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一個小影片,母親發現兒子玩手機上癮,突發奇想,等兒子睡著後給他塗了個黑眼圈。第二天母親假裝大驚失色:孩子你怎麼變成熊貓眼了,是不是昨天玩手機了?兒子發現後大哭不止,怎麼辦呢?怎麼面對老師和同學們呢?母親一邊安慰,一邊講道理,並用溼毛巾擦去黑眼圈。孩子說再也不玩手機了,自此,成功戒掉手機癮。
我就此進行簡要分析,供參考:
1、孩子喜歡玩手機的原因是什麼?
動畫片包含智力開發因素。動畫片專門為兒童設計,其中有新鮮的好玩的事物,有兒童感興趣的故事情節,這些內容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兒童在其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有位母親說,她孩子的很多知識是在動畫片裡學習的。
兒童接受新事物快,善於學習,動畫片的設計正好適應了這個需求,這也是兒童智力開發的一個過程。如果家長不讓孩子看動畫片,那你自己就拿出時間和精力,把這些知識教給孩子。
年齡稍大的孩子喜歡玩電子遊戲,其中除有智力開發因素外,還有闖關的刺激,有成功的喜悅,這些都正好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甚至每個年齡段喜歡的遊戲還不一樣。
學校教育中仍然是填鴨式灌注,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學生好比流水線上的產品,刺激、喜悅,這些兒童需要的東西比較很少,所以,孩子就去虛擬世界裡尋找。
所以,年齡小的孩子,父母提高教育水平,多陪伴,把孩子需要的東西教給孩子,是戒除手機癮的根本;年齡大的孩子,需要學校教育從根本上改變。
2、畫黑眼圈的方法很妙,但是有侷限性
剛看到這個方法,感覺太妙了,馬上轉發。過後我分析,這個方法有侷限性:
年齡小的孩子對黑眼圈是沒有概念的,覺得挺好玩的,恨不得再多畫點,大概是5歲以下。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亂畫,你說看手機變成熊貓眼了,他聽不懂,反而覺得好玩;
年齡大的孩子,有了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進行較複雜的分析和判斷,明白黑眼圈是畫的,不是真的。
這個方法只有在孩子剛剛有自我意識並且不懂的情況下,才管用,大概是7-8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剛上小學,開始注重自己在班級同學中的形象,不好意思帶一個黑眼圈去上學。
也不是所有七、八歲的孩子都能哄騙住,也不是說九歲就哄騙不住了。
3、正確的方法是引導,而不是強行阻止
我們發現,凡是主張孩子乾的事,孩子越是沒有興趣,凡是阻止孩子乾的事,孩子越上癮。家長如果全放開不管,玩遊戲,學習,玩耍在孩子心目中是平等的。
我孩子5歲的時候,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孩子正在玩耍,突然說了一句:我要去練琴,然後主動坐到琴凳上彈琴。
過後我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沒有刻意規定練琴時間和要求,在孩子心目中,彈鋼琴像其它玩耍是一樣的,不是作業,沒有壓力。
我說過一句話,孩子的不良習慣好比雨季的洪水,治理洪水只能疏導,堵是堵不住的。這個比喻很恰當,想堵住洪水,越堵只能越氾濫。大家想想,阻止孩子玩手機,是不是越阻止,孩子癮越大?
曾經看到一個報道,父親奪走兒子手機,兒子當即從樓上跳下身亡,好像是中學生。年齡小的孩子,會被迫服從,年齡大的高學生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在十二三歲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會做出極端的事。
4、我設想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我曾經參加了周海宏的琴童心理學課程,受其啟發,我設想了一個阻止孩子玩手機的方法:只要玩手機,就必須按照規定姿勢,這個規定姿勢是:手機放到一尺遠的凳子上,眼睛45度角,不準動,每次必須看夠45分鐘,必須看夠時間。
這個方法大概僅適用於2-6歲的孩子,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試一下。
想一想,孩子學琴、練琴,是不是有規定動作,不準違背,規定時間,必須練夠。孩子不喜歡被束縛,所以就不愛練琴。
周海宏說,如果彈琴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把孩子喜歡的滑梯等遊戲規定很多動作,不準這樣,必須那樣,其結果必定是:孩子喜歡彈琴,不敢再去滑滑梯。
年齡小的孩子,比如2歲左右,想看手機,不準動(年齡小的孩子是不停地動的),按照規定姿勢看,等看累的時候,強迫他接再看5分鐘,每次都這樣,看他能堅持幾次!
5、沒有手機的年代,孩子們在玩什麼
沒有手機的年代,孩子們玩耍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滾鐵圈、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抓石子、打水漂、踢毽子、跳山羊、跳繩,老鷹捉小雞、拍紙牌等,很多是古代就有的。喜歡靜的孩子,可以玩撲克、下棋等,喜歡動的孩子,可以爬山、游泳、打乒乓球、打籃球等,喜歡外出的孩子,可以捉蟈蟈,捉魚,捉泥鰍、捉螃蟹等。
這些活動有以下好處:
1、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團體意識。往往是幾個人組團,和另外幾個人比拼,需要互相合作。外出也是經常結伴。
2、可以鍛鍊身體。這些活動大部分是在室外,同時具有鍛鍊身體的作用。要明白,現在的孩子們身體素質遠不如以前。
3、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遊戲都有規則,結伴也講門道。從小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是有規則的,不能胡亂來,有助於培養孩子長大後遵紀守法。
6、後記
在孩子成長問題上,只要有煩惱的地方,必定有教育的誤區。
要走出誤區,家長就要加強自身學習,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從根本上調整思維,改變觀念,才能解決問題!
文/王喜亮
歡迎轉發評論,禁止抄襲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