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4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5分鐘
我們都應該是個研究者。我們還應該是一個引領者,應該是一個示範者,我想我們還應該是點燃者,點燃學生的智慧。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毛傑在2024年中原名師培訓開班儀式上的講話,有刪減。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非常開心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交流。本來想去北師大,我們面對面交流會更好一些,但是明天有好幾個會議疊加了,所以只能以這種方式給老師們聊一聊,我也不再用現成的稿子,就跟大家談談心,聊聊一些心裡話。
我想今天咱們要開班了,大家是不是首先要思考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名師之“名”,“名”在哪裡?我也希望大家不僅是在培訓期間,在未來的這個教學生涯中,你去感悟它應該“名”在哪裡。
第二自己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原名師?我們每個人其實看這個世界容易,看別人容易,可能認識自己是比較難的。我們可以每個人對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分析一下我們自己的優勢劣勢,分析一下自己的機遇挑戰有哪些?
第三我想大家要思考的問題就是下一步中原名師“何為”,我們大中小學加起來將近200萬的老師,我們能夠從裡邊脫穎而出成為優勝者,我想這裡邊我們需要思考就是,名師何為?將來我們能夠做什麼?不僅我們自己能夠做什麼,未來我們能給我們這樣一個教師隊伍,我們河南教育的發展能帶來哪些變化?
我想第一個希望大家思考剛才的幾個問題,第二,我想我們的定位,中原名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成功的實踐者,我們還應該成為研究者。就是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我們一生從事的這種事業,我們的教書育人應該有一個提煉和總結,當今教育的問題,未來教育的走向,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我們都應該是個研究者。我們還應該是一個引領者,應該是一個示範者,我想我們還應該是點燃者,點燃學生的智慧。這些定位希望大家能思考。
我們去年總書記講教育家精神,所以我想我們要以教育家為榜樣。當然我們中國現在很少有人能稱上教育家,但是我們可以成為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所以對教育家精神,我也想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在今年這個24年的年度工作會上,我也給大家講我們現在全社會都在弘揚教育家精神,大家一定要加強對教育家精神的闡釋和研究。所以對去年總書記關於教育家精神的闡述,我們可以一起再學習一次:就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是一個整體的工程,包含著六個邏輯嚴密、聯絡密切,也可以說是內在統一的實踐要求,我們可以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心有大我、志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這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方向和引領。只有堅持了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恪守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
那麼,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這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鮮明標識。只有秉承崇高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才能發揮教育引領人、溫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力量。
那麼,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這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方略。只有運用精妙的育人智慧,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才能體現教育深入學生、深入心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赤誠的躬耕態度,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動我們教育的種子在思想的園地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枝繁葉茂,也可以使教育學生的我們的生命之樹常青。
第五句話是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這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元素。只有築牢真誠的仁愛之心,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動教育迴歸本真、迴歸本分、迴歸本位,所以我們經常說教育要回歸人之為人的教育。
