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你學習到晚上11點,有人到1點…
你早上6點起床,有人5點就在教室讀書…
你數學考140沾沾自喜,有人考149暗自落淚…
你古詩文倒背如流,有人提筆文言作文滿分…
你詞彙量8000,有人15000…你比別人付出雙倍努力覺得很累,有人付出超你四倍,仍在努力…
高中,究竟要多努力,才算得上努力?
每個人對自己付出的努力定義不同,關鍵是要找適合自己的方法,也許你喜歡挑燈夜戰的充實感,也許你喜歡勞逸結合的放鬆感,也許你喜歡清晨在乾淨的空氣中背單詞,也許你喜歡夜晚在安靜的氣息中做數學題,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你,請你記住,你喜歡的學習習慣才是提高你學習效率的最好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是成功的關鍵。(文末有學好地理,你必須具備的十種思維,你學不好地理是不是因為欠缺地理思維?)
提高學習效率的原則
一、學會捨棄
有很多人談到時間計劃的時候,總是把它和一張排列整齊的時間計劃表聯絡起來。其實,如果忘了這個原則,計劃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擺設。人的時間有限,無論怎麼擠一天也不可能擠出25個小時出來。
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無限的,即使僅僅是學習,要看的書是永遠看不完的,要做的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是永遠背不完的。這節自習課做了一張數學試卷,就不能再做一張物理試卷。即使你的計劃完美無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發燒要去看醫生,那麼計劃就會被打亂。
所以,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計劃完,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當有很多事情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有些任務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只有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做別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標準,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義”。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對於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講,計劃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三、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對於看書背誦的事情,最好選擇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擾的較長時間段來做。
那麼,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
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比如下課的十分鐘,你規定自己做十道英語選擇題,你剛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學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斷了,聊了一會兒有提起筆做第六道,到上課的時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穫了八道題目的知識。如果你用來看書,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則恐怕還沒有看清書上寫的什麼就上課了。
四、注意適當的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但在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
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實高中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五、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無論做了什麼事情,每天睡覺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該怎樣改進。這樣才能不停的進步,而不至於停滯不前。我們制定了計劃,就需要每天都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改進,真正做到制定好計劃、執行好計劃。
高中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改善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同學們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從容的面對高中緊張的學習。
學好地理,你必須擁有的十種思維方式
1.聚合思維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方法。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透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溼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2.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岩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3.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瞭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充套件說”三種假設。
4.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
如:植樹造林有什麼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淨化空氣,吸菸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5.形象思維法
