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結束後,接下來就是出分了。這兩天已經有人開始分享成績了。
先看一下附中學霸的成績單:
不愧是附中,英語123,已經排到700多名了。
有網友表示:在我們學校,這分數都能排第一了
這個週末大家是母慈子孝的考後放鬆,還是雞飛狗跳的查漏補缺呢?
▲ 圖片標題
看一下各位家長的分享:
建鄴初一家長:
有家長安慰:這個分還可以,有的班級第一270。
鼓樓某公辦初一家長:
同樣的分數,不同學校排名差距大。
鼓樓初二家長:
聯合體初三家長:
有網友表示這分數可以上附中了,該家長表示能進十三紅山都是好運。
還有家長表示:初一會比較焦慮,初二心態會轉變,像我家初三,已經不在乎分數了。
還有六年級的家長表示:
期中考是孩子們需要衝破的一道難關,也是橫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小小考驗。考試的緊張和成績的壓力已經壓在心頭,家庭更需要成為完全信賴和溫暖的棲息地,能讓他們獲得充分的放鬆。
附中的期中考試結束 年級大會上的講座
“不管考成什麼狗樣,我都相信自己前途無量”
期中考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覺察與接納:從理性的角度看待考試
沒有哪個家長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面對孩子的成績,家長或許不自覺地就流露出了“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明明是關心與期望,表達出來的可能變成了責備與批評,明明預想中是一場愛的溝通,最後的結果卻演變成了激烈的爭吵。
在給予孩子反應之前,家長們不妨先關注與覺察自己。此時你的情緒如何?在這樣的情緒下,你是否有把握完成一場有效的溝通?如果沒有把握,那就先緩下來平穩情緒,識別情緒之中不合理的部分,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與認知,再去與孩子溝通。
在考試這一事件中,比起卷面分數,還有很多重要的部分需要得到關注。比如,孩子的學習效果、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比如,孩子的感受與內在動力。家長要從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考試,面對孩子的高分,可以表達喜悅但不應過度獎勵,面對孩子的低分,可以發表想法但不應過分指責和埋怨。請相信,讓自己越來越好是人的本能,請保護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用成長的眼光看待自己,幫助他找到原因,陪他尋找到變得越來越好的方向。
思考與調整:用溫暖的目光關注孩子
孩子出現成績下滑時,往往容易產生焦慮、自責、傷心的情緒,此時孩子的心理脆弱,很需要他人的關懷和支援。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情緒,允許這些情緒的出現,並引導孩子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您可以這樣做:
傾聽與理解——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關注他,傾聽他,表達出你的理解與關心。
思考與調整——基於您對孩子的瞭解,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引導他宣洩此時的情緒。待他情緒平穩後,以平等溫和的態度與他溝通,一起將對考試的關注點從分數轉移到原因的尋找和下一步行動的規劃上。在和孩子一起歸因的過程中,請注意:多關注內在因素,少埋怨外部環境;多找可控因素,少找不可控因素(關注學習方法和努力,不糾結難度與外部環境);多做可變歸因,少做不可變歸因(鼓勵孩子挖掘能夠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的資源,不要過多地將結果歸因於能力、運氣等不可改變或難以改變的因素)。
行動與改善:用有效的陪伴鼓勵孩子
家長可以透過以下行動表達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援:
幫助孩子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以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作為參考,您和孩子都需要放下不合理的期待,讓學習迴歸到一個循序漸進的軌道上。設定具體的目標,讓孩子清楚地指導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目標應當是可衡量的,是孩子能夠自我檢驗並及時調整的,目標應當是可實現的,讓孩子覺得充滿挑戰的同時又有充足的信心能夠實現。
陪伴孩子適度放鬆,提升孩子的內在動力。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放鬆計劃中去,陪伴孩子適度放鬆、科學放鬆。同時,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或公益活動,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學習以外的生活,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生活的色彩,讓孩子能夠在體驗中探尋自己的理想,獲得未來長久努力的內在動力。
▍來源:南京家長說、小紅書、南京擇校、網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