最後一句話是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價值取向。只有樹立端正的價值取向,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才能啟用我們的教育傳道向美,春風化人的內在動力。不僅是教師,我們在座的所有人,我想包括我本人,我覺得我們都要去真正從事教育,都要去具備教育家精神。
我還記得2019年楊福家院士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他已經去世了,他曾經做過復旦大學的校長,後來做諾丁漢大學的校董。他到美國大學訪問回來之後,大家看過關於他的一篇文章就是《有大愛才有一流的大學》。
這個楊福家院士到了哈佛大學的商學院,有件事他特別感動。就是當時他走訪了一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個教授,這位教授被學生稱為半個父親。他很好奇為什麼學生這麼稱呼他呢?他走訪了一個教授,這個教授從自己的抽屜裡就拿出來一個紙板,這個紙板上貼著他帶的學生的照片,楊福家院士就隨便點了幾個學生,這位教授不僅把學生的學業方向、學業興趣說得很清楚,而且把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交往情況都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楊福家院士很感慨,大家知道這是大學,很多我們的大學怎麼做的呢?很多老師可能上完課就走了,學生是不認識的。甚至我們有些中學的一些任課老師,有時候也不能全部把學生的名字叫出來。但是這是一個哈佛大學,一個大學教授能做到如此,所以這很值得我們思考。
一個大學老師還如此,那麼作為中學的老師,我們能不能把我們教的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家庭情況、性格興趣講的很清楚呢?我想這個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所以我想說的第二點,定位,當然我們追求教育家精神,那我們怎麼成為一個成功的實踐者、研究者、引領者、示範者、點燃者,這需要我們解讀。因為時間關係有些內容我可能有很多是點點題,我希望大家下去以後能夠給予它豐富的內涵。
第三個我想給大家分享幾個字,就是說下面我就幾個字、幾句話、幾本書,給大家做個交流。
我要分享的這幾個字,我想第一個字我想還是用“情”這個字。我們對教育要有感情,我覺得要有真感情,要真有感情。這裡邊就是說我們要真正的熱愛教育,我們有職業認同感,有歸屬感,有幸福感,所以我們真正是摯愛深情,我想這第一個就是說樸素的感情。
第二想昇華為情懷。這個詞我覺得可能這幾年這個詞用的比較多。我們常常說要有情懷,但是我希望大家理解得能夠更深。何謂有教育情懷?這個教育情懷我想他應該是珍愛教育,珍愛學生,願意為教育獻身,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可以說從事教育的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不因社會現象和教育的負面東西,甚至別人的誤解受到影響,甚至動搖自己對這個教育的熱愛投入,動搖自己對教育的信心。我想那樣的話就不能算有教育情懷。
而且我們愛學生,不是像有些老師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前幾名的學生。我們真正愛孩子,應該愛每一個性格不同的、興趣不同的,特長不一樣的學生。尤其我覺得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他應該給學習比較好的孩子,比較獨立自主的孩子,給他自由,給他選擇的機會,我們尤其愛的是學困生、家庭困難學生、留守兒童、心理有問題的孩子,甚至包括大家覺得這個孩子比較拙笨,性格木訥的這些孩子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想這樣的情感才是深厚而包容,持久而至誠的,所以這才能算有教育情懷。
當然我想除了我講的這個“感情”和“情懷”,其實還有一個情是“情緒”,這可能是一個底線的目標。那麼一個好老師他的情緒一定是穩定的,不因孩子的達成度,成績的波動,甚至頑皮頑劣而出現壞情緒,也不因為家庭的瑣事,甚至自己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而把我這個負面的情緒帶給學生,甚至情緒失控,這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
所以一個情緒穩定的,心態積極的好老師,才可能帶來交出情緒穩定積極心態的樂觀的學生。
大家知道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那麼愛也是會傳遞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你帶給學生的這個場域。大家知道人人之間交流都有一個場域的,大家不要小看,不要忽視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耳濡目染。其實我們很多時候說行勝於言,就是學生不是看你說什麼,是看你怎麼做。因此我們很多時候學生忽略了你的說教而更在意看重你的行為。所以為什麼是言傳身教呢?
還記得大家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叫《堅持教育的1釐米之變》。這也是光明雜誌社推薦的一篇文章,我也拜託教師處的同志給大家印了這一篇文章,我想也給大家在這裡我們一塊再做個分享。
光明雜誌社在2023年的3月17號寫了一篇文章,叫《堅持教育的1釐米之變》。
有時候,給同行們閒聊,很多老師就感嘆這個學校的學生管理是越來越不好做,這個制度是越來越嚴,但是孩子們管多了之後,發現孩子失去了應該有的童年的這種天真爛漫。回到教室裡看到的學生們呆滯的面孔,甚至說孩子們從小學積極發言到初中有限發言,到高中課堂上就沒有人發言,我們把孩子管得越來越呆板,越來越沒有生機了。
