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大範圍濃霧
從11月14日夜間開始,我國多地陸續出現了濃重的霧氣,尤其是在華北地區和長三角一帶,部分割槽域甚至達到了濃霧的級別。
首先,當前的冷空氣活動明顯減弱,導致大氣處於靜穩狀態,缺乏足夠的風力來驅散積聚的顆粒物和水汽。在這種靜穩環境下,空氣流動性差,顆粒物和水汽得以滯留在近地層,形成了霧氣。
此外,南部沿海的颱風活動頻繁,配合副熱帶高壓,間接向我國陸地輸送了大量水汽。這些溼潤的空氣隨著氣流擴散至內陸,進一步強化了霧氣的形成和發展。
從氣候背景來看,今年秋季的冷空氣強度較往年減弱,頻率也低了不少。這種異常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偏北和偏強。今年秋季副熱帶高壓比常年更靠北,同時強度也比較偏強,也導致了颱風頻繁接近甚至登陸我國,這一異常格局對大氣環流的影響非常顯著。
由於副熱帶高壓的“北推”,西北太平洋的颱風路徑更偏向我國南方沿海,而這些颱風所攜帶的大量水汽經常擴散到內陸,為南方和華東地區的溼潤天氣“錦上添花”。
不過,這幾天持續的潮溼、霧濛濛天氣很快將被一股強冷空氣徹底打破。強冷空氣雖然對霧氣的清除作用顯著,這種快速的乾溼轉換和溫度驟降也對需要注意防範對健康的影響。
一、輻射霧
成因:夜間地面輻射冷卻,使貼近地面氣層變冷而形成的霧;舉例:陸地上常見,常出現于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
二、平流霧
成因:溫暖潮溼的空氣經過冷的海面或陸面,低層空氣遇冷水汽凝結而成;舉例:我國沿海春夏季節的海霧;寒流流經的中低緯海域洋麵上的霧(夏季更明顯)。
三、蒸汽(發)霧 成因:當冷空氣流經比其溫度更高的暖水面時,暖水汽的飽和蒸汽壓大於冷空氣的飽和蒸汽壓,水汽源源不斷地從暖水面蒸發,與冷空氣混合,在冷卻的過程中凝結而成為蒸汽霧;案例:暖流流經的高緯海域洋麵上的霧(冬季更明顯,海氣溫差更大);深秋或初冬的早晨河面、湖面的輕霧。
四、上坡霧 成因:潮溼空氣沿山坡上升冷卻,水汽凝結而產生的霧;舉例:在我國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東部經常出現。
五、鋒面霧 成因:發生於鋒面附近,暖氣團的降水落入冷空氣層時,冷空氣因雨滴蒸發而達到過飽和,水汽在鋒面底部凝結而成;舉例:我國江淮一帶梅雨季節常常出現鋒面霧。
中國國家地理把霧概括成的兩類四種
霧的分類較為複雜,因為霧的形成是自然界各種因子在同時起作用,因此很難確定某種霧究竟是由哪一種原因形成,通常就形成霧的主因對霧分類。
《大氣科學辭典》一書按形成途徑,將霧分為兩類:
降溫產生的輻射霧、平流霧、上坡霧等;
增溼產生的蒸發霧等。
輻射霧是指地表輻射降溫後,使得近地面空氣快速冷卻,凝結而成的霧。
平流霧是暖溼空氣移到冷的下墊面上,因冷卻而形成的霧。
蒸發霧是在暖水面上蒸發的水汽,遇到較冷空氣時達到飽和並凝結成的霧。
上坡霧(也叫斜坡霧)是由於地形作用,溼空氣沿斜坡上升、絕熱冷卻而生
世界三大霧區、我國沿海海霧成因
1、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霧區:日本北海道東部至阿留申群島;北美聖勞倫斯至紐芬蘭附近海面;挪威、西歐沿岸與冰島之間海面。
2、世界海洋上主要霧區產生海霧的原因及季節
日本北海道東部至阿留申群島常年多霧。這裡是黑潮暖流與親潮冷流的匯合處,夏季;
北美聖勞倫斯至紐芬蘭附近海面終年多霧。這裡是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冷流的交匯處,夏季;挪威、西歐沿岸與冰島之間海面常年多霧。北大西洋暖流與冰島冷流在這一帶交匯,夏季頻。
3、我國沿海產生海霧 原因:我國近海有兩支海流,一支是著名的黑潮暖流(臺灣暖流),另一支是沿岸流(寒流)。其中,沿岸流由春至夏,受大陸增溫影響,逐漸變性北退。進入盛夏後,沿岸流的低溫性質便隱而不見了。與此同時,黑潮暖流(臺灣暖流)在由春至夏逐漸增強北上。從而,我國沿海這兩支冷暖海流交匯海域也逐漸由南向北推移。以上這種海流分佈狀況,在適宜的風場配合下,為平流霧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下墊面,中國沿海有平流霧產生時,起冷卻作用的是中國沿岸流。
試題連結
2015四川卷
霧是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圖為中國年平均霧日空間分佈圖。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下列地區中,年平均霧日最少的是( )
A. 福建沿海
B. 黃海沿岸
C. 準噶爾盆地
D. 柴達木盆地
2. 與四川盆地內秋、冬季節多霧直接相關的是( )
A. 秦嶺阻擋冷空氣南下
B. 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
C. 受暖溼的東南季風影響顯著
D. 晴朗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強
答案:1. D 2.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變式等值線圖的判讀及霧形成的因素。
1. D項,圖示表示中國年平均霧日空間分佈,根據圖例,年平均霧日最少的是柴達木盆地,年平均霧日少於5天,故D項可選;
A項,福建沿海霧日多數大於50天,故A項不可選;
B項,黃海沿岸霧日多數在20-49天,故B項不可選;
C項,準噶爾盆地大部分霧日在5-19天,故C項不可選。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
2. D項,與四川盆地內秋、冬季多霧直接相關的是秋冬季節晴朗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強,使空氣中水汽凝結成霧,故D項可選;
A項,秦嶺阻擋冷空氣南下,盆地內的氣溫較高,水汽不易凝結,故A項不可選;
B項,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不是霧,故B項不可選;
C項,夏季受暖溼的東南季風影響顯著,此題問的是冬季,故C項不可選。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
