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 “曉敏青春說 ” → 點選右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這兩天,阿里數學競賽成績揭曉,17歲的天才少女姜萍,徹底“塌房”!
但事實的真相,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就在上週末,阿里達摩院釋出公告:
公告表示:在最後的比賽中,姜萍和老師王某某均未獲獎。
而姜萍此前的成績,是老師王某某提供的指導和幫助,這是預選賽中明確禁止的,屬於作弊行為。
頓時全網炸開了鍋。
站批判隊伍的表示,“數學不會埋沒任何一個天才”,姜萍造假,其實早見端倪。
也有網友表達“不公”,說如果姜萍作弊,那麼其他選手就沒有嫌疑嗎?因為這個競賽,屬於開卷考,有很大的作弊空間。
更有網友擔憂,這個尚處於青春期的17歲孩子,一夜成名,又瞬間跌落“神壇”,如何面對往後的人生?
雖然事件中,主角姜萍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
但仔細追究,其實在一個“數學學霸”、“天才少女”塌房的背後,還有更多細思極恐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天才的崛起,一群人的狂歡
早在今年6月,17歲的女孩姜萍,以排名12的成績,入圍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成為首個打進決賽的中專生。
而其他前11名的選手,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劍橋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當一個大專女孩,能和這些來自全球頂級名校的學生,一同挺進全球性數學決賽時,全網譁然了。
特別是她在接受採訪時,還坦言:“平時做的那些作業,自己掃一眼,覺得沒有什麼做的價值”,更坐實了她的“學霸聖體”。
無數“捧殺”撲面而來。
有媒體熱血報道,“不被定義的人生,誰都可以是黑馬!”
有更高級別的學校,向姜萍伸出橄欖枝,邀請她入學。
大批人湧入姜萍家鄉,試圖記錄這位“數學學霸”的生活軌跡,更有人願意出資贊助孩子後續的讀書費用。
緊接著,她的指導老師王閏秋,一個原本看似懷才不遇,只能在中專教書的“數學系研究生”,也受到極大的曝光,被譽為“第一伯樂”、“超級老師”。
而由於他指導的學生在大型競賽中獲獎,不僅工作能加分,或許也為他之後的考博履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的學校“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一個蘇北小縣城的中專,更是受到教育圈的極大關注,校長和相關領導也受到專門的採訪報道。
而阿里組織的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數學賽事,如今已全網皆知。
但前面的“成功”有多沸騰,之後的“棒殺”就有多冷酷。
5個月後的今天,阿里的一頁“姜萍作弊”的公告,把所有人拉下了高臺。
這之後,網友爆料:姜萍已經退學。
她的父母,一對樸素的農村老人被罵是騙子,已經登出抖音賬號,全家人都選擇了“消失”。但或許他們也不過是受害者之一。
而她的老師王閏秋受到處分,被取消學校的優秀評獎,更被無數人謾罵為“始作俑者”。
漣水中專因此躺槍,學校聲譽也遭受重創。
阿里作為比賽主辦方,被批判為“管理不嚴”,才搞出這麼大的風波。
真相曝光後,各方都不得不接受全網鋪天蓋地的指責和爭議,所有人都騎虎難下。
精緻利己主義者,
走不遠的前路
其實,“姜萍事件”的鬧劇,與其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17歲孩子,在某種難以抵抗的誘惑下,表演了一場“騙局”。
不如說是,再一次撕開了“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遮羞布。
北大教授錢理群曾這樣解釋“精緻利己主義”:
“ 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我們倒推姜萍的作弊行為,背後的關鍵人物,基本上是離不開他的指導老師王閏秋這個人。
網友深挖,發現他曾多次用自己、妻子、學生的身份參賽刷成績,其中任何一個身份獲獎,對於他都是名利雙收。
所以他積極幫助姜萍競賽作弊,配合媒體宣傳。
甚至在鏡頭前侃侃而言,聲稱自己如何培養出了一個“數學天才”。
很顯然,當他以為靠自己的小聰明和小手段,就可以爬得又高又快時,他早就放棄了作為一個老師基本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準則。
另外,在當時的學校、主辦方心裡,順應大眾的情緒,推出“天才少女姜萍”,接住這一波潑天流量,遠比第一時間追究真相來得更重要。
殊不知,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些年,一夜造神,一夜坍塌的事件越來越多。
“某某主播北大學歷造假”;
“某某學者人設造假”……
讓人覺得,好像投機取巧、虛假包裝也能獲得成功。
這樣的價值觀盛行,因此誕生了越來越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他們專注於個人成就,眼裡只有錢和自己,責任、道德,以及對弱者的悲憐之心,全被拋卻腦後。
也因為看慣了太多的“神話”,甚至讓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愛耍小聰明,渴望找到“一夜成名”的捷徑。
請給孩子更多的寬容
再來說說風波中心的孩子——姜萍。
她當然有錯,當老師提出幫她做題時,她可以明確拒絕。當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也可以拒絕露面。
但對於一個未成年的靦腆的孩子,她沒見過什麼世面,也不懂那麼多的人世複雜,在她尚未成熟的價值體系裡,她最終選擇了配合老師“演出”。
也希望大家能給這個孩子更多的寬容,因為她可能只是這場鬧劇的一個工具人。
如果沒有當初被全網肆意的捧殺,她也不會從一個極端,被推到另一個極端。
而“消失的她”,在短短5個月,從“天才少女”變成了“欺世盜名的騙子”,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一定承受著不堪負重的代價。
其實,根本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唾手可得的幸福。
看似那條好走的路,也許遍佈荊棘。看似少有人走的路,也許堅持下去,鮮花盛開。
而一個孩子,到底會選擇哪條路,都是在渾然不覺中,受他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道德律指引。
希望我們培養的孩子,不僅擁有豐厚的知識和優秀的履歷,更擁有敞亮的品性,高貴的人格,還有一顆慈悲待人的心靈。
如果您的孩子厭學、抑鬱、沉迷手機價值觀偏差、親子關係緊張歡迎新增老師,我們會第一時間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