所以他講的第一個教師的1釐米主權,就是說我們感慨這個社會有些時候出現了世風不好,感嘆學生越來越難教,但是其實他講每個老師都可以堅持自己的1釐米的主權。就是說眼下一些學校的管理總是強調整齊劃一,強調標準化和精細化,甚至讓被子要擺成豆腐塊,鞋子要擺成一條線,地面和窗門窗要一塵不染,把學生變成一個馴服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他認為有的學校管理者的眼裡似乎只有安全衛生紀律和成績,只有上級的命令和表彰,而看不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幸福與未來,看不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當然有的老師也聽不到學生的真實的想法和真實的聲音。
所以對學校來說,最根本的就是師生的幸福感。一個老師和學生都感受不到幸福的學校,難道這個學校可以成為好學校嗎?所以面對現在我們會出現一些違反教育規律、教育常識的行為,他在做一個思考,他想到了朱永通先生在《教育的細節》裡引用過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也許對大家有啟發,說在柏林牆倒塌前的兩年,東德的衛兵有一個衛兵叫亨利奇,他射殺過一名企圖越牆逃往西德的青年,克里斯。在1992年的二月在統一後的柏林法庭上,亨利奇就受到了審判。那個被告律師就辯稱說亨利奇只有執行命令的義務,而沒有選擇的權利,說他無罪,罪不在他。但是大家聽聽法官怎麼說的。法官說作為警察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準是無罪的,因為他射殺一個人,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只要把槍口抬因此他提出要做一個常常省察自身的一個好老師。高1釐米,這就是你應自動承擔的良心和義務。所以這個故事,我想他把跟教育連起來。
朱永通先生講,與其整日期盼外在強有力的制度變革來改變一切,不如向內求和向外做。
向外做什麼意思呢?要秉持1釐米之變的信念和行動,這個信念和行動就是每個老師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邊的事情,可以對我們的學校、對我們的班級、對我們身邊的人有所影響。
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要堅持教育的1釐米之變,首先做的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行為,哪些是違反教育規律的。很多老師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學生的管理者,準確來說是一個監管者。學生犯了錯,違反了學校某條規定,導致了班級扣分或者被通報。我們老師通常的做法是就是揪著學生的錯誤不放,對學生呢大加訓斥,甚至變本加厲的予以懲罰,以確定學生保證下次不再犯這個錯誤。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定位於學生的這個服務者和引導者的時候,我們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問清學生犯錯的緣由,幫助他分析這個錯誤的性質,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他去改正錯誤,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我們要解決的是問題,而不是學生。
所以這就像曾子那樣,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才能發現自己教育行為中的就是一些不當的言行。只有經常反思自己,才能明白有些看似是天經地義的教育法則,往往這種實際上帶來的是不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蘇格拉底有一句話大家都記得是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一過。我想說的是,未經省察的教育也不能衍生出人生的人性與美好。
所以我們要重視教育細節的變化,因此堅持教育的1釐米之變很重要,就要注意教育的細節。咱們往往說這個細節決定成敗,對教師更是如此。
在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細節上,往往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大家讀過作家梁曉聲的一篇文章,他在一篇文章中曾經回憶過他的小學時代,說有一年冬天市裡來了一個檢查團來檢查這個學校的衛生,班主任就吩咐兩名學生呢就把守在教室門外,凡是個人衛生不合格的孩子,都不準進入教室。
當時梁曉生家裡是很窮的,他穿著一件髒兮兮的衣服,頂著一頭可以說長滿蟣子的頭髮來到了學校。於是等待梁曉生的是什麼呢?是班主任無情的羞辱,以及尖酸刻薄的訓斥,所以當時這個梁曉生滿含淚水被老師趕出了教室,他的語文老師卻叫住了他,把他叫到辦公室替他理髮,又認真的給他洗了三遍頭,還把自己的毛毯套在了梁曉生的身上,遮住了他衣服上無法洗掉的這些汙跡。
語文老師牽著梁曉生的手把他送回教室,並告訴她,我知道你們家裡生活很貧困,但這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和羞恥的理由,你要是想讓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都喜歡你,今後就得努力學習才是。
大家看同樣一件事情,兩位老師不同的做法,帶給幼年梁曉生卻是天壤之別的感受。所以班主任老師帶給梁曉生的是恨與羞辱,而語文老師呢,卻用自己的教育行為給予了梁曉生愛和尊嚴。梁曉聲在文章中這樣深切緬懷他的語文老師,他說他在我心中永遠是一位好老師,我至今不忘他,永遠都難忘。
所以我想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確實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是任何環境都取消不了你的相對自由,而這個自由就體現在你在教室裡對待學生的一些細節上去,可以取決於你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態度,這是你自己自由的可以支配的言行。