2013全國課標2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當暖溼空氣經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並影響S市。據此完成下列題。
3.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溼空氣
B. 半島東側海灣海水溫度較低
C. 海陸間氣溫差異較大
D. 沿岸寒流的降溫作用較強
4.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 降水較少
B. 氣溫較高
C. 風力較弱
D. 光照較強
答案:1.D 2.C
解析 :
3. 加利福尼亞寒流經過中低緯加利福尼亞附近溫暖海面時,溫度降低,水汽凝結而形成海霧。答案D。
4. 風力大有利於霧的消散,地中海氣候區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風力較小;冬季受盛行西風控制,風力較大。答案C。
2014年全國卷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材料一 霧是懸浮於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現象。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或清晨。
材料二 下圖所示地區屬於北溫帶季風氣候區。當冷空氣緩慢進入並滯留於圖中某些地區時,氣溫下降致使水汽過飽和會產生濃霧,並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
(1) 圖中所示居民點的分佈有何特點?
(2)甲、乙兩路段多發濃霧,試說明其原因;兩路段中哪一段受濃霧影響頻次更多,時間更長,為什麼?
(2) 隨著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擴建居民點。現有A、B兩處位置可供選擇,你認為該選擇何處?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
(1)居民點主要分佈於平原地區,並多沿公路分佈。
(2)地勢比較低(冷空氣容易進入);水汽較多(靠近河流,易產生濃霧)。乙路段。乙路段地勢較甲路段(更)低平,離山較遠,冷空氣更容易進入;接近(開闊)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長(水汽較多)。
(3)A處更好。因為:A處山前到公路間的區域較寬闊,可以使用的建築用地較多,相鄰山坡比較和緩,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災害的隱患。B處:山前到公路間的區域較狹窄,相鄰山坡比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災害的隱患。
解析:
第(1)題.由圖示等高線數值可知,該地居民點主要分佈在地勢較低的平原;由公路和居民點的相對位置可知,居民點主要分佈在公路沿線。
第(2)題,由材料一可知,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或清晨,霧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水汽;由材料二可知,霧多形成於有利於冷空氣緩慢進入並滯留的路段。圖中甲乙兩路段地區地勢比較低,靠近河流水汽較多。乙路段處在等高線50米以下地區,甲接近55米等高線,乙靠近河流的路段長,離山比甲遠。說明乙路段地勢更低平,離山遠,冷空氣更容易進入,水汽較多。
第(3)題,由圖示可知,B處等高線分佈比較密集,山前公路間的兩條等高線間距小,相鄰地區有等高線重疊處,有峭壁,說明山前到公路間的區域狹窄,居民點建設受地域空間、地質條件限制大。相鄰山坡等高線密集,有峭壁,山坡坡度陡。不利於降水下滲,又由於該地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存在夏季洪水,山體滑坡等危害。A處相反。
模擬題彙總
題組1
(江西南昌二中2018屆高三第四次考)北美聖勞倫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時刻水位較高。冬季的日出前後,在一些河段上空常見幾十米高的“霧牆”。大西洋普拉蒙魚入冬後開始逆流洄游到支流聖安娜河。聖誕節後一個半月的冰釣期間,該支流河畔聖安娜德村建起數百小木屋,以滿足眾多冰釣者享受冰釣的樂趣。下圖為冰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 冬季,聖勞倫斯河一些河段上空“霧牆”形成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水溫比氣溫高
②河面寬闊,水量大
③河面上下層大氣溫差大
④太陽照射,氣溫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 小木屋建在較厚的冰凍河面上,為使冰層能承受其重量,可採取( )
A. 在河冰中打樁加固
B. 在河冰上大量撒鹽
C. 在河冰上大量澆水
D. 在主航道上建木屋
3. 受潮水和水溫(水溫有所上升,魚類相對活躍)等影響,釣魚最忙碌可能是當地( )
A. 10時前後 B. 12時前後
C. 14時前後 D. 16時前後
答案:1.B 2.C 3.D
解析:
1. 冬季,日出前後氣溫最低,此時河面上下層大氣溫差大,河水溫度高於氣溫,水汽蒸發到大氣中遇冷凝結形成霧牆,①③正確,故選B。
2. 在河冰中打樁不能加固小木屋,易導致河冰破碎,不利於小木屋修建,A錯誤;在河冰上大量撒鹽加速河冰融化,B錯誤;在河冰上大量澆水,水遇冷結冰,加大冰層厚度,增大冰層承受小木屋重量的能力,C正確;小木屋建在主航道上,不利於破冰船工作,影響河流通航,D錯誤。
3. 聖勞倫斯河中游地區緯度高,氣候嚴寒,冰釣應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候。一天中,午後兩點氣溫最高,但結合材料“日出和日落時刻水位較高”可知,冰釣最合適的時間是在14點後,所以16時前後冰釣者在一天中釣魚最忙碌,故D正確。
題組2
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江容嘉陵江水後,聲勢益發浩蕩,自此稱為長江上的“黃金水段”。乙地是重慶最大的碼頭,甲附近地區是城區最繁華的商業區。
