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女兒這學期的最後一天,下午去學校參加了散學式,感觸很多。
女兒3歲送入小託班,現在已經是中班,這是第四次參加散學式了,這是感觸最多的一次。
有大人的情懷所在,也有孩子的成長變化所在,今天最想聊得是關於教養方式和孩子所呈現的樣子的關係。
中班性格優點缺點越發明顯,值得關注
一個好的幼兒園老師,能夠了解所有的孩子的性格、習慣、優點和缺點,女兒的老師就是這樣的老師。
在分析女兒的性格的時候,她提到了孩子的優點,同時提到了孩子的缺點,優點是習慣好、專注力好、溫柔恬靜、知識面廣,缺點是膽小、不夠勇敢、集體中不想表現、心態消極。
自己的孩子自己瞭解,老師說的每個點,我都能在腦海中找到相應的依據。
我開始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其實,對於其他幾點我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的,我甚至認為女孩子膽小一些、不願意主動表現自己,也不一定不好,做人群中的隱形人,也是一種好的狀態,畢竟優秀的人屈指可數。
但是抗挫能力差、心態消極,這是必須要及時調整和引導的,這關係到孩子的人生選擇和人生走向。
孩子為什麼會心態消極、抗挫能力差
我在仔細思索這個問題,我從來不相信“天生”這個說法,如果說媽媽心態不好,抗挫能力差,孩子同時心態不好,抗挫能力差,這不是天生的,對孩子來說這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到底還是跟教養方式有關係。
當然了,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天生天賦不同,這是肯定的。
我對比了另外一個和我的女兒資質差不多的孩子,兩個孩子成長節點差不多,天賦也差不多,性格迥異,關鍵點在於媽媽的教養方式不同。
最典型的區別在於,我不主張打孩子,也不能說一次沒打過吧,孩子2歲以前打過幾巴掌,之後再也沒打過。
另外一個孩子也是家裡的寶貝,家裡的小公主,但是媽媽要求很嚴格,媽媽動手打孩子的次數一定是比我多的。
“不聽話怎麼辦?揍一頓啊!”這是她說過的話。
她當然也沒有經常揍女兒,只是揍得頻率比我多,因為孩子2歲以後,我從來沒有打過她。
我的女兒和她的女兒對比,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的女兒抗挫能力差,心態消極,而那個偶爾被揍一頓的女孩,抗挫能力很好,在集體中積極又主動。
“打孩子”到底對不對
我原來主張不打孩子,我一直覺得孩子心智雖然不成熟,但是他們有感情,父母動手打他們的時候,他們內心會受到傷害。
沿著這個思路走,就無法接受“揍孩子一頓”這種說法,因為我會認為對孩子而言,疼的不只是身體還是心靈,而後者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可是跟孩子極限拉扯了快5年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問題,我們要尊重孩子,但是也要接受一個現實——孩子這個群體並不單純,他們能夠嗅到對自己有利的點,快速拿捏父母,一旦這個成為了習慣,孩子的性格也就朝著這個方向養成了。
我覺得孩子的抗挫能力差,跟我從來沒有因為她無理取鬧打過她有一定的關係。
在這個方面上,要適當加點力度,要針對抗挫能力這方面,徹底調整一番,在放手的同時,也該讓孩子知道無理取鬧的後果。
不過“打孩子”要保持理智
允許揍孩子一頓,和讓自己失控去揍孩子是兩回事。
我們如果想要透過“揍一頓”來提升孩子的抗挫力,就得講究原則和方法,絕對不能在失控的情緒下,而是應該在理智的情緒下,有節制地打,這樣才能有好的效果。
雖然認識到了適當“打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但是基本不打孩子的我,讓我動手打孩子,我相信我還是下不去手的。
不過可以調整一下對待孩子的態度,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是可以給孩子一點“顏色”看看的。
總是心疼,在跟孩子極限拉扯時一味退讓,真的對於孩子的性格發展不利。
當孩子“犯渾”、“無理取鬧”的時候,不能退讓,一旦退讓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緊接著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就產生了,缺點就悄然形成了。
其實孩子的缺點是相互連結的,膽小、不夠勇敢、抗挫能力差,這些都是“親兄弟”,是一個派系的。
就是因為我的愛護、包容、極限拉扯中一次次敗下陣來,孩子才有了這樣的表現。
不過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有缺點不是壞事,發現不了缺點或者是看到缺點也要包庇這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