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說到湖泊,大家大概聽過不少,常見的湖泊有:青海湖、太湖、鄱陽湖、貝加爾湖、蘇必利爾湖、維多利亞湖等。需要注意的是,還有一些湖泊面積較大,人們覺得這麼大面積的水域相當於海了,所以起名帶海,比如:裡海,鹹海等。
在高山或高緯地區,冰川運動過程中刨蝕、掘蝕地面產生的凹地積水形成的湖泊。叫做冰蝕湖,我們把它叫做冰蝕湖。冰蝕湖一般湖盆為堅硬的基岩,盆壁與盆底的基岩面上往往有冰川磨光面和冰川刻槽和擦痕。
一、概念
冰蝕湖是在高山或高緯度地區,由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湖泊。
二、形成過程
1. 冰川運動: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山谷等地形向下緩慢移動,具有強大的侵蝕力量。
2. 侵蝕地貌塑造:冰川對底部岩石和山谷兩側進行磨蝕、挖掘等侵蝕作用,形成如U形谷、冰斗、角峰等特殊地貌,其中冰斗就是形成冰蝕湖的重要基礎地形。
3. 積水成湖:當冰川消退後,冰斗等被侵蝕形成的窪地積水,便形成了冰蝕湖。
三、分佈特點
主要分佈在現代冰川發育的高山地區,像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落基山等山脈;以及高緯度地區,如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亞部分割槽域等。
四、與其他類似湖泊的區別
冰蝕湖強調的是單純由冰川侵蝕作用形成;而冰川湖概念更寬泛,它包含了冰蝕作用形成的湖,還包括因冰川堆積等其他冰川相關作用形成的湖。
五、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對水文的影響:儲存淡水,調節區域性地區河流水量;其湖水的補給、排洩情況會影響周邊河流水文特徵。
2. 對生態的影響:為多種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環境,其周邊獨特的地貌和水域環境能吸引眾多鳥類、獸類等,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
3. 對氣候的影響:透過湖水蒸發等可調節區域性小氣候,增加空氣溼度等。
六、高考考點分析
在高考地理中,常考查冰蝕湖的形成機制、分佈規律以及它對周邊地理環境各方面的影響等要點哦以下是高考地理中關於冰蝕湖常考的一些知識點及舉例說明。
1.形成原理相關
(1)考查冰川侵蝕作用方式
比如問冰川在形成冰蝕湖過程中主要透過哪些侵蝕作用塑造地形。答案是冰川主要透過磨蝕(冰川攜帶的碎屑物像砂紙一樣對底部和兩側岩石摩擦)和挖掘作用(像巨大的鏟子挖掘地面)來形成冰斗、U形谷等窪地,進而積水成湖。例如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蝕湖,就是在冰川長期磨蝕和挖掘當地山谷岩石後,冰川消退,窪地積水而成。
(2)考查形成冰蝕湖的地貌條件
常考冰斗是如何發育成冰蝕湖的。冰斗是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半圓形窪地,當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後,冰斗中積聚雨水、雪水等就形成了冰蝕湖。像我國西藏的一些小型冰蝕湖,很多就是在這種典型的冰斗地貌基礎上形成的。
2.分佈規律相關
(1)考查全球冰蝕湖主要分佈區域及原因
冰蝕湖在哪些地區分佈較為集中以及為什麼會在這些地區分佈。集中分佈區如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亞等地,原因是這些地區緯度高,氣溫低,冰川作用強烈且歷史悠久,有大面積的現代冰川或古冰川遺蹟,所以容易形成大量冰蝕湖。例如挪威眾多的冰蝕湖,就是因為其地處高緯度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有較多降水,冰川發育條件好,進而形成了眾多冰蝕湖。
(2)考查高山地區冰蝕湖分佈特點
如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山脈,在山脈的雪線附近及以上區域,由於冰川活動頻繁,是冰蝕湖分佈相對集中的地段。
3.對地理環境影響相關
(1)考查對水文特徵的影響
例如問冰蝕湖對周邊河流的水量補給特點。冰蝕湖在雨季或冰雪融化旺季可透過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為周邊河流提供水源補給,起到調節河流水量的作用。如在北美五大湖地區,部分冰蝕湖在春季冰雪消融時會大量補給下游河流,影響其流量、水位等水文特徵。
(2)考查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如冰蝕湖為哪些特殊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冰蝕湖獨特的低溫、高海拔或高緯度環境,為一些冷水性魚類(如鮭魚在部分冰蝕湖流域有分佈)、適應寒冷氣候的兩棲動物等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同時,冰蝕湖周邊的溼地、草地等生態系統也因湖水的存在而發展,吸引眾多候鳥棲息,比如西伯利亞的一些冰蝕湖在候鳥遷徙季節就是重要的停歇點。