所以正如美國兒童文學家海姆基特說過一段話,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裡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裡的氣氛,作為一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拯救。這段話我也與大家共勉。
所以我想作為我們名師更應如此,唯有堅持教育的1釐米之變,不放棄任何一次改變的機會,那麼才能保有內心的善良與理想,堅持1釐米1釐米的在教育細節上去發力,做出改變。這樣才能給予孩子充滿人性和美好的教育,也才可能真正成為我們學生的良師益友。
就像這篇文章,我今天給大家做這樣一個分享。所以剛才講情緒很重要,我希望我們名師更有積極的情緒。
當然了,除了剛才我講的三個方面,還有情商,大家也知道大家為什麼都希望喜歡跟情商高的人在一起呢?為什麼喜歡跟情商高的人打交道呢?我想這個情商高的人,他處理的問題的時候,他有什麼特點呢,他首先就是去懂對方的心理,會換位思考。凡事是具有同理心,那麼他處事時有藝術、方式恰當,能夠尊重對方的感受,有很多時候給別人留面子,所以有時候說話讓人如沐春風,做事給人溫暖。
我在臺灣去出訪的時候,我有一次碰到一位導遊。這個導遊雖然已五十多歲了,但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一處服務就特別的溫馨周到。比如說我們到每到一個酒店,他就會給我們每一個人一張紙,上面非常清楚你的房間,然後電話,然後wifi、早餐、晚餐等等,就是你的這個衣食起居,都寫的非常清楚。當時跟他交流,他就講他母親是從大陸過去的,就是特別講做事兒一定要給人留點想頭。
大家想這句話多麼樸素,那麼做事給別人留點想頭什麼意思呢?實際上他就是能夠替別人著想,雖然交道不多,但是每每給別人會留下一些溫暖。我想這是這一點。
這是我給大家講的這幾個方面,我們是樸素的感情,然後情懷、情緒、情商。
第二個字我想是“品”,就是品格,品味、品行。當然我們在座的語文老師肯定比我解讀的更到位。一個人怎麼樣是品格高、有品位、品行好,大家都可以去解讀其中的內涵與外延。
我想它首先表現在一個人人品好,與人為善。我們經常說我們的老師更應該是從善如流,因為教育改變人的命運,我們給予孩子影響的是一生的,所以我們經常說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古語說的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待人真誠,為人謙遜,正直,坦誠。
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說如清風明月,它還包括一個人的眼界、視野、審美、修行、修為。所以大家知道這個人品它背後內裡呈現的是一個人的三觀,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們的一生應該是修身養性,一日三省吾身。
我還想說一點,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我們作為名師,我們要知識分子的骨氣、正氣,我們的靜氣、雅氣、書卷氣。所以我想這也是一個名師的標誌之一。大家剛才看它表面上是這樣,實際上它是一個人修行。為啥說呢?我們經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它是一種修行,千萬不要沾染社會上的一些庸俗的習氣、不良的風氣,真正能夠入世做事,出世做人。就是人品這一塊,我就給大家講這麼多。
第三個我想這個字是專,專業、專注、專一。
第一個我想專業,大家知道我們首先是我們這個領域的行家裡手,那麼對專業領域的專、精、深應該是我們名師的標誌。所以我們既有我們自己的經驗的積累,我們自己多年形成的我們的這個教學的風格。當然我想同時我們應該經常學習,要做職業讀書人,去了解學科前沿、學科變革、方法更新,要進行方法更新的探索和創新。那麼這個裡邊我會想我們有人就講我已經是名師了,我在這個領域已經是全省就這個名師,我已經做到最前面了。
其實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經驗大似學問,但是經驗也可以成為束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養成自己的風格很好。但是我們往往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又有自己的路徑依賴,那麼走不出來就會固步自封,所以任何時候都是辯證的。
因此我想我們作為一個名師,我們有變與不變。那麼不變大家知道教育的這種規律,教育的一些情懷,堅守,仁愛之心、紮實學識、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這些東西肯定是我們做名師堅守不變的東西。但這個變是什麼?我們要因材施教。也許我送這一屆學生跟下一屆學生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些心理學家講,當然可能有些誇張,說每兩年有一個代溝。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我們要變我們的教法、方法、方式、路徑,這也是可以變的。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專業,你的鑽研,你的行家裡手,你既要對你這個學科的規律,學科的邏輯體系很清楚,但要了解學科的前沿,學科的發展,要了解你的學生的變化,因材施教,所以這裡邊我想這個專業的它包括很多內容,沒有最好但有更好,總是會有精益求精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這樣才能防止我們出現本領恐慌,能力危機。
