酒精測試,以免因“假性酒駕”而產生誤會。這不僅是為了安全,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讓我們在享受美味水果的同時,也注意合理的飲食時間安排,保持安全駕駛的好習慣。
5
高糖水果的食用建議
為了保持健康,每日攝入高糖分的水果應適量,一般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200克。而兒童、糖尿病患者或有血糖控制問題的人應更為謹慎。具體食用建議如下:
※ 成人:每日水果攝入量應控制在200-350克之間,其中高糖水果不宜過多。
※ 兒童:由於兒童對糖的敏感性較高,每日高糖水果攝入量建議控制在100-150克。
※ 糖尿病患者:儘量避免空腹食用高糖水果,宜選擇低糖水果如桃子、草莓等。
總的來說,均衡飲食、適量攝入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糖尿病患者適宜的水果
結論:
透過科學飲食,我們可以更好地享受水果的美味,同時保護我們的健康。
既往相關好文:
1.
附:
如果您需要營養相關指導,住院期間可由營養科會診,出院後可前往營養門診就診或登入我院5G網際網路醫院進行線上問診。
掃碼登入
廣東省人民醫院5G網際網路醫院
【參考文獻】
1. Park HA. Fruit Intak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Korean J Fam Med. 2021 Jan;42(1):9-16.021
2. Yao P, Gao Y, Simal-Gandara J, Farag MA, Chen W, Yao D, Delmas D, Chen Z, Liu K, Hu H, Xiao J, Rong X, Wang S, Hu Y, Wang Y.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 medicinal propertie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Food Funct. 2021 Oct 19;12(20):9527-9548.
3. Derdemezis CS, Lovegrove JA.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control and beyond. Curr Pharm Des. 2014;20(22):3620-30.
4. Liuqiao Sun, Xiaoping Liang, Yaoyao Wang, Sui Zhu, Qian Ou, Hang Xu, Fangyuan Li, Xuying Tan, Zhiwei Lai, Liuzhen Pu, Xingyi Chen, Jun Wei, Feng Wu, Huilian Zhu, Lijun Wang, Fruit consumption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Volume 118, 2021, P505-518.
5. Malik VS, Popkin BM, Bray GA, Després JP, Willett WC, Hu FB.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Diabetes Care. 2010 Nov;33(11):2477-83.
6. 楊月欣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7.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記者:鄭偉康)
8. 代小佩. 科學解讀水果的甜度與含糖量.《中國食品》2020年19期 134-135頁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4 年 11 月 13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86687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