(3)考查對氣候的影響
比如問冰蝕湖如何影響區域性小氣候。冰蝕湖透過湖水蒸發增加了周邊空氣的溼度,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局部氣溫,使夏季氣溫相對涼爽,冬季氣溫相對溫和。就像加拿大北部一些冰蝕湖周邊地區,相比同緯度無湖地區,夏季氣溫稍低,冬季氣溫稍高,氣候相對溫和一些。
在地理學習中,冰川地貌、風蝕地貌、流水地貌是最常見的外力地貌,這些典型的地貌景觀有哪些呢?它們之間有哪些差異呢?今天從地質公園之家和桔燈勘探中整理了這幾種地貌景觀,希望能讓大家瞭解這三大類最常見的外力地貌景觀。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來看吧。
1
冰川地貌景觀
冰川的分類
a. 按照規模和形態分:(1)大陸冰蓋;(2)山嶽冰川。b. 按照冰川物理性質分:
(1)極地冰川:整個冰層全年溫度均低於融點;
(2)亞極地冰川:表層可在夏季融化外,冰層大部分低於融點;
(3)溫冰川:除表層冬季結冰外,整個冰層處於壓力融點。分佈在阿爾卑斯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冰島、阿拉斯加、紐西蘭等降水豐富的海洋性氣候區。
山嶽冰川
主要分佈於中低緯度地區,雪線高出海平面很多,冰川積累區不大,因而其形態受地形限制較嚴格。又可分為:
①懸冰川:為山嶽冰川數量最多的一種,規模小,僅1平方公里左右,依附於山坡上,由於所在山頭高出雪線不多,隨氣候變化易生易變。
② 冰斗冰川:以其所在的地形為冰斗而得名。
③ 山谷冰川:在雪線下降時,在有利的氣候和補給條件下,冰斗冰川迅速擴大,大量冰體從冰斗溢位,進入山谷後形成山谷冰川。
大陸冰川
發育在兩極地區,面積廣大,冰層巨厚,冰川不受下伏地形限制,由中央最高處向四周作放射狀流動。
高原冰川
是大陸冰川與山谷冰川的一種過渡型別,冰川下伏的是起伏和緩的高地,向周圍伸出許多冰舌。
山麓冰川
當一條山谷冰川或幾條山谷冰川從山地流出,在山麓帶擴充套件或匯合成一片廣闊的冰原。
2
風蝕地貌景觀
石窩(風蝕壁龕)
在陡峭的巖壁上,經風蝕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巖壁呈蜂窩狀外貌。
成因:岩石受熱不均破裂,風沙研磨形成。大的石窩稱為風蝕壁龕。
風蝕蘑菇和風蝕柱
風蝕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節理和裂隙發育的岩石,特別是下部巖性輕於上部的岩石,受到長期的風蝕、易形成頂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
風蝕柱:垂直裂隙發育的岩石經長期風蝕,形成柱狀。
風蝕蘑菇 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風蝕柱
雅丹(風蝕壟槽)
在極乾旱地區的一些湖底,常因為地表乾旱開裂,風沿著裂隙吹蝕,裂隙變大變寬,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出不規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地貌型別稱之為雅丹地貌。
雅丹不是發育在基岩上的,而是發育在河湖相的土狀堆積物上的。指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的壟槽地貌組合。
風蝕谷和風蝕殘丘
風蝕谷:偶有暴雨產生洪流沖刷地表,形成沖溝,沖溝再經過長期風蝕作用改造,加深和擴大成為風蝕谷。崎嶇蜿蜒,寬窄不一,沿主要風向延伸,長達數十公里。
風蝕殘丘:一個由基岩組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暫時水流的沖刷,以及長期的風蝕作用後,風蝕谷擴寬,原始地面不斷縮小,最後殘留成丘,稱為風蝕殘丘。
風蝕谷
風蝕殘丘
3
流水地貌景觀
地表流水在陸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動力。它在流動過程中,不僅能侵蝕地面,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如沖溝和河谷),而且把侵蝕的物質,經搬運後堆積起來,形成各種堆積地貌(如沖積平原),這些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稱為流水侵蝕地貌,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稱流水堆積地貌。
地表流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由於大氣降水在地球上分佈較普遍,所以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在陸地表面幾乎到處都有。
大氣降水受不同自然地理條件控制,各地降水的性質和強度差別很大,加上其他條件的影響,致使流水地貌形態十分複雜。
河流階地
河流兩側階梯狀的地形稱為河流階地。階地在河谷地貌中較普遍,每一級階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傾斜的階地面和陡峭的階坡組成。
一條經歷長期發展過程的河流,兩岸常出現多級階地,由河流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