第二是專注,我想我們還要注意功力的教育要不得,有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就是我在教育部校長培訓班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同學他寫過一篇文章,就是把板凳坐得十年冷,辦學要看十年後。所以我們經常說是十年樹木,百年育人,至少這十年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我們一定要專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
這個專注我想它要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的細節。我們作為一個好老師,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考試評價,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應該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我們要上好每一節課,育好每一個學生,所以用力、用心、用情去專注於我們每一個教育的細節和環節,專注每一次教研,專注於師帶徒,專注你學校的一個全過程,所以這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專一,專一和專注其實它倆有點相似,就是要專心致志投入到我們的教書育人,要心無旁騖,不為外物所動,我們經常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一定要不為外物所動,也不為外物所惑,不為外物所擾。這也是一種定力,也是一種專一。
就是我想說的這三個字,就是情、品、專。
如果我們還想再解讀名師這一塊,我想實際上咱們平時考核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年度考核說五個字就是德、能、勤、績、廉。那麼德大家都講了品德、師德、道德,能指的是能力,除了能力,我想那個能動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無無境界,那麼對於我們的能力,大家知道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如果一個人在一個起點上,他如果不再去努力,一定是被淘汰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樓書記講過一句話講得很好,樓書記講就是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
第三是勤,當然這裡面勤勉、勤奮,所以有時候大家感覺到,這個人他成功了。其實成功並不神秘,他就是比別人早走一步,別人還沒起步,他已經開始走了。他有預見性,他有提前量,然後多走一步,別人走不動他再走,然後再走一步,那這個人就成功了,這是寫一個人的勤奮和勤勉。
所以說成功並不神秘,就是比別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四就是這個績,成績就是說實際上成績有顯績也有隱績。顯績當然是當下的成績,其實我希望大家更多要重視這個隱績,什麼意思呢?就是長遠的、不短視的,不急功近利的,打基礎的,利長遠的,最持久的。所以這個作為教育,大家知道就是口碑口口相傳。這個孩子在你這兒得意了,家長和孩子會說我喜歡這個學校,因為這裡有個名師。所以經常我們說擇校的背後是擇師,一個名師對一個孩子影響是深遠的。
還有這個廉,就是我們這個清廉、清正、清明,所以多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多追求簡樸的生活,多珍惜小幸運、小確幸,不要追求好高騖遠。我覺得作為一個人幸福絕對跟物質很多時候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我先是用三個字情、品、專,然後又說了五個字,德、能、勤、績、廉來講,大家也可以再去給他拓展一下。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幾句話,這幾句話也是當然我本來內容更多一些,但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就簡單的選了一些。我有時候會在我那個手機的記事本上記些東西,寫下自己的感悟,或記錄一些東西。這幾句話其實我覺得那裡邊是一種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評價觀,也可以說育兒觀,這裡邊就是包括一些方面。
第一我想講我的學生觀,可能大家也多次聽我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講,就是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希望大家把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孩子都當成可塑之才。這個因材施教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應有之義,所以名師更應如此。
我們經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行行並不是都是考高分的。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有些孩子善於學習,成績好,但是有些孩子善於動手,有些孩子有才藝,有些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有些孩子有語言智慧,所以我們經常講多元智慧理論,就是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強勢智慧。當然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和弱項,但是我們一定要用其所長。
比如說自閉症,有些講自閉症的兒童,給家庭跟包括給學校帶來了很多很多的難題。我們怎麼樣開啟心扉,怎麼樣讓自閉症兒童發展的更健康。
