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7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上幾天,筆者和教研員一起去幾所初中聽了幾個年輕教師的課,實話實說,筆者對這些課不是很滿意;總體來看,他們備課粗糙,教學視野狹窄,對教材挖得不深,拓展不寬,教學用語蒼白,上課死生沉沉。
比如在語文、道德和社會學科的課堂上,教師除了長時間播放音影片,或照本宣科,或“唱獨腳戲”,缺乏問題的預設和生成,缺乏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對話,缺乏思想的碰撞。
又比如在數學和科學學科的課堂上,教師除了講例題,除了讓學生練習,對相關的概念、定義和公式等,既沒有詳細講解,也沒有讓他們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記一記;至於科學學科的學生分組實驗,更是混亂不堪……
“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些看似是幾個上課教師的問題,其實是不少年輕教師的共性問題。他們的課堂教學能力低下,表明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文化底蘊貧乏,這些雖有多方面因素,但筆者覺得,他們的讀書和寫作底子薄弱,不乏為重要原因。
讀書和寫作應該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的重要內容和抓手。問題在於他們都是在應試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從小到大,除了刷題,很少讀書和寫作,尤其缺乏文化的薰陶和積澱。
況且,讀書和寫作原本就是“童子功”,也就是讀書和寫作要從小抓起,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但他們恰恰錯過了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黃金期”,因而缺少了“童子功”。
其實,缺少“童子功”並不可怕。因為他們還年輕,只要他們能喚醒自己的職業良知,只要他們下決心讀起來、寫起來,“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可怕的是不少人至今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仍然認識不到讀書和寫作的重要性,仍然不肯讀、不肯寫。如果這樣,我們怎麼能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怎麼能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怎麼能提高表達能力,怎麼能上好課,怎麼能帶領和指導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怎麼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又怎麼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為年輕教師,我們如何去補好讀書和寫作這兩塊短板?
筆者以為,我們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而且要下功夫去讀、去寫。因為當下的教育教學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確定;因為家長的素質越來越高,因為他們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當下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比如過去的教材就是學生的世界,可是現在的世界才是學生的教材,這就意味著他們不但和我們“平起平坐”,而且在某些方面完全有可能超過我們;雖然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但如果我們依舊看不到危機和挑戰,那麼我們必然會落伍,落伍必然會被淘汰,這是很現實亦很殘酷的事情。
因此,我們只有逆流而上、敢於“彎道超車”,只有領先於學生的學習,只有“不停地讀書,不停地實踐,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寫作”,才能沉著應對危機和挑戰,才能解決本領恐慌,才能不辱使命教好書育好人。
其次,我們要補好讀書和寫作這兩塊短板,最佳的選擇就是邊教邊讀、邊教邊寫,以教促讀,以教促寫,以讀和寫促進教育教學,讓“讀、教、思、寫”融為一體,讓讀書和寫作成為教育教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專業騰飛的“兩翼”,用讀書和寫作最佳化我們的知識結構,用讀書和寫作提高我們的思維和思辯能力,用讀書和寫作變革實踐,用讀書和寫作破解教育教學中的疑點、難點、堵點和痛點。
雖然我們很少有時間讀書和寫作,但時間猶如“海綿裡的水”,只要肯擠,總能擠出來,就像過去有些名人利用“馬上廁上枕上”時間用來讀書一樣,我們也要把課前、課間、午間、睡前等能夠利用的一切碎片化時間都“串聯”起來,見縫插針地讀書和寫作。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讀什麼、寫什麼比怎麼讀、怎麼寫更重要。
一方面,我們的讀書和寫作屬於“補課”,所以我們先要做到缺什麼,讀什麼、寫什麼;另一方面,我們每個人所存在的短板都不一樣,所以讀和寫要因人而異,切忌“齊步走”、“一刀切”,切忌走進形式主義的泥淖。
具體說來,我們既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讀、去寫,又要跨界讀書,尤其要補讀一些經典書籍,補讀人文社科哲等“無用的書”,多補精神“鈣片”去“強筋壯骨”,且從被動閱讀走向主動閱讀,從淺讀走向深讀,從“啃讀”走向“悅讀”的自由王國。
同時,我們要“貼地行走”,要以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堅持獨立撰寫教案、教學反思、課例、教例、讀書心得、教育隨筆等,也就是要緊密聯絡自己的實踐,把讀過的、想到的做出來,把做過的說出來、寫出來,從簡單的寫作走向複雜的寫作,從粗放的寫作走向精緻的寫作,從眼前的寫作走向寫作的“詩和遠方”。
需要注意的是,讀書和寫作畢竟是慢活、細活、複雜的活和長期的活,它們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立馬見效,更不可能立馬促進我們的成長。
這就需要我們不急不燥,尤其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耐心、韌性和恆心,要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守住孤獨,做到書要一頁一頁和一本一本地讀,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寫,無論讀得如何,無論寫得怎樣,都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做讀書和寫作的長期主義者;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只有苦中作樂,才能讀有所思,才能讀有所想,才能寫有所得,才能使讀和寫從量變走向質變,才能蝶變自己。
再次,我們要補好讀書和寫作這兩塊短板,需要制度的支撐和寬鬆的環境,需要人文關懷,需要領導的關心和支援。雖然讀書和寫作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但這些畢竟是提高教師核心素養的關鍵之舉;況且我們都是教師中的“新鮮血液”,是中小學課改進入新賽道“接棒傳跑”的生力軍,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換句話說,我們的今天怎麼樣,教育的明天就會怎麼樣,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會怎麼樣。
因此,作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一方面要有戰略眼光,要著眼長遠,大力支援年輕教師的讀書和寫作,進一步促進我們的成長、成熟和成功;另一方面,要為我們的讀書和寫作提供製度性保障。比如,在各類培訓、新教師轉正定級、職稱評審、評先選優、崗位聘用時,應把讀書和寫作視為重要內容;同時,既要請專家和名師予以指導,又要做好專項考核;既不使我們的讀書和寫作流於形式,又實實在在提高我們的讀書和寫作能力。
作為校長,除了不再“殺雞取卵”,不再逼迫我們把全部時間都耗在抓學生的考分上,而是要“放水養魚”,著力營造寬鬆的氛圍,以便我們能集中時間和精力專心讀書與寫作,為厚實我們的文化底蘊創造條件。
一方面校長要身體力行,帶頭讀書和寫作,讓我們看見校長在真讀書、真寫作,而不是“虛晃一槍”、口頭號召、只說不做,進而用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我們的讀與寫。
另一方面,校長要重視讀書和寫作的頂層設計,把它們列入校本培訓,幫助我們從讀書和寫作做得好的教師那裡獲得啟發和借鑑,幫助我們從他們那裡汲取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養成讀書和寫作的習慣,幫助我們在讀書和寫作中向著教育教學明亮那方前行!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教育服務管理中心)
校長派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丨周建國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