材料二 重慶年平均霧日是104天,而重慶璧山縣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材料三 2014年6月23日,金佛山風景區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景區位於北緯30°附近,最高峰海拔2238米。金佛山有“天然植物陳列館”之稱,萃集著237科2997種植物。金佛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在古老的時代,緩衝了第四紀冰川的襲擊。
(1)甲附近區域為重慶市最繁華的商業區,簡析其優勢區位。
(2)簡述乙地設立碼頭的優勢條件。
(3)從地理條件角度簡析重慶多霧的主要原因。
(4)簡析重慶金佛山生物物種豐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位於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人流、物流密集;位於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
(2)江面開闊,停泊條件優越;嘉陵江匯入,水量大增,航運條件改善;兩江交匯,貨物運輸量大;商業發達,人流密集。
(3)江面開闊,水汽充沛;山地多,風力微弱;夜間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氣降溫明顯;工業發達,大氣中顆粒物多,有利於水汽凝結。
(4)緯度低,相對高度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喀斯特地貌廣佈,地形複雜多樣;受第四紀冰川影響小。
解析:
(1)由圖2可知,甲地位於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又位於城市中心,水陸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人流、物流密集。
(2)乙地兩江相匯,江闊水深,三個方向通航,靠近商業區,貨物、人員運輸量大。
(3)霧多的原因應從水汽、溫度、凝結核、風等方面分析。該處江面開闊,水汽充沛;山地多,夜間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地面空氣降溫明顯,受山地阻擋,風力微弱;工業發達,大氣中顆粒物多,凝結核多。
(4)物種豐富應從生物生存環境的多樣性及歷史遺留的物種多等方面分析。重慶金佛山位於低緯度地區,山的相對高度大,垂直分異顯著,加之喀斯特地貌廣佈,地形複雜多樣,形成複雜多樣的生存環境,故生物物種豐富;受第四紀冰川影響小,遺留了豐富的物種。
題組3
(2018屆高三畢業班開學摸底考試原創學易金卷)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下圖是巢湖流域各縣(市)大霧頻率和水系分佈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1. 下列縣市大霧頻率相差最大的是( )
A. 含山與無為
B. 巢湖與廬江
C. 廬江與肥西
D. 肥東與舒城
2. 巢湖市大霧頻率明顯小於周邊縣(市)的原因是( )
A. 夜間湖面溫度高,水汽不易凝結
B. 湖面風力作用小,霧不容易形成
C. 湖區水汽濃度低,霧不容易形成
D. 湖陸風使湖區水汽擴散到周邊地區
3. 近年來,巢湖地區的大霧頻率明顯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 氣候變暖
B. 植被覆蓋率下降
C. 湖泊面積減小
D. 大氣汙染加重
答案:1.C 2.A 3.D
解析:
1. 本題考查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關知識。
結合圖中大霧頻率分佈可知,含山與無為大霧頻率相差不超過10次;巢湖與廬江大霧頻率相差不超過10次;廬江與肥西大霧頻率相差不超過15次;肥東與舒城大霧頻率相差不超過10次。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2. 本題考查河流與湖泊的相關知識。
要使空氣中水汽凝結成霧,還需氣溫降低到一定程度。巢湖市靠近巢湖,夜間湖面溫度高,水汽不易凝結。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3. 本題考查河流與湖泊的相關知識。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工業企業增多,大氣汙染加重,為霧的產生提供了凝結核,使得大霧頻率明顯增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題組4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世界地質公園之一——黃山
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和溫泉以“四絕”名揚天下。黃山屬花崗岩峰林景觀。在距今約1.4億年前,地下熾熱岩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在距今6500萬年前後,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殼的間歇抬升,這裡的花崗岩體遭受風化、剝蝕,奇峰聳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態,由此而成了黃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黃山多雲海,每當雨過天晴,或在日出前後,山谷中就霧起雲騰,鋪天蓋地而來。
材料二黃山旅遊景觀有:“春(3~5月)觀百花競開,松枝吐翠,山鳥飛歌;夏(6~8月)觀松、雲霧及避暑休閒;秋(9~11月)觀青松、蒼石、紅楓、黃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觀冰雪之花及霧凇”之變化。
(1)根據材料一說明形成黃山奇峰異石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及其表現形式。(2分)(2)請從水汽凝結條件的角度,簡要分析黃山雲霧多出現在雨過天晴之時或日出前後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二說明欣賞該旅遊資源最主要的要領是什麼?並簡述黃山霧凇的成因。(4分)(4)在黃山旅遊線路上修建了多條登山索道,試對這一工程的結果作出評價。(3分)
