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中層幹部屬於管理人員,向上彙報工作、提供建議,向下傳達指令。如果是知名中小學的中層幹部,社會地位是相當高的。不過,相當一部分一線教師不太願意當中層幹部,尤其是中學教師,他們覺得當中層天天要上班打卡,經常還有額外的臨時事務,不能像教師那樣上完課就走人,比較累。
1)
按照規定,學校中層每天都要上班,而很多中學,普通教師是上完課就可以走人的,他們只要把教學任務完成就可以了。
從工作時間看,中層幹部的確比較辛苦,不過工作這東西,不是隻看投入了多少時間,還要看工作強度。中層幹部不能像一線教師那樣上完課走人,工作日必須每天到校上班,但他們教學任務不多,有些中層幹部手頭上並沒有多少事情,工作壓力較小。而一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教學任務普遍較重,他們的課時量比中層幹部多許多,加上找學生談心、批改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事務,不一定比中層幹部輕鬆。
簡而言之,我們不能只看表面,不要覺得中層幹部辛苦,更不要因為自認為中層幹部辛苦就拒絕成為中層幹部。
事實上,在學校當中層幹部“好處多多”,年輕教師應該盡力爭取。
首先,中層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資源
我們都知道,學校的中層幹部是單位裡的中堅力量,他們既是校領導和一線教師溝通的“聯結器”,也是學校各項工作的協調人或直接執行人,他們在學校的政策制定、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等方面有著關鍵作用。
可能有人會說,學校的規章制度都是校領導拍板的,跟中層沒有什麼關係,中層沒有那麼大的能量。這個確實不假,但學校的政策不是校領導憑空想出來的,校領導會聽取中層幹部的意見,所以中層幹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決策。
與此同時,中層幹部手上的資源也比一線教師多,這種資源不僅包括學校裡的資源,也包括校外的社會資源。
其次,中層在職稱評審和崗位晉級上均很有優勢
公辦中小學裡的中層幹部和沒有行政職務的普通教師身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事業編專業技術人員,都是透過提升職稱等級來提升工資待遇的。
對職稱評審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參加職稱評審需要大量材料,尤其是參評高階職稱,只是材料夠還不行,要“優中選優”。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市直中學空缺了兩個高階教師崗位,可以推薦兩位教師參評,但學校裡有6位教師符合參評條件,這個時候學校層面就要進行篩選,按照一定的標準對6位教師的材料進行打分,分值最高的兩位教師能獲得參評的資格。而如果這6位教師中有2位是中層幹部,另外4位是普通教師,基本上就是這2位中層幹部拿到最高分。
在崗位晉級上,中層幹部同樣很有優勢,普通教師根本競爭不過他們。所以有職稱評審和崗位晉級需求的年輕教師,應該爭取成為中層幹部。
2)
話講回來,當中層幹部是要有所付出的。這種付出既包括工作上的付出,也包括人際關係上的付出。
作為“上傳下達”的關鍵人物,中層幹部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要得到校領導和普通教師的支援。有些中層幹部只知道埋頭幹活,卻不知道如何跟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經常到處“碰壁”;有些中層幹部只知道搞人情世故那一套,沒什麼工作能力,也會到處“碰壁”。
鑑於此,年輕教師要有相應的覺悟,如果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就不要輕易進入中層幹部隊伍。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朋友在中小學擔任中層幹部嗎?他們的工作狀態怎麼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王軼老師
(圖片來源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