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姐跟我吐槽了一件事情。
她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兒子變得特別愛說髒話、愛說狠話了?
上週她不小心把表兒子的畫弄髒了,沒想到一向溫順乖巧的他,居然脫口而出:“Fuck!”“哇靠”“壞媽媽,打死你!”
當時,全家人都愣住了,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孩子口吐芬芳。
為人父母,不得不著急啊,孩子這麼小就說這種狠話,長大了怎麼辦?
事實上,孩子到一定階段,開始說髒話、狠話都是正常的。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
孩子在3-4歲時,語言能力發展較快,他漸漸意識到語言是有力量的,會嘗試著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力量”去影響周圍的人。
因此,孩子說髒話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知道孩子說髒話背後的原因,回應不對,往往會毀了孩子一生。
我們知道,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特別是3-5歲,孩子會進入言語和情感發展的高峰期,進入“詛咒敏感期”,也叫“髒話敏感期”。
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博士也表示:
孩子說髒話,其實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為禁忌語的特殊意義。
在這個階段,孩子說的話可能特別“過分”,主要存在幾個因素:
①小兒學舌,跟風同齡人
很多孩子的說話習慣,也是受同齡人影響,一旦幼兒園裡面有一個人說髒話,其他孩子就開始效仿。
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女兒時,聽到她和小朋友的對話:
你這樣好像粑粑哦哈哈哈! 不,是狗粑粑。 是大便。 你才是大便呢!
兩個人邊說邊哈哈大笑,玩得不亦樂乎。
說髒話,不但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反倒幫助他們建立友誼。
也是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在小朋友的世界,髒話狠話並不一定就是傷害人的利器,也有可能是溝通的另一橋樑。
②語言庫有限,表達無能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逼孩子吃不喜歡吃的蔬菜,孩子鬧彆扭,邊哭邊喊“我最討厭你了!”
去商場不允許他買玩具,他就會在地上撒潑打滾,大喊髒話;
強制關掉孩子的動畫片,孩子就會大哭大鬧,還說“壞媽媽臭媽媽”“我不喜歡你!”
不是孩子脾氣大,而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素材儲存不足,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宣洩憤怒。
當他們跟家裡人起了衝突時,自然急得發脾氣,甚至口不擇言亂用詞。
③扮拽炫酷,尋求關注
覺得很酷是大一些的孩子說髒話的重要原因。
很多孩子天生有求異心理,他們覺得說髒話、說狠話很酷、很帥氣,能讓自己在人群中成為焦點,久而久之,就習慣用這種方式來獲取他人的關注。
於是,他們就故意說髒話、放狠話,以扮酷的形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從而獲得內心的虛榮感。
因此,不要把孩子“愛說狠話”看作是洪水猛獸,家長及時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正確引導。
有位諮詢師在網上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位媽媽向她求助:大寶現在的脾氣變得特別壞,經常罵長輩“去死”“傻*”“殺了你”之類的話,該怎麼辦?
有一次上學,她讓大寶趕緊吃飯,大寶不僅不聽,還大喊大叫:“滾開!”
當時,她氣急敗壞地打了孩子一巴掌,沒想到孩子居然狠狠把碗往妹妹身上摔,兩個孩子一起哭了起來。
媽媽很犯愁:大寶以前都很聽話的,不知道今年怎麼就性情大變,愛說髒話,任家長怎麼吼罵都沒有用。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諮詢師也跟孩子聊了聊,發現大寶對於這個妹妹是有些敵視的。
比如問他喜不喜歡妹妹時,很乾脆地說不喜歡,問他喜不喜歡爸爸媽媽抱妹妹時,同樣搖了搖頭。
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根源。
自從二胎出生,夫妻倆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有一些忽略了大寶,導致大寶心理出現偏差,想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
但沒想到的是,夫妻倆經常反倒指責起他來。
孩子內心無法接受,成了家裡的小魔頭,張口閉口就是“髒話”,還經常趁機動手打妹妹。
媽媽也沒有想到,自己潛意識的偏愛,竟成為孩子“變壞”的罪魁禍首。
在諮詢師的引導下,媽媽開始關注到大寶的情緒,會和大寶玩耍談心,及時瞭解他的心理狀況。
此外,她還經常引導妹妹誇獎大寶,讓他感受到被認可,漸漸地也變得愈發開朗和懂事。
日常生活中,父母最無助的莫過於:孩子髒話連篇,父母只有打罵吼叫來解決,不然別無他法。
可是,硬碰硬,其實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透過發脾氣的表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痛苦持續蓄積的孩子,其中有沮喪、失望、嫉妒、悲傷或憤怒。
所以,父母應該要重視孩子發出的訊號,允許孩子表達有誤,給他力量和他共進退。
很多時候,孩子說髒話耍狠不是想和你決裂,他只是求關注而已。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反應尤其重要。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
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
如何正確引導,這可太考驗父母們的智慧了。
一方面,父母首先應該做到的是以身作則。
綜藝節目《閃亮的爸爸》中,一個叫蛋蛋的小男孩動不動就爆粗口,面對“爸爸”潘瑋柏也是絲毫不忌憚:“壞人!”“你這個大頭鬼!”“你在發毛病啊!”
原因就是,他父母平日裡就是這麼交流的,他不知不覺就模仿起來了。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
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觀念,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鶴立於人群之中。
如果家長整天把髒話掛在嘴上,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耳濡目染,成為一個愛說髒話和狠話的孩子。
反之,家長以身作則,改掉說髒話的習慣,用積極的詞彙來幫助孩子表達,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乾淨的語言環境。
另一方面,儘量冷處理孩子的“髒話”,降低孩子的趣味心理。
換個角度想,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這些髒話的真實意思,只是意外得知這些詞能激起大人的反應,能讓自己受到關注,便會不斷地使用髒話或狠話。
比如孩子在玩耍過程中衝你喊了一句“傻子”,你立刻表現出驚恐或者激動的反應,他就會覺得很好玩,還想再試試。
所以說,如果父母能夠放下強硬的態度,不去理會,久而久之,他可能就覺得沒意思了。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教孩子如何表達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放狠話僅僅是因為產生了情緒卻不知道如何宣洩,髒話背後的潛臺詞可能只是:
媽媽,為什麼你不理我? 媽媽,你為什麼沒有看見我不開心?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試著找到孩子背後的訴求,共情孩子的感受,告訴孩子“情緒是什麼”,要如何正確表達。
看到過一個影片,小男孩因為想玩手機不願意睡覺而耍脾氣,他媽媽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別——
瞭解訴求:“你覺得影片很有趣,還想再看是嗎?”
共情感受:“我明白,我也看到你看影片看得很開心,現在叫你睡覺,你肯定覺得捨不得,對嗎?”
給出方案:“下次記得跟媽媽說哦,只是現在真的很晚了,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這樣吧,我們再看一個,你挑一個最喜歡的,看完我們就去睡覺好嗎?“
短短几句話,既解決了孩子的需求,又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表達,這才是真正把孩子出口成“髒”扼殺在搖籃裡。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一句臺詞: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不管孩子是說“我愛你”,還是罵人說髒話,我們都要呵護他。
育兒如植苗,不能只看表面,要學著去窺探孩子的內心。
當他任性有脾氣時,可能是有需求沒得到滿足,也有可能是產生挫敗心理。
我們不需要過度放大,最關鍵的是,孩子能夠確認“我是被愛和理解的”,更好地與情緒相處。
多關注孩子的內心,聽懂孩子的言外之意,方是每個父母的畢生功課。
十點讀書開影片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影片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北平的秋》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