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橙柿互動報道,杭州女孩小雨同學,每逢過年過節,爺爺奶奶都會包上一個大紅包,再加上外公外婆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今年三年級的小雨,已經攢下了67萬元壓歲錢,加上今年過年會收到3萬元左右的壓歲錢,小雨的存款可以突破70萬元。
該報道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感嘆:我終於是過上了上不如老下不如小的日子,這不叫炫富啊!也可以查查吧?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此前,中國婦女報近日也報道了一個新聞,2月10日,廣西河池一村小孩挨家挨戶拜年,大人提前準備好2元利是。網友評論:這個風俗好,值得全國推廣!
浙江的媒體,還是比較前衛的!
壓歲錢的前世和今生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比如,作祟,鬼鬼祟祟。古時,因為衛生條件受限,小孩長大成人不容易,古人認為小孩容易受到鬼祟的侵害,就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壓歲錢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歷史上,還有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可見,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表達美好祝願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講,廣西河池的2元壓歲錢,還是深諳其真正含義:透過一家家去討要,小孩接受全村長輩的祝福。
不過,現在的壓歲錢,早就失去了其本意,成為爺爺奶奶們向兒子兒媳表示的心意,成為成人之間互相攀比的工具。
壓歲錢如何管理才能不喪失本意
壓歲錢既然是長輩給晚輩的心意,管好用好,才能不拂逆長輩的美意。
杭州的家長就給全國的家長做了示範,不是由家長代為保管,而是讓孩子參與管理,讓孩子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學會理財、分享、感恩和消費。
橙柿互動報道報道的文章中,列舉了三個例子。
一是小王同學看了經濟學方面的繪本後,主動要求媽媽給他到銀行開一個賬戶,要把壓歲錢存定期。小王同學說,壓歲錢放在箱底,不如存定期划算。媽媽本來準備建議小王同學存支付寶,覺得存定期是孩子的主意,比較難得,還是幫助孩子存3個月,準備以後讓兒子取出來比較一下,再作決定。
這就是典型的財商教育,讓孩子在實操中學習理財,進而理解相關知識,習得相關技能。3個月後,孩子取了利息,又會面臨餘額寶和定期利息的選擇,又學會了比較金融產品。
二是六年級的小趙同學,在和媽媽一起逛街的時候,看到媽媽對一個玫瑰金戒指很感興趣,於是,在拿到壓歲錢後,和爸爸一起花2000元,給媽媽買了回來,讓媽媽非常感動。
把壓歲錢交給孩子管理,讓孩子決定怎麼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消費觀念的學習。
三是存70萬的三年級小雨同學,其零花錢是媽媽來管理的,平時只給她幾百元零花錢,打在她的電話手錶的賬戶上,小雨同學也學會了和同學一起分享。
總之,壓歲錢是孩子的長輩給的美好祝願。我們應該借鑑杭州家長的做法,正確引導孩子管理壓歲錢。讓孩子參與其中,學會理財、感恩和消費,才能真正發揮壓歲錢的意義,讓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能夠讓長輩的心意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你是怎麼管理孩子的壓歲錢的?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路,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