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不僅體現在師德、情懷和仁義等內在精神領域,同樣體現在專業層面的卓越性和引領力。
作者 | 黃友初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指出為了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需要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涵養高尚師德師風,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並在制度上加強教師權益保障,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意見》為我國的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方向,釐清了教育家精神的真正內涵。
教育家既要“涵養德行”也要“精通專業”
教育家精神是凝聚於教育家集體人格的抽象精神映象,是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楷模。在探討和學習教育家精神的熱潮中,我們尤其關注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愛之心等品格層面。與此同時也應認識到,教育家精神是以“教育家”為依附的,是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有精湛教育藝術、卓越教育實踐和深遠教育影響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精神不僅體現在師德、情懷和仁義等內在精神領域,同樣體現在專業層面的卓越性和引領力。
教育家是教師中的卓越者,他們能出色完成教師的本職工作,必然也具備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這不僅是好老師的標準,也是教育家的普遍特徵。因此,對教育家精神的詮釋應從師德拓展到專業,它既是一種內隱的情感特質,是師德師風的具象表達,也是顯性的教師知識和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的卓越象徵,是教育家知識素養、專業能力、情感與道德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表達。不可能每位教師都成為教育家,但每位教師都應以教育家為榜樣,弘揚教育家精神,成為教育家型教師,而這些都需要以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前提。現如今,培養有理想、有本領和有擔當的德才兼備人才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這對我國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應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驅動,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成為精通專業知識的經師與涵養德行的人師的統一者。
卓越的專業素養是教育家精神的基石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是教育目標的直接實施者,要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品格和能力。 教師實施有效教育教學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信念和品格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它是教師素質和教養的融合,是教師天性和習性的結合,也是教師內在秉性和外在行為的綜合,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和取向。
教育家在教育實踐中與生命體悟相結合,實現了教育本質與精神本體的結合,從而凝聚成教育家精神。這種結合是以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基礎,在知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想活動的共同作用下,構成了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因此,教育家精神不僅涵蓋了教師的專業素養,而且還以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基石,專業素養的卓越性是教師成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如果缺乏專業素養的支撐,僅憑藉對職業的熱愛,是難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的。
真正熱愛職業,真正為學生髮展著想的教師,必然會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也會更嚴格要求自己,並更刻苦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教師對專業水平的自覺追求和刻苦鑽研的品格過程,以及在努力和探索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些都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體現。為此,新時代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應首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高水平的專業素養為支撐,在教育教學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意見》中也專門指出要提高教師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將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基礎,貫穿教師發展全過程。這些都充分表明了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弘揚教育家精神要以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為指引,以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為保障,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職責,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教師要掌握知識也要超越知識
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教育觀等要素,它們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產生重要影響。 注重自身學科教育素養的提高,是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表現,是落實《意見》的重要路徑。
首先,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教育知識,包括學科知識、教育知識和通用知識等。知識是課堂教學的載體,也是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本源,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豐富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認知思維的層次,並逐步發展相應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而這些都與教師的專業知識密切相關。教師的教育知識是指能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理解和運用所教課程的知識,是能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產生影響的知識,是學科知識、課程知識、教育知識中的綜合體。高師院校在設定職前教師的課程體系時,應遵循教師教育的基本規律,各類知識相互兼顧,並能透過適當的研討、模擬教學或任務解決等活動幫助職前教師有效內化,而不能有所偏頗,更不能因人設課。學科知識對教師從事中小學學科課程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對它們的學習應該是適度的,而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很多學科知識豐富的專家學者並不擅長教學,很多從事中小學學科課程教學的教育家也不是學科專家。
其次,教師要努力提升教育能力,包括設計學科教學、實施學科教學、學科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育教學對教師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內容怎麼組織、怎麼呈現,課堂中怎麼引導、什麼時候停頓、停多久,怎麼提問更有效,資訊科技該如何利用,等等,這些都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教師將教學成效不好歸結於學生學習不夠努力,認為自己明明“講過”的內容學生還是不會。這些教師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否缺乏針對性,教學能力是否存在不足,“講”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科知識的學習邏輯,“講”的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般來說,“洋蔥式”層層深入的課堂教學,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而這需要教師有嫻熟的教育能力,能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推進課堂,而不是以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為主“拽”著學生往前走。對於關鍵知識點的教學,更要有耐心,在適當的“坡度”引導學生自己說出知識的要點,要領會“磨刀不誤砍柴工”。教育家有著卓越的育人智慧、嫻熟的教育能力,能確保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自如恰當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達到啟智潤心的教學效果。
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離不開職業情懷的引領,只有秉持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才能迸發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以更高的標準審視自己,從而更新教育觀、豐富教育知識,提高教育能力。這些都是教育家精神的寫照,教師應以教育家精神弘揚踐行,領悟精神的內涵,在品格層面追求理想,在專業層面踐行理想。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