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報道稱香港正面臨「殺校潮」,從幼稚園到中學,港校搶內地生就像搶客一樣。很多內地中產蜂擁而至,以為撿了個便宜,殊不知當了韭菜。RUN進香港後,發現現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孩子依然不能躺平,爹媽的錢包也在不斷縮水...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01.
港校漲學費,掏空中產錢包
香港學校的學費漲價早已傳得沸沸揚揚,直到今年9月教育局才正式公佈確切訊息:2024學年內,619所學校獲批上調學費。
在今年獲批漲學費的學校中,53所是直資學校、73所為私立學校,64所為國際學校。
直資學校的平均漲幅達到4.76%,部分漲幅高達10%,創下五年來新高。
其中,被譽為「香港第一神校」的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其附屬小學,學費漲幅分別為10%和10.1%,實現了連續三年上漲。
連保持學費19年不變的拔萃女書院也終於「踩了一腳油門」,將年學費從3.8萬港元提升至4萬港元,漲幅為5.3%。
福建中學及其附屬學校、聖保羅書院、聖保羅書院小學等學校的學費也發生了變化,漲幅在5.4%-10.1%之間。
私立和國際學校的學費也普遍上調,平均漲幅分別為5.36%和4.53%。
漲幅最大的國際學校漢基國際學校,其12至13年級學費攀升至327,100港元,比去年增加5.9%,是香港少數學費超過30萬的國際學校。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的11級及12級,今年也加至238,860元,加幅約7.5%。
此外,香港耀中、弘立書院等國際學校的學費也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
不僅是中小學,香港的幼稚園學費也在上升。今年港府完成了705家參加幼兒園教育計劃的審批,其中429所學校的學費申請獲批。
全日制幼稚園的每期學費中位數為998元,比去年增加58元,漲幅達6.2%。
除了學費上漲,香港學校的書本費也大幅攀升。
小學階段的平均購書費達3,352港元,同比上升3.6%,其中小二和小六年級的購書費漲幅最高,分別達4.3%;
而高年級學生的書本費用3,492港元,比低年級學生的購書費用高出約9%。
中學階段,初中生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港元,漲幅達4.4%,高中生購書費則為2,466港元,漲幅4%。
整體來看,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為3,008港元,同比上升4.3%。
面對教育成本水漲船高,內地家長香港插班之路變得更加壓力山大。
02.
香港插班,隱形費用高達百萬?
與內地不同,香港的教育支出並不止於學費和書本費,還有各項「隱性費用」等待著掏空內地家長的錢包。
香港學校的費用包含幾個部分——
| 基礎學費
在香港,官津學校由政府資質,學費全免,而直資學校每年學費約3-8萬港幣,私立及國際學校的學費則普遍較高。
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學費在13萬至28萬港幣間,可分3-10期支付,由於國際學校自負盈虧,每年學費上漲的現象十分普遍。
| 報名費
申請香港私立或國際學校的第一步是提交申請,家長需支付報名費和考核費,報名的學校越多,費用也越高。
部分學校將這兩項費用分開收取,考核費僅在學生進入考核環節後才需繳納,一般在1000至4000港幣不等。
但要注意,即便最終未被錄取,報名費也不退還。
| 債券/建校費:
此外,還有一些學校要求家長購買「債券」。這裡的債券是坊間的通俗說法,根據學校的操作不同,具體可以細分為「債券」「提名權」以及「建校費」等不同的形式。
由於沒有政府資助,國際學校會向家長收取這筆資金來進行學校基礎建設或者課程升級,簡單來說,也就是學校融資計劃的一部分。
首先最基礎的分類就是,可退還債券和不可退還債券,可退還債券是指學生在退學之後,校方會把債券退還給家長;
再來就是標準債券和發展債券,發展債券不可退還的,標準債券可以退還;
還有公司債券和個人債券,公司債劵則由公司持有,可用於僱員的子女,可以優先提名多個孩子就讀學校,但個人債券適用於一個家庭中的一名孩子。
債券購買通常需要幾十萬港幣,個別學校如香港美國學校的公司債券高達300萬港幣。
有的學校是強制要求買債券,比如香港新加坡國際,要求入學時必須持有債券,個人債券20萬港幣或者公司債券50萬港幣。香港美國學校要求公司債券高達300萬港幣。
有的學校則不是強制要求,比如哈羅國際、弘立書院。
雖然不強求,但在某種程度上預設,不購買很難獲得錄取機會。因此知名學校的債券價格屢創新高,甚至在二手市場被炒至上千萬港幣。
比如漢基國際的債券,曾經在二手市場曾一度被炒到1400萬港幣!