這種方法就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
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於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
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
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
透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大家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於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已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
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
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7.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是透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
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老師只要提示同學們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8.演繹思維法
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斷個別地理事物的分佈和發展的思維方法。
如:地中海式氣候的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非洲大陸西南角屬地中海式氣候,所以這裡必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9.歸納思維法
歸納思維是由一系列具體地理事實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匯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維方法。
如:我國北方的黃河,海河,遼河等河流,除了它們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變化大,冬季結冰等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加以歸納,即可得出中國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徵。
10.選言排除法
選言排除法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後透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餘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
如:世界地勢最低的國家是:(1)芬蘭(2)瑞士(3)冰島(4)荷蘭,本題用選言排除法,確定答案為(4)。
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與分析思維相對,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提高對事物本質和內在聯絡的認識,解決紛繁複雜的實際問題。從位置入手,分析一些具體區域各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就達到了對這些區域整體地理知識的認識,然後就可利用整體性原理去分析其它區域的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 。整體性原理、區位分析理論都是這個思維方式的體現。
比較思維
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區域,這時就得用上比較思維。透過比較思維,發現相同點與不同點,實際操作中可以又分為兩種思維:在相同中找不同;在不同中找相同。透過比較更能把握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同時根據事物的共同性與差異性就可以把事物分類,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歸入一類。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歸入不同的類。分類是比較的後繼過程,分類標準選擇的好還可導致重要規律的發現。區域比較、區域差異、地域分異、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都是這個思維方法的體現。
因果(聯絡)思維
事物必分因果,由因推果,由果溯因。這是兩種方向不同的思維方法,由因推果為正向,由果溯因是種逆向思維。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在地理學習中顯得十分重要。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地理事物的形成與影響就是因果思維的最好例證。區位分析整體原理更是如此。
發展思維
發展思維在這裡主要體現在事物的時間、空間的變化或過程。空間上在不斷的擴充套件,與外界的聯絡越來越密切,如企業的空間擴張,城市化、區際聯絡、產業轉移,人口流動,交通運輸、一帶一路等。透過空間上的這種變化也讓我們的思維進行了一場解放,對事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事物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要看得到過去也要展望一下未來,農工交城各行類的發展方向就是地理要研究的內容。當今取得的成果是過去不斷的累積。沒有天生的生態農業清潔生產生態城市,當人類與環境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才發現人地要和諧發展。透過橫向縱向的比較,區域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就具有了獨特性,從而給區域發展定位就指明瞭方向。
分合思維