當然也有人研究過說美國一些網路高手,他就是自閉症兒童。但是他就很專注研究一個東西,還會破解駭客的攻擊等等等等。所以我想大家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一點我覺得我自己是還是比較欣慰的。無論是我當老師,當班主任,還是後來做了管理者,我從來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我記得有一年我們班有個孩子,他是因為我們當時在高中不是住校,有一天週日的下午,我記得這個家長給他是在家裡給孩子發生了衝突,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裡面。這個學生前腳進了門,後腳上他就離開學校了。結果晚自習的時候,就發現孩子沒有在教室,然後我就開始聯絡他。後來大家知道吧,就是我是透過發信息把這個孩子給發回來了,他在外邊準備就離校出走,離家出走。後來我們就一段一段在在感情交流,後來這個孩子就順利的回到了學校。
當然舉這個例子看來是也沒有什麼,大家覺得平淡無奇。但是我想說的是作為任何一個老師,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我其實反對學校是開除學生的,就是我們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每一個孩子大家知道他內心都有柔軟之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關鍵我們這種教育方法是不是適合這個孩子。所以我們的的老師不要認為有的孩子刀槍不入,無法教育,其實只能說你的方法可能不合適,你沒有走到這個孩子的內心深處去,你沒有讀懂他,沒有找到合適的鑰匙把這個門給開啟。我想如果說我們一個學校把他一個孩子開除了,把他推到社會上去,那麼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完了,社會上又多了不安定的因素。
所以我還是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材。而且,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原子能,關鍵我們怎麼把它激發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育有時候是橋樑,是紐帶,它有一種很好的媒介,能夠激發學生。
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讓學生去跑步,就是一味的跑步,可能有些孩子就沒有興趣。但是大家想如果你要他打籃球,同樣2個小時跑個步,學生是不想做的,但是如果打2個小時的籃球,學生特別開心。所以有時候我們怎麼把枯燥的教育透過興趣去搭建一個橋樑,把孩子的潛能激發出來,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我想說的這個學生觀,我還想說,就是說是我們的名師做到今天,很多老師會有一些職業倦怠。大家知道人從低到高走到一個平臺,走到這個所謂頂端的時候,他需要在從零開始,再躍升到一個新的平臺上,再開始從低到高這樣迴圈往復,但是有些人時間長就變得比較麻木了。所以我也曾就寫過一句話說,人活在現實的忙碌中,但是不能沒有思想與情感。所以大家知道笛卡爾有一句話很有名,就是說這個人是自然界的一顆脆弱的葦草,但是卻因思想而偉大。所以我想人活在現實的忙碌中,無論你多忙碌,不能沒有思想與情感。
第二句話是人活在現實的無奈中,雖然人有很多有無耐的東西,但是不能變得麻木與冷漠,老師更是如此。如果你是個麻木的人,冷漠的人,我覺得你首先不適合做教師這個職業。因為我們是與活生生的人,與我們甚至沒有未成年的孩子打交道,我們需要在他的這個人生不成熟的時候,去注入一些活力和力量。也是我的這個人生觀。
還有一個就是我想是給大家談一下這個育兒經。這個什麼意思呢?有時候給一個學生交流,就是九幾年我帶了一個學生,她跟我講說因為我跟她當時講一句話影響了她,她之前對孩子教育比較困惑,我就給她講一定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就是你的家長放手越早,你的孩子承受越早,所以她就講說老師你的理念深深影響到我的家庭教育。
她給我講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是她在陪孩子網課中感受最深的,大家知道疫情三年上網課孩子上的比較多,她以前長時間出差,她很難有時間與孩子長時間相處,也很難去觀察孩子,去走進孩子的內心。這次大家知道因為特殊原因,因為孩子的父親在抗疫一線,因為複雜的疫情,孩子的父親沒有回過一次家,疫情讓她和女兒獨處了35天,有母慈子孝的祥和,也有雞飛狗跳的無奈。
在衝突中,她看到了自己教育中的急功近利,看到了孩子的倔強、敏感和脆弱。她反省到,只有讓孩子經過挫折,才能變化,才能成長,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觸發更多的能量。教育是協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所以大家看這段話,這是她的真情實感。
後來我也跟她講,我說是讀了你的資訊,我感覺這真的是一篇很好的育兒經,值得很多家長參考。大家都說是非經過不知難,只有體驗了才能有真切的感受,關鍵你能夠做到及時反思,調整自己。
很棒的母親肯定能夠與孩子坦誠交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亦師亦友也許是目前給孩子最好的相處狀態,當然不少時候也要學會示弱,向孩子學習,為你點贊。這是當時我給她回的微信,我想她這個育兒經,也反映出現在家長包辦代替太多了,一定要把成長的孩子權利還給孩子,這樣孩子在挫折中,在磨礪中,在自己總結教訓中才能成長。所以還有這個家庭教育觀,給大家也說一段,我曾經寫了一段話,我說沒有人有現成的育兒經驗,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三觀,為人處事,這個為人處事大家知道涵蓋父母對待工作的態度與做法,就是如果你自己就不敬業,怎麼讓你的孩子去敬業?
