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則熱帖,讓人唏噓不已。
題主前陣子回家和媽媽聊天,媽媽無意間問起題主工作了三四年有多少存款。
題主沒有絲毫猶豫,將自己10萬左右的存款如實地告訴了媽媽。
聽到題主的存款後,媽媽突然問了一句:“準備怎麼花這錢?”
題主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目前沒有想法”。
不曾想,題主媽媽就開口說道:“到時候弟弟結婚房子裝修啥的你可以幫幫忙。”
聽到媽媽這樣說,題主恍惚之間好像懂了一些什麼,情緒也開始有了一些煩躁。
題主回想自己工作的這幾年,許多時候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
如今,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錢,哪怕暫時沒有計劃要花這筆錢,難道不應該存著給自己留點後路嗎?自己攢的錢難道就這樣理所應當地給弟弟花嗎?
望著媽媽,題主陷入了兩難,一來不願順從媽媽的意思;二來不知該如何拒絕媽媽。
最後,兩人的談話,就這樣在沉默間結束了。
帖子曝光後,一個高贊回覆發人深省:
“你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的存款數。只要你告訴別人,你的存款就成了別人的備用金。”
許多時候,真相總是這樣真實而殘酷。
當他人不明分寸時,你對自我隱私的吐露,反而出賣了自己。
2
可悲的是,太多人不懂得尊重彼此間的界限,不斷試圖挑戰對方的底線。
看過一個網友的自述。網友的媽媽去年讓網友把這些年工作積攢的錢放她那裡,由她幫忙保管。
網友聽後便把自己家當都交給了媽媽。結果,當網友今年向媽媽提出把錢歸還自己時,媽媽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沒錢了”。
網友震驚之餘,打探了其中的細節。
原來自從網友把錢寄放到媽媽那兒後,爸媽兩人在這一年時間裡,就不停地往村裡的家裡買了各種各樣的電器。
現實是,網友爸媽常年在外打工,細究起來每年呆在老家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但卻買了許多價格昂貴的電器閒置在老家。
除此以外,去年網友的爸媽被公司裁員後,拿到了17萬的補貼,一轉眼功夫爸媽兩人就湊齊了20萬的錢買了一輛車。
這一切讓網友十分難以理解,但最讓網友難受的是,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錢,父母使用之前竟然連提前告知一句都沒有。
天真的網友一度以為媽媽是真心幫忙她存錢的,卻不想不過一年光景,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存款一分錢都不剩了。
心理學專家李雪在作品《當我遇見一個人》中提出:
“界線,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實在不能贊同更多。
總有人喜歡肆意越界,不斷突破社交的底線,哪怕是最親近的人,彼此都會因此不可避免地引發矛盾和摩擦。
3
之前看到過一個事例,讓人不得不敬佩這位父親的通透。
在這位父親的家族群裡,有著各種親戚。其中有這位父親的侄子,也就是這位父親女兒的堂弟提到自己明年考大學。
話說到這,堂弟的父親突然就在群裡附和道:“考上大學讓你姐買檯筆記本獎勵你。”
堂弟的母親也應聲支援。
這位父親女兒看到堂弟一家人的發言後,開玩笑地說道:“我親弟才有這個待遇哈哈哈。”
不曾想,面對堂姐的笑語,堂弟的母親十分淡然地回覆了一句“堂弟親弟一樣親。”
看到這,這位父親不再忍讓,在群裡直言道:“為啥讓我姑娘買?”
堂弟的父親毫不掩飾地回覆道:“工作賺錢了支援下。”
這位父親見狀,面對界限問題,絲毫沒有禮讓:“你自己錢留著不給孩子老婆花嗎?”
聽到這話後,堂弟父母終於沒有再堅持下去了。
王梓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一文中也說過類似的言論: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明白: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貿然越界,只會讓關係變得緊張;唯有守住邊界,才是對彼此最起碼的尊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