分就是發散,輻散,合就是集聚,輻合。發散是思維的一種擴散狀態,可以使人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辦法多而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或建議,特別能提出一些別出心裁,完全出於意料的新鮮見解,使問題奇蹟般地得到解決。集聚思維也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形式,與發散思維不同,發散思維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從這一問題出發,想的辦法、途徑越多越好,總是追求還有沒有更多的辦法.而收斂思維也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在眾多的現象、線索、資訊中,向著問題一個方向思考,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或發散思維中針對問題的最好辦法去得出最好的結論和最好的解決辦法.在地理學中城市功能區,工業區、農業區,事物的形成等都體現著一種集聚的形式,而人口遷移,產業轉移,資源調配、事物的影響等又體現著一種發散形式。讓我們的思維處在分合的情況下就能靈活地處理問題。
立體思維
立體思維相對於平面思維而言。是思維向多維發展的高階形式,地理事物的分佈不但具有水平方向上分佈規律,而且具有垂直方向上的規律,如自然帶的分佈具有緯向分異經向分異,還有垂直分異。關於垂直分佈的這裡再說一些,如氣溫在海拔高度上的變化,在深度上的變化;光在林中垂直遞減原理,地熱向下遞增的原理,從而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垂直分層現象。
尺度思維是地理思維中的重要思維,尺度思維可以分為大中尺度,小尺度。
大尺度一般關注整體,忽略細節;注重“普適性”;小尺度一般關注“特殊性”,注重細部特徵的探究。
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現象產生的背景,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改變會影響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
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有可能構成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現象發生的誘因,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現象和改變可能會影響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
要從整體性思維角度思考一個區域中的地理事物變化可能和小尺度區域地理事物有關,也可能和大尺度事物有關。例如某地氣候特徵,可能和大尺度的緯度、大氣環流有關,也可能和小尺度的地形、海陸分佈等有關。
下面提供的例題注意從不同尺度角度來思考,注意不同尺度區域解題思路的差異。
(2017年全國卷一)
(小空間尺度)
下圖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幹,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6~8題。
6.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
A.遠大於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於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6、C 7.A 8.B
解析:6、C 根據材料,該地為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年降水量少,而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說明降水量與蒸發量差異不大,所以約為210毫米。題中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000毫米,代表的是可能蒸發量,而整個流域不是全部為湖面組成的,所以不可能是2000毫米左右。故選C。
7.A 實際蒸發量主要考慮的是氣溫和地表的含水量,整個流域中氣溫差異不大,實際蒸發量最小的就是地表含水量最少的。而坡面坡度較大,不易積水,同時組成物質堅硬,也不易儲水,所以實際含水量最少,故選A。
8.B 該區域氣候乾旱,大量種植耐旱植物,會導致植物對地表和地下水的吸收增加,從而導致進入到鹽湖的水量減少,鹽湖面積減小。鹽湖面積減小的情況下,湖盆的蒸發量減小。湖水富營養化是大量汙染物排放導致的,與種植植物無關。材料中已說明湖水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厚厚的鹽層,所以湖水鹽度不會變化了,故選B。
【圖解】
(2018年全國卷一)
(小空間尺度)
下圖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佈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完成6~8題。
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
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
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
參考答案:6.A 7.A 8.D
解析:6.A 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說明平坦面以沉積作用為主,而洪水期僅能淹沒T0,所以T0處仍然會有河流攜帶的礫石沉積,面積會擴大。故選A。
7.A 根據材料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礫石越大說明流速越快,所以流速最大時為T3形成時期。故選A。
8.D 平坦面有礫石堆積說明以沉積作用為主,此時地殼穩定,而平坦面之間區域落差大,說明此時以侵蝕作用為主,此時地殼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強。而河流兩岸分佈著不同海拔的四個平坦面,說明該區域經歷了間歇性抬升。故選D。【圖解】
(2011新課標卷)
(大空間尺度)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下圖示意2009年中國大陸製造企業500強總部的空間分佈。
簡述中國大陸製造業企業500強總部空間分佈的特點。
參考答案:分佈不均衡。集中分佈在東部沿海省市;以環渤海地區(或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最為集中;西北部的省區總部數量較少。
(2013年全國卷一)
(大空間尺度)
哥倫比亞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鮮切花生產國。讀圖,完成1~3題。
1.每年情人節(2月14日),在美國銷售的鮮切玫瑰花多來自哥倫比亞。與美國相比,在此期間,哥倫比亞生產鮮切玫瑰花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地形較平 B.降水較豐沛
C.氣溫較高 D.土壤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為哥倫比亞在美國鮮切花市場的競爭對手。與哥倫比亞相比,墨西哥開拓美國鮮切花市場的優勢在於
