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又將有8個省份實施新高考,至此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不再分文理科,全面實行新的選科模式。
新高考留給考生的第一道難題,便是選擇學科。語數外三大主科為必選,然後在物化生史地政中再六選三,或者在物理或歷史二選一的基礎上再任選2門,以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讓學生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避免被短板學科拖後腿,增加學習壓力。
高中老師吐槽:“物化捆綁”讓高考選科名存實亡,有效選項並不多
新高考改革早在2014年就已經頒佈相關檔案,各地區陸續落地實施。每年都會根據前一年的實施效果,進行改進,儘可能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一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考慮到高考填報志願的公平合理性,增添了選科模式跟專業掛鉤的要求,一下子就讓高考選科變味了。
高考選科方案足有20種,但因為高校專業設定的原因,無法達到讓每一個方案都有同等的待遇。比如選擇物化生組合的學生,高考可選專業數高達1845個,高校裡94.08%專業都能報考。
物化考生即便不選生物,選擇政治更吃香,專業覆蓋率高達94.9%,即便是選擇地理或歷史可選專業都在90%以上。但凡學生選擇了物理卻沒有選擇化學,專業覆蓋率直接降到40%以下。歷史方向的考生,專業覆蓋率最高也只有35%。
這就導致,除非學生物理和化學成績特別差,老師都會讓學生堅定選擇物理和化學兩科。學生無法完全根據興趣自由選科,也讓高考改革名存實亡。高中老師看到當下的教育現狀也感到迷茫,既然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班,那學生是不是也要根據選科重新分班呢?
無法落實“走班”制度,也是限制學生選科的原因之一
高考分文理的時代,學校通常都會在高一下學期結束後,進行文理分班,讓高考考試科目相同的學生一起上課。現在有的學校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高一上學期就會讓學生選科,這樣就能早日明確目標,不必把時間浪費在不考的科目上。
只不過這次學校並沒有詳細分班,而且也沒有辦法分班。現有的教室數量和老師人數,都不滿足開設20個班型的條件,只能優先照顧選科模式人數較多的學生,其餘學生合併到一個班。上課的時候也很亂套,導致很多學校乾脆限制學生選科,學生的選科方案,要看學校有哪些班型。如此一來,留給學生的選項就更少了。
想要落實全部選科模式,除非能採取走班的形式,學生沒有固定教室,而是像大學生一樣,根據自己的選科模式不同,選擇上不同的課。但是這樣一來,也給排課增加了難度,學校也不便於管理。對於學習能力較差,沒有規劃能力的學生來說,非常吃虧。
高中生選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高中生選科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先要了解新高考政策,明確考試模式和科目設定。再評估自己的學科基礎與潛力,包括分數、排名、知識掌握程度及發展潛力。同時,興趣與職業規劃也是重要考量,選擇符合自己興趣和未來職業方向的科目。
在科目組合上,理科組合適合邏輯思維強、善於分析的學生;文科組合則適合對人文社科感興趣、記憶力強的學生。跨學科組合可拓寬知識視野,但需注意學習難度。
選科時,要避免盲目跟風、忽視職業規劃或過分追求熱門科目等誤區。學生應諮詢老師、家長等具有經驗的人士,利用學校資源如職業規劃課程和選科指導講座,做出明智決策。
具體而言,學生可以透過分析歷次考試分數和排名,瞭解自己在各科目的競爭力;透過橫向和縱向比較,評估自己在哪些科目上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同時,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職業規劃,選擇與之相符的科目組合。
總之,高中生選科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過程。學生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做出符合自己興趣和潛力的選科決策。透過科學選科,為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選科過程中,保持理性和冷靜,避免盲目跟風或過分追求熱門科目,以確保選科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高考選科的現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