答案
(1)內力作用:岩漿活動、地殼運動(或地殼抬升)(1分);外力作用:風化作用、侵蝕作用。(1分)(注:地質作用和表現形式各1分)
(2)雨過天晴,地表水汽蒸發增多,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形成雲霧;日出前後由於地面輻射降低,氣溫低,水汽易凝結。(雨過天晴、日出前後各2分)
(3)把握觀賞時機。黃山地處亞熱帶溼潤地區,空氣溼度大,冬季強烈冷空氣南下,氣溫急劇下降,水汽凝結在樹枝上,形成霧凇景觀。(4分)
(4)利:增大消費群體的服務範圍(方便了人們登山,尤其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可欣賞到景色的壯美;提高景區的環境承載量。弊:對景區背景環境造成一定破壞。(3分)
解析
(1)黃山的地質作用是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
(2)雨過天晴,地表水汽蒸發增多,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形成雲霧;日出前後由於地面輻射降低,氣溫低,水汽易凝結。
(3)霧凇要把握觀賞時機。
(4)評價從利弊二方面分析
題組5
(安徽安慶2018屆高三二模)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下圖為我國某風景區山腰與山麓各月平均霧日比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山腰各月平均霧日多於山麓的原因是( )
A. 風力微弱 B. 水汽較多
C. 凝結核多 D. 植被茂盛
2.大霧天氣多,其影響表現為( )
A. 天氣多變,遊客急劇減少
B. 空氣質量下降,誘發呼吸道疾病
C. 視線下降,影響纜車執行
D. 氣溫變化和緩,茶葉的品質優良
3.該山可能位於我國( )
A. 青海省 B. 雲南省
C. 安徽省 D. 山西省
答案:1.B 2.D 3.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降水的形成條件,及區域定位的有關知識。
1. B項,根據材料霧的形成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汽,而山地的迎風側,氣流抬升至山腰,氣溫降低,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達到飽和狀態,容易凝結形成霧。故水汽較多,是山腰多霧的主要原因。故B項正確;
A項,山腰和山麓相比,山腰的位置相對較高,會更容易受到風力的影響,因此山腰的風力強於山麓。故A項錯誤;
C項,凝結核是指空氣中,能夠附著水汽的各種固體顆粒、雜質等,凝結核的含量山腰和山麓並無顯著差別,故C項錯誤;
D項,山麓地區海拔低,熱量更加充足,且風力較小,因此山腰並不一定比山麓的植被更茂盛;故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
2. D項,茶葉喜溼度大、雨水多、氣溫變化和緩的氣候。多霧的天氣,可以增加大氣溼度,同時也可以降低大氣溫度的變化幅度,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提升;故D項正確;
A項,風景區的山地,霧,也是一種重要的旅遊景觀。因此,大霧天氣的遊客並不一定減少。故A項錯誤;
B項,風景區的環境質量較高,大氣中的汙染物較少,因此形成的霧並不會降低空氣質量,也不會誘發疾病。故B項錯誤;
C項,纜車是線上纜上穩定執行的工具,有固定的線纜來維持其保持安全穩定的執行狀態,因此大霧天氣基本不影響纜車執行,故C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
3. 讀圖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地區的霧日都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此時受到伏旱天氣的影響,天氣晴朗,降水少,空氣中水汽含量少。因此該山地一定是受伏旱天氣影響較為明顯的地區。
青海、雲南、山西不受伏旱天氣影響。安徽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7月受伏旱天氣影響。因此該山地位於安徽省。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題組6
(2018屆寧夏銀川一中高三考前適應練)阿塔卡馬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脈夾峙,被稱為世界“旱極”,當地氣溫較低,最高氣溫僅24,成群的企鵝在這裡生活,形成獨特的“熱帶冷沙漠”景觀。沙漠靠海岸附近時常會籠罩著一層濃厚的雲霧,當地人稱為“卡門卻加霧”,這種濃霧永遠徘徊在低空,既不能變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難跨過海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脈,進入阿塔卡馬沙漠腹地。智利的研究員從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獲得靈感,發明一種以網捕霧的方法,即在一張大網上佈置許多極為細小的網眼,霧穿過網眼時可以凝結成水滴,再透過大網下面的水槽和輸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1)根據圖中資訊推測阿塔卡馬鹽湖的形成過程。 (2)分析阿塔卡馬沙漠形成獨特的“熱帶冷沙漠”的原因。
(3)分析沙漠濱海地區多“卡門卻加霧”,但難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答案:
(1)位於板塊交界處,板塊擠壓碰撞導致地殼抬升,在斷裂地帶形成窪地,山地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在窪地匯聚形成湖泊,湖泊形成後由於氣候乾旱,蒸發旺盛,鹽度增大,形成鹽湖。
(2)海拔較高,氣溫相對較低;沿岸秘魯寒流影響,降溫減溼。