位置愈高的階地形成的時間愈久,因而受破壞程度也愈大,反映在形態特徵上也往往很不明顯。
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河流在以側向侵蝕為主擴充套件谷底的基礎上,轉為深向侵蝕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灘或谷底平原,後者將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灘或谷底平原以下。
因此,階地實質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灘,而階坡則是河流深向侵蝕作用所形成的谷坡。河流侵蝕作用改變的原因往往是地殼運動或者相當大範圍氣候的變化。
河漫灘河谷
河流長期側向侵蝕作用的結果使谷底加寬,形成河漫灘河谷。河流在谷底僅佔一部分面積,其餘都是河漫灘。
河谷谷底寬度與河流大小、發育的時間長短、地殼運動穩定與否等許多因素有關。
形成河漫灘河谷後,河流在自己形成的谷底平坦地面上蜿蜒流動,完全不受谷壁的限制,這種河曲稱為自由河曲。
沖溝
沖溝是暫時性線狀流水侵蝕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狹窄的溝谷地形,主要發育在植被稀少、物質疏鬆、地面有一定坡度的地方。
沖溝的形態與本身發育時間性有關,而地面起伏形態(坡度、坡形)也直接影響沖溝的形態和沖溝的組合形狀。
沖溝又名雛谷,它是暫時性有槽流水侵蝕的典型形態。沖溝橫剖面呈陡峭狹窄的V字形,與兩側斜坡地面有非常明顯的坡折,沖溝縱剖面與所在斜坡坡面明顯的下一致,一般呈上陡下緩的凹形曲線。
沖溝發展到衰老階段稱為坳溝或坳谷。此時,溝的橫剖面V形明顯加寬,兩壁坡度變緩,溝緣轉折已不明顯,整個剖而呈線槽形,溝底平坦,縱剖面十分平緩。
初期階段的沖溝是指由片流匯合而成細流切割坡面而成的細小溝谷,通常稱之為兩裂,在地貌學上稱為細溝。其最主要特徵是橫剖面呈淺V字形,溝的縱剖面基本上與所在斜坡的坡面一致。
V字形河谷
V字形河谷是山區最常見的一種河谷,又稱為峽谷。
這類河谷具有V形河谷橫剖面,谷地兩壁險峻陡峭,谷底幾乎全部被河流佔據。谷地狹窄,深度大於寬度。其中,谷坡陡直、深度遠大於寬度的峽谷稱為嶂谷。
從河流發育階段看,V形谷屬幼年河谷,它反映了河流處於幼年發育階段,河流以加深河床的深向侵蝕為主,側向侵蝕作用不明顯。
在構造運動上升區域,河谷谷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當地面抬升速度與河流下切作用協調時,最易形成V形谷。河流上游深向侵蝕作用十分顯著,河谷橫剖面也多呈V字形。
洪積扇
洪積扇是暫時性流水作用在谷口形成的堆積地貌。它是半乾旱、幹早地區山麓地帶分佈相當普遍的地貌。
以谷口為頂點,向外圍傾斜,坡度由大變小,逐漸過渡到周圍平地。洪積扇上廣泛發育放射狀溝谷。這種地貌風化強烈,山地形態險峻。
相鄰洪積扇連線成傾斜平原,外緣呈波狀弧形輪廓。
沖積扇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的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
多種氣候條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瑞典的拉普蘭(Lappland)區、日本、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以及其他溫暖至溼潤的地區均可見到。
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積扇狀地貌。它是沖積平原的一部分,規模大小不等,從數百平方米至數百平方公里。
廣義的沖積扇包括在乾旱區或半乾旱區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即洪積扇;狹義的沖積扇僅指溼潤區較長大河流出山口處的扇狀堆積體,不包括洪積扇。
乾旱區沖積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為四部分︰活沖刷區,死沖刷區,荒漠礫石鋪蓋區和未分離的砂和礫石區。
沖積扇的岩石碎塊上常有荒漠巖漆,這是一種主要由鐵、錳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層。 巖漆的有無必然與洪水相關,而這也是識別死、活沖刷區的基本特徵。
沖積扇上值得注意的其他地貌特徵有︰
泥石流堤──蜿蜒的塊礫堤,代表從前泥石流的兩側邊界;
扇頂深谷──峽谷狀的溝谷,圍限著扇頂的活河床。
還有荒漠礫石蓋層,由帶稜角的卵、礫、塊石交錯搭接而成,在扇面上形成平坦或波狀的硬殼。
降水頻率大,水量豐沛,水流比較穩定,因此出山口河流形成的沖積扇規模大,組成物質分選較好,礫石磨圓度高,扇面上分流和網流十分發達。
降雨量極少,暫時性洪流在山麓谷口處形成洪積扇。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強,扇面網狀水系發育不顯著。
在山前斷裂活動的盆地,洪積扇具有很大的沉積厚度,緊靠山前部分通常厚度達數百米。洪積扇從頂部到扇緣的高差也可達數百米。
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則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