A.運費低 B.熱量足
C.技術高 D.品種全
3.哥倫比亞向美國運送鮮切玫瑰花宜採用
A.公路運輸 B.鐵路運輸
C.航空運輸 D.海洋運輸
參考答案:1.C 2.A
1.C 情人節時北半球處於冬季,此時美國氣溫較低,而哥倫比亞位於赤道附近,此時氣溫較高,有利於鮮切花的生產。
2.A 由圖可知,墨西哥的緯度高於哥倫比亞,因此其熱量條件不會比哥倫比亞更充足;墨西哥與哥倫比亞同屬於發展中國家,兩國技術水平應該相差不大,故墨西哥的鮮花品種不會比哥倫比亞更齊全;墨西哥離美國較近,將鮮切花運往美國的運費低於哥倫比亞。
3.C 鮮切玫瑰花的價格較高且保質期較短,因此應採用航空運輸的方式將哥倫比亞的鮮切玫瑰花運往美國。
(2019年全國卷一)
(大空間時間尺度)
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裡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裡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裡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後,其補給型別發生變化,裡海演化為鹹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於地中海的鹽度。圖6示意裡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
(1)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徵,分析這些特徵的變化對裡海的影響。(6分)(過去)
(2)末次冰期晚期裡海一度為淡水湖,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過去)
(3)分析補給型別發生變化后里海演化為鹹水湖的原因。(6分)(現在)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來演化為湖泊的必要條件。(4分)(將來)
(1)參考答案:山脈隆起,裡海與海洋分離,形成湖泊(湖盆);山脈隆起,導致裡海匯水面積減小,湖泊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山脈隆起,阻擋溼潤氣流,導致乾旱,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
解析:板塊的擠壓作用使得山脈隆起,導致裡海從地中海分離,使得地貌從海洋變成了湖泊,改變了地貌;湖泊的水文特徵可以從湖泊的水量、溫度、鹽度等方面考慮,氣候特徵主要考慮氣溫和降水,山脈的隆起,使得裡海從海洋變成湖泊,流域範圍縮小,湖泊匯水量減少,同時山脈的隆起阻擋了西風的深入,降水減少,山脈的背風坡有焚風效應,氣候變幹,湖泊鹽度上升。
(2)受冰雪融水補給;氣溫仍較低,湖面蒸發弱;補給大於蒸發。
解析:一般的淡水湖為有淡水注入(徑流、降水),同時有徑流流出把鹽分帶出,而裡海為內陸湖,無徑流把鹽分帶出,短期內要成為淡水湖,則需要注入的淡水大於蒸發才能實現。末次冰川晚期,氣溫回升,冰雪融水量加大,而蒸發還較弱,淡水注入大於蒸發。
(3)有河流匯入,帶來鹽分;無出水口,鹽分無法排出;地處內陸,蒸發強烈,導致鹽度升高。
解析:根據材料和圖,大陸冰川消退後,其補給型別發生變化,可以判斷其補給型別由冰雪融水補給轉變為河流補給,河流在入湖過程中同時攜帶土壤中大量鹽分進入,而裡海為內陸湖,無徑流排除鹽分,加上氣候變幹,蒸發加大,蒸發只蒸發水分,鹽分不斷富集,而最終成了鹹水湖。
(4)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繼續北移(或板塊運動趨勢不變)。
解析:根據裡海的演變過程可知,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北移,使得裡海與地中海分離,而成為湖泊,也就是要有地勢的隆起阻隔裡海與地中海的聯絡水道,同理黑海、地中海未來演化為湖泊,就需要地勢隆起阻隔黑海與地中海、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聯絡水道,而這取決於,板塊繼續北移。【第(1)問圖解】
【第(2)問圖解】
【第(3)問圖解】
地理學科是關於空間的學科,空間尺度變化是地理學科研究的特殊視角;
提高對空間尺度的敏感性,能夠根據不同空間尺度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空間尺度的變化意味著思考角度的變化。
空間尺度有大中小尺度,大尺度一般關注整體,忽略細節,注重“普適性”;小尺度一般關注“特殊性”,注重細部特徵的探究。
如果一組題中多問出現同類型問題,那麼基本上就是在考查空間尺度的變化,需要從空間尺度大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差異。
一般情況下區位條件類的設問、分佈特徵類的設問最容易出現空間尺度變化的考查,設問特點都是最後的設問方向都是一樣的,但前面的限定範圍不一樣,這時就要有非常的敏感性。
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平時在設定問題時就要有意識的從尺度變化角度訓練學生的思維。下面提供的題都是體現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變化進行思考,尺度越小,思考角度越細微,內容越“特殊”,越具體。
(2014年全國卷一)
37.(2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烏地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21世紀初,該國甲地發現便於開採、儲量豐富的優質磷酸鹽礦(位置見下圖)。初期開採的礦石運往乙地加工。2013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磷酸鹽工業城,使其成為集開採、加工於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
(1)分析沙烏地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的優勢條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設磷酸鹽工業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條件。(8分)
參考答案
(1)沙烏地阿拉伯(靠近亞洲、非洲、歐洲市場)瀕臨海洋,產品運輸方便;磷酸鹽礦品位高,儲量大,易開採;油氣資源豐富,能源成本低;資金雄厚。
(2)高溫乾燥,淡水資源短缺,施工環境差;地處偏遠地區,人口稀少,勞動力缺乏;地區開發歷史短,工業與基礎設施薄弱。
(2018年全國卷二)