(3)沿海太平洋水汽蒸發,受秘魯寒流影響形成冷溼空氣,多濃霧;沿岸冷溼空氣遇到從安第斯山脈翻越下來的暖幹氣流,形成穩定的逆溫,阻止了下層冷溼氣流的上升;地處南迴歸線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水汽難以上升;位於東南信風背風坡一側,降水少。
(4)為村莊提供生活用水,緩解水源短缺問題;提供農業用水,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解析:
(1)讀右圖可知阿塔卡馬鹽湖位於安第斯山脈西側,1000米以上位置。“鹽湖”形成包含三層意思:海拔高;有水彙集;水體鹽度高,然後針對這三點一一分析形成過程。安第斯山脈整體位於板塊交界處,板塊擠壓碰撞導致地殼抬升(海拔高);在斷裂地帶形成窪地,山地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在窪地匯聚形成湖泊(易積水);湖泊形成後由於氣候乾旱,蒸發旺盛,鹽度增大,形成鹽湖(鹽分高)。
(2)該題考查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中的“非地帶性”,雖地處熱帶卻冷,所以旨在分析氣溫低於同緯度地區的原因。影響氣溫的因素無非緯度、地形、洋流等,結合題目可知該地區海拔較高,所以氣溫相對較低;結合所學知識知道南美洲西海岸有秘魯寒流流經,可以降溫減溼。所以氣溫低於同緯度地區,形成“熱帶冷沙漠”。
(3)該題需要解釋“成霧卻未致雨”的原因。霧的形成離不開冷暖乾溼氣流的相遇;雨的形成必須有上升氣流。已經成霧,說明前一個條件具備,沒有致雨,說明多下沉氣流。地處沿海,大洋水汽充足,加上受秘魯寒流影響形成冷溼空氣,多濃霧;沿岸冷溼空氣遇到從安第斯山脈翻越下沉的暖幹氣流(東南信風背風坡多下沉氣流),下冷上暖易形成逆溫,阻止了下層冷溼氣流的上升;地處南迴歸線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水汽難以上升。
(4)由材料可知“以網捕霧”最後把水彙集到蓄水桶中,在一個有世界“旱極”之稱的地區,蓄水的主要目的肯定是緩解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是當地工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水資源問題得以緩解,經濟才可能得以發展。
題組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茶樹喜酸怕澇,喜弱光,在廕庇、多漫射光的條件下生長出來的茶葉品質優良,因此建園時常在茶叢周圍造營遮蔭樹。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終年雲霧繚繞。“高山出好茶”,這裡出產的廬山雲霧茶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下圖為廬山附近地區示意圖。
(1)簡析廬山多雲霧的自然條件。(2)說明“高山出好茶”的氣候原因。(3)簡述遮蔭樹對茶樹生長的有利影響。(4)近年來,一些茶農將茶場從山區遷往平原地區,利用大棚、加溫等措施發展茶葉生產。你是否贊同該說法?說明理由。
答案:
(1)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周圍水域面積廣闊,空氣中水汽含量大;植被茂盛,蒸騰量大;山地氣溫較低,水汽上升遇冷凝結,易形成雲霧。
(2)高山氣溫較低,茶葉生長緩慢,芽葉幼嫩;山區晝夜溫差較大,利於有機質的積累;高山多雲霧,多漫射光,利於有機質的形成。
(3)夏季降低茶園內的氣溫:提高空氣溼度;減少太陽直接輻射, 增加浸射光:落葉形成的要蓋層可減少地表蒸發和徑流,涵養水源,提高士壤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
(4)贊同。理由:透過人為調節茶園溫、溼度,生產反季節產品 ,經濟效益好;茶葉生長期延長,產量提高;減小低溫、乾旱等自然災害對茶葉生長的影響。(或反對。理由:大棚茶葉品質較低;大棚建設、加溫增加生產成本;平原地區土壤排水條件較差,不利於茶樹生長。
解析:
本題以廬山茶葉的發展為背景,考查自然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等人類活動對農業區位的影響等相關知識。
(1)本題主要考查廬山多雲霧的條件。霧形成的條件一 是冷卻,二是加溼,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江西廬山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周圍水域面積廣闊,空氣中水汽含量大,水汽充足;廬山上植被茂盛,蒸騰量大,空氣溼度較大;山地氣溫較低,水汽上升遇冷凝結,易形成雲霧。
(2)本題主要考查高山氣候對茶葉品質的影響。由材料分析可知,茶樹喜酸怕澇,喜弱光 ,在廕庇、多漫射光的條件下生長出來的茶葉品質優良首先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山高溫度低茶葉生長速度慢因此,茶葉的芽葉幼嫩,而且這樣有利於茶葉內的成分如單寧酸、糖類和芳香油等物質的積累和儲存。同時,高山上一年四季常常雲霧瀰漫,因為有霧,茶樹受直射光時間短,漫射光多,光照較弱,這正好適合茶樹的耐陰習性。由於高山霧日天氣多,空氣溼度就比較大,這樣長波光被雲霧擋了回去,照不到植物上,但短波光透射力強,卻可以透過雲層照射到植物上。而茶樹受這種短波光照射後。有利於茶葉芳香物質的合成。種植在高山上的茶葉香氣比較濃,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海拔較高的山區,環境很少受到人為的汙雜。沒受汙染的茶葉,質量當然是上好的。
(3)本題主要考查遮蔭樹對茶樹生長的有利影響。遮蔭樹一方面可以減少到達茶樹的光照 ,從而可以在夏季降低茶園內的氣溫,由於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提高空氣溼度;由材料可知,多漫射光會增加茶葉的品質,遮蔭樹可以減少太陽直接輻射,增加漫射光:同時,落葉形成的要蓋層可減少地表蒸發和徑流,涵養水源,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
(4)本題主要為開放性試題,可以採用不同的觀點, 如果贊同,就從有利條件和有利影響來進行分析,如果不贊同,就從不利條件和不利影響來進行分析。利用大棚、加溫等措施可以透過人為調節茶園溫、 溼度,生產反季節產品 ,經濟效益好 ;同時 ,茶葉生長 期延長,產量提高 ;能夠減小低溫、乾旱等自然災害對茶葉生長的影響。但是,大棚茶葉實在人造環境中生長的,品質較低;同時,大棚建設、加溫會增加生產成本;平原地區土壤排水條件較差, 易導致澇的產生,從而不利於茶樹生長。
