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人說我硬誇英國,貶低美國留學或澳洲留學,用心不純,希望大家來英國,好成就我的業務。就你說的對,對對對,我一個做英國的不推薦英國,難道推薦馬來西亞和日韓留學去?這不純純有大病嗎。
真的有看過我文章的小夥伴,或者持續關注的,都知道我從不站在一個角度去寫內容。內容都是公正的,只是看你能否切換不同視角,去合理看待這件事。你可以去噴我的觀點不對,狹隘或者啥,但真的沒必要發些降智的言論,就顯得你很蠢,我又不方便提點你下,否則我一樣蠢。
不管你選擇去哪裡留學,都是基於自己自身利益去考量的,你利益最大化,你就去。我只是給你提供更多觀點的參考,你是否看得明白都不要緊。多聽點不同表達,有利於自己更多判斷和思考的。
就像我今天寫反向勸退你來英國留學,你看的懂我核心要表達什麼嗎?為什麼我不建議你瘋狂衝英國?
No.1 英國能起來,核心是因為脫eu後想全球搶人
英國其實21年前有段冷凍期的,就整體基本盤已經不行了。來英國的覺得價效比開始降低了。核心降低點是讀完留不下,只能回國。有些有能力的,也因為沒充分時間準備,也在簽證到期只能回去。
但是英國肯定是看到了這個點的,畢竟他們教育是支柱產業。於是他們繼續開放了2年的畢業生簽證,也就是老早之前的psw簽證。就只要你順利畢業,都可以申請,交少量費用,就可以在英國停留2年,可以實習,也可以從事商業活動,也可以啥都不做。
這個政策在當時是非常討喜的,很多中國學生覺得看到了希望。這屬於政策吸引紅利,瞬間產生虹吸效應。直接把生源拉爆了。你以為只是qs給力,其實核心還是畢業生簽證給力。
外加脫eu後,很多eu學生減半了,很多好學的名額給讓出來了。這些名額其實大比例都分給了中國學生,而不是印度學生,印度學生也量大,但不和我們走一個路線。我們的路線是刷好學校,印度的路線是學校和讀啥都不重要,留下才重要。一代努力,為後幾代開太平更重要。所以他們去的都是靠後學校,這也是為啥英國整治他們的原因。一個人帶一窩啊。現在全球其實都在打磨印度人,他們生存環境其實也很惡劣啊。但這種惡劣反而更加激發他們的那種為目的而生的實在感。
我們為啥不喜歡印度學生,因為他們搶了中國留學生的利益。而我們又毫無辦法,不是不知道他們的打法,而是做不到他們這種為了生存而戰的勇氣。所以我們吐槽他們,本質其實還是羨慕他們為了目的,底線可以比較低點。或者說我們國內自己把自己架高了。
扯遠了,我要說的是,英國之所以能起來,把澳洲,港新按在地上摩擦,核心還是因為人家利益到位了。你覺得有圖利空間,你覺得你有機會留下。你還能刷到好學校,你還節省時間成本。人家早就從根本上把你算得死死的。英國利他,才會贏得留學生好感。否則就腐國一年四季,大約在冬季,這麼多家長和學生愛的不行了?扯淡了。
但現在很多學生髮現,拿到畢業生簽證依舊沒用,不行還是不行。他們又繼續拔高了留下的門檻,以及可以工作的權利。把大家鎖在了你在這裡消費提供gdp可以,想薅羊毛不行。這把很多學生搞得很被動。於是自然是有怨言的。
你說我一箇中介,我說英國學校好,你們就能信?我只是把英國的一些特質更細緻講解出來,我對英國大學理解和認知比較深而已。你本質是被人家的政策和學校的排名,以及一年就可以拿學位的高回報結果吸引而已。至於更背後的更好的圈子和生源,那是更深層次的考量。
No.2 反向留學嚴重,價效比還低!
英國現在的局面是,QS前50學校有留學紅利,qs50-100勉強還能維持體面。但qs100後已經喪失留學優勢了。於是國內大多學生都在申前百。之前只是碩士的學生這樣,現在輪到本科的學生也在瘋狂申前百學校。
但好學校的數量是有限的,英國在前50的拉滿了也就8個學校,算上華威和lbs,其實也只有10個。這10個學校基本承擔了中國學生所有的期待,這種期待感,學校的招生官們都扛不住,每年都加大限制和申請難度。
尤其是G5,今年IC的無面拒,LSE的秒拒,還有Edinburgh的一輪秒拒。都在告訴你們,現在申請難度不是困難模式,是地獄模式。尤其是雙非學生和國內普通211學生,以及低分學校都被針對。
就現在申英國好學校的難度是很大的,別說國內保研或考研難,你申名校一樣難,你還多了個雅思,或面試或考g的相關要求。
除了難度疊加了,中國學生比例也增加了。這幾年英國很多大學也指望著中國留學生給他們帶來額外增值部分的。於是各種擴招,開設新的課程迎合中國學生。有些專業說白了就是搞創收的,85%以上比例中國學生,然後師資部分都是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勝任的。入讀的學生,就說不上哪裡不好,但總感覺哪裡不對。
反向留學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核心是現在大環境不好,就業壓力大。留學也沒有形成壓制優勢,就純粹以學歷,就業來算。好像沒有太多加成,只能寄希望於更加深層次的東西,比如婚姻,創業,圈子三個板塊找到一個切入口。但其實這對學生來說更難,畢竟孩子很多還是學生思維。還需要時間給他們沉澱。
總了個結:其實也不只是勸退你來英國留學,我個人是覺得留學這個事,在當下環境下都不是最優先順序的。就能不出來不要出來。外面也不一定都是機會,你自己沒準備好的話,只是想緩解你就業問題,然後繼續學習躲避問題的話,你在國內還是英港澳新差別不大的。
就現在你花大價錢去英港澳新美加去留學,自己是出於跟風情緒,還是學歷真的能助力你。很多家庭其實沒想清楚的。尤其是不少普通中產。對於一些精英中產或本身富裕家庭的人來說,留學是消費品,本身就是選擇。人家肯定去的,而且不用考慮得失,但有些不同,你得計算下價效比,核心還是讓孩子自己真正意識到,我得出去,我得求變,我得去爭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自己的野心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