就是說一個家長對工作的態度,對待家人和他人的態度與做法,甚至在家裡對別人對社會評頭論足的評價的一些出發點和價值觀,就這些東西對孩子潛移默化的結果。所以我就講,我說沒有人現成的育兒經驗,家庭教育是父母三觀、為人處事方式等對孩子潛移默化的結果。剛才我解釋那麼多家長為人處事的一些態度,與人交往評價社會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態度,價值觀,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經常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也經常說問題孩子背後折射的問題家長。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的應該是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是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調整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和方法,甚至對自己糾偏的過程。所以我想好的教育應該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優點和潛能,讓孩子擁有陽光和自信,這才是好的教育,但是我們現在經常是打擊的教育。所以我們經常說作為我們這個中小學老師,面對的都是未成年人,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任老師,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經常講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被一生治癒。
同樣我有一段話給大家分享,大家知道我們都從小時候走過來,就是回憶讓我們發現童年或者青少年,尤其是童年生長會給整個人生染上底色。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成長叛逆期的意願,因為每個人都有成長叛逆期,而且現在呈現低齡化。過去我們經常說初中的孩子很叛逆,現在很多孩子從四五年級就開始了。所以成長叛逆期的意願是否被尊重、被看見、被理解,是不是生活的健康快樂。這裡面特別有這幾對詞,是自由與掌控、接納與改造、溫馨與冰冷,這些體驗就形成了學生生命中積極和消極對立的力量,且兩者是此消彼長,決定了這輩子的性格和格局。
不知道大家覺得我總結這句話是不是準確,生命的美是藏著的,在生命中所有美好的經歷都會成為未來生活的正能量和不竭的動力,所以大家知道青少年時期,你這個美好的經歷,都會成為成年時期的生命底色不竭的動力。有些老師講我不能表揚孩子,一表揚學生他的翹尾巴,這是不對的。
所以很多時候,咱們經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那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被認同、被肯定。大家想象如果說我們在學校,我們不管怎麼努力,那麼校長總是批評我們,大家會怎麼想呢?所以其實任何人都需要被別人接納、被認可、被肯定。
所以我們經常說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後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後才發現的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才幸福,所以也希望大家都能領悟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諦。
我們的教育不容易,並且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難。怎麼樣能夠忙碌充實並愉快的,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追求的人生境界。所以還有一句話,我也想跟大家講到最後,就是凡事都當做第一次做和最後一次做。這是我一直處理事情的一種態度,就是凡事都當作第一次做和最後一次做。大家知道當我們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沒有現成的經驗,一片空白,那我們就特別用心,會把這件事從頭到尾每一個細節都設想的非常完整,這樣這個事兒我們做的時候會是非常用心用力的,這樣一般事情是比較好的。
一旦我們一個人進入到這個熟練期,大家發現他就會出一些問題,因為他放鬆了一些警惕,就會有些認為習以為常了,反而會出現一些問題。那當他最後一次做什麼意思呢?就這個事就最後一次了,我一旦做壞了就無法再彌補,所以你也會用心去做這個事情。
其實這就讓我想到很多時候人就想,比如一個學校校長會想,我要去上面爭取一個政策。這個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給我一個政策,我學校也就變好了,真的不是這樣的,我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認為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好的學校,它一定就是每一件事情都高標準嚴要求,那你就會成為一個好學校,而不是一蹴而就,靠一個政策,靠一個紅利就可以實現一個好學校,那是不可能的。
好的學校是積累過來的,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功利而來的,學校一點一點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老師,一點一點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的輔導,真心做教育,這個學校真的就成為一個好學校,我們的老師也就能成為真正的名師去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幾句話也是我自己寫的一些東西。當然我相信老師們比我總結的更到位。
最後給大家推薦了幾本書,大概是這個三四十本書。我們當時的陳部長親自給大家挑了20本書。從誇美紐斯《大教學論》到盧梭的《愛彌爾》,到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還有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
不只有20本書,大家要讀一讀,大家要讀自己感興趣的書,更要讀自己讀不懂的書。所以前一段我們教育廳開會,我也希望我們的這個管理者作為啃讀一些名著,像老師一樣。什麼叫啃讀這些經典名著呢?你肯定不會一讀就懂,但是你需要慢慢去啃讀。這樣要挑戰你的不熟悉的區域,你這個知識充實的會更到位。
比如我們要讀王曉春老師的《做專業的班主任》,還有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還有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這個大家可以看,也還要讀包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還有美國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還有郝曉東的《改變教育的十二個關鍵詞》,還有武爾夫的《教育人類學》等。