題組8
(“皖南八校”2017屆高三第三次聯考)霧是在近地面空氣層中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氣溫冷卻到一定程度,相對溼度達到90%左右,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見度下降的天氣現象,霧一般有生成、持續、消散三個階段。下面圖3、圖4為19 91~2010年九華山山坡(海拔680米)與山腳(海拔20米)逐小時霧的生成次數百分比、消散次數百分比(霧的生成次數百分比指該時段生成霧的次數佔霧日總次數比重;霧的消散次數百分比指該時段消散霧的次數佔霧日總次數比重)。讀圖完成1~2題。
1. 據圖可知( )
A. 山腳霧大都在05~09時生成
B. 山腳霧生成的次數遠大於山坡霧
C. 山坡霧生成峰值時間比山腳約遲1小時
D. 山坡霧消散峰值時間比山腳約遲1小時
2. 據觀察山坡霧持續時間比山腳霧長,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山坡能見度低
B. 山坡低溫狀態持續時間長
C. 山坡坡面增溫快
D. 山坡風力大且持續時間長
答案:1.C 2.B
解析:
1. 讀圖可知,山腳霧大都在05~07時生成;圖中只反映霧的生成或消散的次數百分比,霧的生成或消散的次數無法體現出來;圖中山坡霧生成峰值時間比山腳約遲1小時,山坡霧消散峰值時間比山腳約遲2小時。答案C。
2. 據霧的形成條件可推知,下墊面增溫,霧滴蒸發;風速增大,將霧吹散;大氣層不穩定,水汽上傳,熱量下逆,使霧滴蒸發。這些都使霧持續時間縮短。山坡的霧持續時間長,說明霧消散慢,主要與山坡風力較小、氣溫較低、大氣層比較穩定有關。答案B。
題組9
(2019合肥二檢)某科教隊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區域,考察發現: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mm;地勢南高北低,高差較大;周圍岩石性質差異明顯。下圖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區域及沿ab兩地地形剖面,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 科考隊員發現圖中海岸山脈西部沿海地區大氣能見度常年較低,推測其形成原因為該地區( )
A. 常年高溫多雨,水汽較充足
B. 荒漠廣佈,沙塵暴多發
C. 沿岸寒流流經,水汽易凝結
D. 工業發達,霧和霾嚴重
2. 中央谷地沙丘數量較少,可能因為該區域( )
A. 南北高差大,長期處於侵蝕環境
B. 谷地較狹窄,沉積物分選性好
C. 西風強勁,搬運走沙質沉積物
D. 河流落差小,搬運來的泥沙少
3. P地與M地農業發展所需水份的主要來源分別是( )
A. 雨水 湖泊水
B. 積雪融水 地下水
C. 霧水 地下水
D. 冰川融水 河流水
答案:1.C 2.A 3.C
解析:
1、由圖中的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以判斷,該大洲為南美洲,其西海岸附近有寒流流經。寒流具有降溫減溼的作用,會使水汽凝結形成海霧,C正確。該地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多晴天,水汽較少,A錯誤;該地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風力小,沙塵暴較少,B錯誤;南美洲沙漠地區工業不發達,D錯誤。
2、由材料可知,該地地勢南高北低,高差較大,河流落差大,以侵蝕搬運作用為主,A正確,D錯誤;谷地地勢較狹窄,水流速度快,沉積物分選性差,B錯誤;由於山脈阻擋,該區域受西風影響小,C錯誤。
3、P地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多晴天,降水較少,附近有寒流流經,多海霧。故P地水分的主要來源是霧水。P地地處熱帶且海拔在1000m以下,沒有積雪;受中央谷地的阻擋,冰川融水影響小,D錯誤。
題組10
(吉林省2018屆高三10月階段性統一考試地理試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稱為世界的“旱極”。然而,“旱極”卻並不缺“水”,只是它以霧的形態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濱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霧籠罩。當地人在山坡上豎立6張大網,當霧穿過這張大網時,霧裡的潮溼水汽在細小的網眼凝結成水滴,積攢的水透過大網下方的水槽和輸水管流到一個蓄水桶力。每年這些捕霧網可以從霧氣中獲得2.4L水。儘管水量不多,但對於滴水如油的沙漠村莊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下圖為阿塔卡馬沙漠示意圖和捕霧網圖。
(1)簡述阿塔卡馬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原因。(6分)
(2)請從逆溫得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霧形成過程。(6分)
(3)該地“捕霧取水”的不利條件有哪些?(4分)
答案
(1)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炎熱十燥,蒸發旺盛;秘魯寒流給沿海地區帶來的降溫減溼作用;沿海離岸風強勁,加劇乾燥程度。
(2)智利西海岸大部分地段受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氣流下沉作用顯著,空氣乾燥;大陸岸外有強大的秘魯寒流流經,沿海空氣與寒冷水面接觸,下層冷卻,形成穩定的逆溫層,冷溼氣流無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維持大霧籠罩的形態。
(3)一年當中有100多天沒有霧,不能“捕霧取水”;氣候於旱,捕霧獲得的水容易被蒸發.水分損失大。
解析
1. 考點:影響降水的因素