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資料中心是用特定裝置在網際網路上傳輸、儲存資料資訊的場所。資料中心的規模以裝置執行耗能的多少來衡量,規模越大,運營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國的資料中心一般規模較小,主要佈局在東部沿海地區。2010年之後,一些大規模的資料中心開始在中西部地區佈局,位於貴州省中部的貴安新區(國家級新區,位置見圖7),因氣候涼爽、用電成本較低、自然災害少等優勢,吸引了數十個大規模資料中心在此集聚,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資料中心基地。
(1)說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建設資料中心的主要優勢。
(2)分析資料中心在貴安新區集聚的有利條件與集聚發展的益處。
參考答案
(1)通訊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較好,有利於資料中心建設和維護;接近使用者且有人才優勢,方便資料的分析與利用。
(2)集聚的有利條件:國家級新區,有政策優惠;有氣候、水和電價等優勢,可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臨近貴陽和安順,便於對接或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等。
集聚發展的益處:可以共享基礎設施,節省個體資料中心建設與執行的成本;有利於資料中心之間的聯絡,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和合作。
(2019年全國卷三)
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國魯爾區曾是以煤炭、鋼鐵產業為主的傳統工業區,經過綜合整治,經濟由衰落走向繁榮,環境汙染嚴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該區有500多萬人口,50多座城市,老齡人口比重高居德國之首。該區醫療保健業發達,擁有100多家醫院、近萬名醫生及數以千計的保健站、藥店等。波鴻市人口近40萬,是重要的生物製藥基地,多所大學的醫學研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09年,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落戶波鴻市,並新建保健園。圖甲示意魯爾區的城市建成區和波鴻市的位置,圖乙示意魯爾大學、生物製藥科學園和保健園在波鴻市的位置。
(1)概括魯爾區城市的等級規模和空間分佈特徵。
(2)分析魯爾區醫療保健業發達的原因。
(3)說明在波鴻市建設魯爾區醫療保健中心的優勢條件。
(4)指出波鴻市保健園選址的合理性。
參考答案
(1)(數量多,規模小)以中小城市為主;城市密集(建成區連片,城市間距離近)。
(2)魯爾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經濟發達,醫學研究水平高;曾經環境汙染嚴重,健康問題多,對醫療保健需求高;老齡人口比重大,對醫療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學(高等院校),醫學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製藥科學園,醫藥研製水平高;位置適中(有利於醫療保健和醫學研究、醫藥生產間的聯絡和相互促進)。
(4)保健園靠近生物製藥科學園和魯爾大學,可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撐;位於城市邊緣,環境較優,安靜。
(2021全國甲卷)
醫用注射劑瓶和用於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產過程對水、空氣等環境條件要求嚴苛。世界最大的高階玻璃管生產企業德國某公司,透過對浙江麗水、四川成都、江蘇無錫等地比較,最終選定在具有相關產業和生態環境優良的麗水某山間小鎮建生產廠:2017年,從德國進口高階玻璃管制成醫用注射劑瓶的生產廠投產;2020年,高階玻璃管生產廠投產。據此完成1~3題。
1.該公司選擇在中國建生產廠,主要是因為中國
A.原材料充足
B.市場廣闊
C.技術先進
D.勞動力價格低
2.該公司最終選定在麗水建生產廠,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條件是
A.基礎設施
B.商業氛圍
C.科研實力
D.配套產業
3.麗水山間小鎮的生態環境也是吸引該公司投資的重要條件。這說明與大城市相比,該公司在山間小鎮建生產廠,可以
A.提高產品質量
B.降低車間環境淨化成本
C.增加產品產量
D.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
參考答案
解析:
1.B 中國人口眾多,醫院眾多,對醫用注射劑瓶和用於加工它的玻璃管需求量大,市場廣闊。該公司生產的為高階玻璃管,技術為自主生產引進中國,對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需求不大。
2.D 根據材料,經過多地比較,選定了具有相關產業和生態環境優良的麗水某山間小鎮建生產廠,其中人文條件為具有相關產業基礎,所以選D
3.B 該企業生產過程對水、空氣等環境條件要求嚴苛,而麗水生態環境優良,這樣可以降低車間環境淨化成本.在其他地區生產,透過技術淨化空氣、水也能達到要求,但成本耗費更大。
【模擬題】
(22分)閱讀圖文,回答下列問題。
烏克蘭人口密度77.7人/平方公里,黑土面積佔世界黑土面積的40%,糧食出口2680萬噸,佔烏克蘭糧食總產量的43%,被稱為“歐洲的糧倉”。烏克蘭煤、鐵、錳、鎳、鈦等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基輔、白教堂、文尼察等地設有多所農業大學和農業技工學校,1991年從前蘇聯獨立以來,受國內政治和國際形勢影響,其經濟狀況一直不穩定,2015年在當地政府支援下,白教堂市建立了以食品加工和農業機械為主的工業園區,希望藉此提升當地製造業。
(1)判斷烏克蘭的主要地形型別,並說明理由。(6分)
(2)說明烏克蘭發展農業機械製造區位優勢。(8分)
(3)分析在白教堂設立食品加工和農業機械為主的工業園的條件。(8分)
參考答案
(1)以平原(山地)為主;耕地主要分佈於平原地區;林牧業主要分佈於山地地區。(6分)
(2)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大,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大,市場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為農業機械製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重工業發達,工業基礎好;人均收入較低,勞動力廉價。(8分)
(3)地處烏克蘭中部,周邊地區農產品豐富,為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農業大學和技工學校眾多,農業加工技術人才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首都基輔,水陸交通便利;政府支援,政策條件好。(8分)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