最近大家可能都聽樊登讀書。有時候我們累的忙的時候,顧不上看原著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樊登讀書,就是不到1個小時左右聽一本書。最近他推薦一本書很好,叫《變好的方法》,是澳大利亞史蒂芬克萊米特寫的一本書,我也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書你會去反思自己的一些好的不好的一些做法,我想看完後我會對我們自己產生一些影響或產生改變。
剛才說了教師要做職業讀書人,要終身學習,否則我們就會被淘汰。
剛才囉囉嗦嗦講了自己對一些教育的感悟,也不成系統,只是一些點滴的思考。我想最後也給大家把法國巴克萊博士他對教育的對幸福的理解跟大家作為結束語。就是有人問他什麼是幸福?他講了三句話,實際上就是九個字,就是一個首先是有希望,第二是有事做,第三是能愛人。九個字裡邊有無限的內涵,一個人永遠充滿希望去做事兒,那麼有事做就是他永遠生活的充實,而不是虛度光陰,能愛人,作為老師更是我們應該做的,愛每一個不同的孩子,智商不同、情商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的孩子,這也是一個好老師的一個標識。
我想願我們每一位名師都能去躬身實踐,能夠用心思考,能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教育理念,能夠這一生創造無愧於自己的人生。願我們大家都能忙碌充實並愉快著,謝謝大家。今天給大家就分享這麼多,我也希望在今後的這個工作中,我們之間能不斷的交流互動,希望大家給我更多的啟發。我也希望是從你們身上獲得更多的能量,我們一起努力改變當下,能夠真正為孩子的未來幸福奠基,為我們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也為河南教育大省變成教育強省去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毛傑廳長推薦書目:
1.[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
2.[法]盧梭.愛彌兒[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3.[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美]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5.[美]J.D.塞林格.麥田的守望者[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
6.[意]亞米契斯.愛的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7.蔣純焦.教育家陶行知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8.[法]羅曼·羅蘭.名人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9.沈從文.邊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10.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
12.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13.[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14.[英]達爾文.物種起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年.
15.李希貴.重新定義學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16.陶西平.沉浸於求索之中[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17.[美]阿倫·古特曼.從儀式到紀錄:現代體育的本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年.
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
19.[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
20.[美]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21.[美]約翰·杜威.我們如何思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年.
22.王曉春.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23.[俄]列夫·維果茨基.思維與語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24.[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25.[美]埃裡克.H.埃裡克森.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
26.[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27.[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
28.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29.王富仁.古老的回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30.[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
31.[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7年.
32.郝曉東.改變教育的十二個關鍵詞[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年.
33.[德]武爾夫.教育人類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
34.[澳]史蒂芬.克萊米克.《變好的方法[M].成都:天地出版社,2023年.
校長派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丨河南省宋光彩名班主任工作室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宣告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