從圖中可以看出,南迴歸線穿過阿塔卡馬沙漠,該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蒸發旺盛;氣壓帶、風帶南移時,該處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信風為離岸風,風從陸地吹來,加劇乾燥程度;同時,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魯寒流有降溫減溼作用,使阿塔卡馬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
名師點睛:
1. 秘魯沿岸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帶)的非地帶性分佈
秘魯沿岸(赤道附近大陸西岸)
主要原因是:
(1)秘魯寒流的降溫減溼作用。大陸岸外有強大的秘魯寒流流過,沿海空氣與寒流水面接觸,下層冷卻,形成了穩定的逆溫層,水汽只能形成霧,難以向上輸送成雲致雨。(2)安第斯山脈對東部暖溼氣流的阻擋(3)大部分地段處於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緣,氣流下沉作用顯著,秉性乾燥(4)盛行風向(東南信風)基本與海平面平行,不易使水汽抬升所以,秘魯在安第斯山以西的狹長沿岸地帶,溫和乾燥,成為熱帶沙漠氣候
2. 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洋流等。
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與季風)---宏觀因素
(1)氣壓帶、風帶:低氣壓帶控制區降水多,高氣壓帶降水少;西風溼,信風乾,而大陸東岸因信風來自海洋上,帶來水汽,降水較多;
(2)夏季風影響地區,暖溼多雨;冬季風影響地區,乾燥少雨。
地形:
(1)地形雨:迎風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注意:背風坡--乾熱風)
(2)地形型別:平原利於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閉,高原地勢高,水汽難進入
(3)山脈走向:與氣流方向平行,有利於水汽深入;與氣流方向垂直,阻擋水汽深入
海陸位置:
距海近,受海洋影響大, 水汽充足,降水多;距海越遠,受海洋水汽影響小,降水少。
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如城市雨島。
2. 考點:逆溫的形成和影響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降低,當大氣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就稱之為“逆溫”,逆溫出現時,大氣穩定,對流運動微弱。智利西海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氣流下沉,空氣溫暖乾燥;秘魯寒流流經,洋麵溫度低;沿海暖空氣與寒冷水面接觸,下層冷卻,形成逆溫層,冷溼氣流無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維持大霧籠罩的形態。
3. 在材料中找資訊:該地一年有200余天被大霧籠罩,但仍有100多天沒有霧,並且該地區蒸發旺盛,水分損失大。
題組11
(遼寧省瀋陽市高三2018-2019學年一模地理試卷)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湘西保靖縣的 “黃金茶” 氨基酸含量高 ,品質好,被譽為中國最好的綠茶之一。其豐富的氨基酸主要取決於光照強度 ,過高或過低的光照都不利於氨基酸的合成。“黃金茶”茶區四周環山 ,常年雲霧繚繞 ,進山道路崎嶇顛簸,農戶以小農經營為主 , 自家茶團分佈較為分散,茶葉多經過簡單加工後出售 ,年均收入較低。為改變此狀況,保靖縣採取 “公司+農戶+基地” 模式打造 “黃金茶” 因示範基地。公司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按保底價進行統一回收,與生產基地和農戶形成一體化經營的經濟共同體。圖 6 示意該茶區相關情況。
1. 簡要分析 “黃金茶” 產區雲霧繚繞的原因 。(8分)
2. 湘西地區氣候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推測該地氣候對 “ 黃金茶 ” 品質的有利影響 。( 6 分 )
3. 分析湘西茶農守 著 “ 黃金茶 ” 但收入較低的原因。(8分)
4. 評價保靖縣發展 “公司+農戶+基地” 模式的優越性 。(6分)
答案:
(1)(8 分)森林茂盛,水汽含量多;河谷地區,水汽充足;四周山地阻擋,水汽不易擴散;(此三點 每點 2 分,答出兩點即可得 4 分)。水汽沿山地爬升遇冷凝結成霧;夜晚氣溫降低,水汽易冷卻凝結;出現逆溫;風力較小(此四點每點 2 分,答出兩點即可得 4 分)。
(2)(6 分)(多雲霧天氣)光照強度適宜;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熱充足;地形阻擋冬季風, 凍害影響小;冬季溫和,利於茶樹越冬;山區地帶,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營養物質積累。(每點 2分,答出 3 點即可)
(3)(8 分)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道路崎嶇);生產規模小且分散(規模效益差),採收成本相 對較高;加工水平粗放(簡單加工),難以保證茶葉質量;產品(產業)結構單一(附加值較低);資訊閉塞,宣傳力度不足。(每點 2 分,答出 4 點即可)
(4)(6 分)公司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優選的良種,肥料等)和技術支援,有利於提高產品(茶葉) 質量和產量;公司穩定的訂貨,降低了農戶生產的風險;有利於提高農民收入和生產積極性(答出提 高農民收入即可);農戶為公司提供穩定的茶葉供應,有效地降低公司採購成本;有利於集約化經營, 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每點 2 分,答出 3 點即可)
解析:
個人解析(如有解析不周,請大家多指教)
現在的高考地理,除了考基本知識外,主要考查的是我們的地理思維能力(核心素養),如果在按以前“模板答題”“套路答題”,基本行不通,換句話你拿不了滿分。