但購買債券僅增加入學優先權,並非保錄取。
更為特殊的是「提名權」,持有人可優先提名一位子女入讀,且需是家長本人。
另外還有建校費,幾乎所有香港國際學校都收取建校費,用於提升教育質量。
比如漢基國際學校每年建校費為2.8萬港幣,香港國際學校則為2.06萬港幣,哈羅國際學校的建校費高達6萬港幣。
建校費分為一次性繳納和年度繳納兩種型別;大多數學校按年收取約3萬至4萬港幣的基本建設費,如果家長已購買債券則可免除基本建設費。
| 入學費/留位費:
除建校費外,一些國際學校在錄取後要求繳納學費的10%-20%作為留位費,確保家長為孩子保留名額。
一些學校還收取一次性入學費,通常在1萬至8萬港幣不等。
這筆費用會直接抵扣首期學費,但如果放棄入學,留位費則不退還。
例如,香港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入學費為1.3萬港幣,漢基學校的新生若確認接受錄取,則需立即繳納150,000港幣的留位費。
這不僅僅是教育投資,簡直是一場家庭財務規劃的大考!
家長們不僅要考量教育回報,更需權衡家庭的財務承受力。
03.
黃金跳板,價效比之王
雖然看上去潤去香港讀國際學校似乎要一筆不菲的費用,但其實不管學費再怎麼漲價,香港依舊是價效比之王!
以香港學費最高的漢基國際學校為例,12、13年級每年學費已漲至32.7萬港元(約合人民幣30萬元)。
儘管如此,拋開債券不談,依然比北上廣深的頭部國際學校划算。
北京德威七年級的學費就已達33萬人民幣,深圳蛇口貝賽思學費在25萬起,從初中G6開始,學費躋身30萬行列。
上海國際學校中,惠靈頓、哈羅、耀中這些頂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一年的學費也得35萬左右。
同為哈羅公學,深圳哈羅公學的學費更從幼兒園起就超過30萬每年。
香港哈羅的學費在16.9萬-23萬港元之間(約合人民幣15.5萬-21萬),即使再加上每年6萬港元的建校費,比國內同類學校有價效比,就是排隊人多很難進。
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釋出最新的全球國際教育費用排行,更是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國際學校成本。
在前10名中,北、上、廣、深均赫然在列,一些低齡留學熱門目的地如紐約、舊金山、倫敦、新加坡等國際教育成本均高於香港。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國際化教育並不止於國際學校一條路。
很多中產家庭還選擇價效比更高的直資學校,這類學校不僅提供香港本地的DSE課程,還設有國際課程,完全可以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所以香港不僅屢次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孩子成長和教育的地區之一,在「全球十大最佳教育系統」中位列第三,超過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在近期Carfax Education釋出的2024年全球150所頂尖私立學校榜單中,香港有五所學校入榜,包括啟歷學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拔萃男書院和拔萃女書院。
從升學來看,相比內地競爭激烈的高考升學路徑,香港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升學渠道,堪稱「黃金跳板」。
港籍學生透過JUPAS考入香港八大的機率接近39%。
透過IB、A-Level和AP等國際課程成功進入美國常春藤盟校和英國牛劍等G5名校的學生也屢見不鮮。
這也是越來越多中產家長選擇讓孩子赴港讀書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香港學校的國際化氛圍十分濃厚,不僅招收本地生源,也吸納來自全球的學生。學校普遍採用雙語、三語教學,為孩子從小培養跨文化思維和多語言能力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綜合來看,未來幾年內,香港依然是內地中產家庭擺脫「內卷」的最佳選擇。
學費上漲只是家長為小孩擇校考量的因素之一。
更多的是,要釐清思路,清晰教育規劃:
如果希望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獲得更為多元的升學選擇,那麼赴港讀書就不是韭菜。
但如果跟風盲從,不僅會讓小孩的努力付諸東流,也會增加家庭的財務和精力負擔。
此外,2024施政報告公佈,港府對人才引進政策進行了多項最佳化。剛到港的新移民家庭將享受更多留港優惠,包括教育局協助派位、開設適應性課程等支援政策。
這意味著,香港政府正加大力度搶內地人才。
在政策利好下,可以預見未來幾年香港依舊會是內地中產家庭的教育首選。
連高考報考諮詢賺得盆滿缽滿的張雪峰老師,都計劃未來送女兒去香港讀書,不是嗎?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