在這裡我給同學們示範如何分析解答地理綜合大題,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我只是把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展示給大家,請大家參考借鑑。
1. 考點:霧的形成條件(大氣受熱過程)
老師做題的習慣是,先快速瀏覽圖文材料資訊,目的是當再次回到圖文資料找線索時,能知道關鍵詞或圖上重要資訊在什麼位置上(能迅速找到你要的文字和圖上資訊)。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第一步:解讀題意。
在解讀題意時,一定要“咬文嚼字”,除了注意主語或關鍵詞如“原因、條件、過程、措施等”,還要注意限定詞:是誰的原因?(雲霧繚繞的原因)特別是像地點、時間等限定詞,具有明顯的指向作用,也就是規定了你答題的方向。從第一題設問“簡要分析 “黃金茶” 產區雲霧繚繞的原因 。” 中,可以解讀出:主要說霧的產生原因(屬於成因類問題),但要注意限定詞黃金茶產區,說的是產茶區的霧,不是其他地區的霧;另外還有“ 雲霧繚繞”說明霧不易擴散,顯然說明風力小。
最後題幹解讀出的資訊是:霧的形成條件(水汽足、溫度低),雲霧繚繞是因為風力小。
第二步:在圖文中找對應的線索。
接下來根據解讀的資訊:霧的形成條件(水汽足、溫度低),雲霧繚繞是因為風力小。回到材料和圖中找出對應的文字線索和圖上線索。
文字中和霧有關的線索是“黃金茶茶區四周環山 ,常年雲霧繚繞”,說明被山包圍,處在山谷。
圖中和霧有關的線索(如圖)
該圖主要是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判讀地形型別(河谷、低山丘陵),再根據圖例可以找到黃金茶產區的具體位置(海拔在200米-400米左右,位於河谷地帶)。顯然在圖中找到的線索是:產茶區的霧主要在山谷靠近河流的地方。所以霧的形成原因跟山谷、河流有關。風力小也是和山谷有關。
溫馨提示:記住老師的話“圖例中必有答案,答案之一就在圖例中”。
第三步:題意與線索對接,用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分析作答。建立題幹資訊與圖文線索的聯絡,建構思維線索鏈。注意表述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專業術語)。
霧的水汽---山谷、河流:河谷地區水汽足,山地丘陵森林多,涵養水源。
霧的低溫---山谷:地形逆溫、山谷風形成的坡面上升氣流。
風力小---山谷:地形逆溫,四面環山。
2. 考點:農業區位條件(自然條件)、作物習性和品質問題。
由題幹:推測該地氣候對 “ 黃金茶 ” 品質的有利影響 。可知解讀出要從氣候角度(光照、熱量、水分)角度分析對黃金茶品質的影響。
還要注意限定詞“品質”即材料中說的:其豐富的氨基酸主要取決於光照強度 ,過高或過低的光照都不利於氨基酸的合成。顯然本題主要是重點闡述當地光照條件為什麼適合黃金茶的習性,以及其他條件都相對最優。
圖文材料中我們找到的線索是湘西(圖中有經緯度,還有地形)顯然當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山谷地區,所以熱量、光照、水分要從當地氣候、地形、還有云霧繚繞角度說明。
溫馨提示:記住老師的話“一般第一問的結論(雲霧繚繞),往往對下一問有幫助”,答案還要在上一問要點中找。
思維線索鏈建模----作物品質優分析模型:(建議收藏)
自然條件:
1. 氣候:
溫度---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積累;氣溫低,病蟲害少;積溫低,生長週期長,養分積累多。
光照---光合作用強
氣象災害---氣象災害少,有利於生長
2. 水源:水源充足;冰川融水礦物質多
3. 土壤:肥沃---化肥使用少;礦物質多,農產品中含量多
4. 環境條件:汙染少,病蟲害少
社會經濟條件:
1. 科技:培育良種(耐寒、耐旱、耐鹽鹼等)
2. 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處方農業、精確農業、環境優無汙染、化肥和農藥使用少或無。
3. 考點:影響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
分析湘西茶農守 著 “ 黃金茶 ” 但收入較低的原因。收入低從字面意思上可以解讀出一般情況是:產量低、品質差、不方便運輸,商品率低。該題要從材料文字中找線索。“黃金茶”茶區四周環山 ,常年雲霧繚繞 ,進山道路崎嶇顛簸,農戶以小農經營為主 , 自家茶團分佈較為分散,茶葉多經過簡單加工後出售 ,年均收入較低。
茶的品質好,材料中已經說明,這不是收入低的原因,應該是高的原因。從材料中可知收入低主要是:道路崎嶇交通不便;種植規模小,產量低,不穩定;加工粗放,產品附加值小。
4. 考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注意:這幾年的高考題,可持續發展思想在人文地理中考查的較多,但自然地理近幾年有些設問也是站在人地關係協調(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考查的。最終都要落實在人地關係上(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一般的模式是: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方面考慮,三者兼顧,這就是可持續發展。
該題題幹中:評價保靖縣發展 “公司+農戶+基地” 模式的優越性 。 主要說它發揮的作用。除了從三個效應方面分析外,還要注意第三問“收入低”角度來分析闡述“公司+農戶+基地” 模式的作用。
題組12
(2018-2019學年度武漢部分學校新高三調研考試)熱帶雲霧林是指潮溼熱帶地區市被持續性或季節性雲霧掩蓋的森林,主要分佈在氣溫較低,風力強勁,空氣相對溼度較大,雲霧出現頻率較高的狹窄海拔範圍內。甲示意熱帶雲霧林區雲霧成因,乙示意海南島熱帶雲霧林分佈,據此完成18-20題
1. 有關熱帶雲霧林說法錯誤的是( )
A. 陰天的夜晚水汽更豐富,霧出現的次數更多
B. 水汽沿著山體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降溫,凝結成霧
C. 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霧出現的頻率較旱季高
D. 熱帶雲霧林樹木矮小,植株密度大,附生植物豐富多樣
2. 僅從緯度角度推測,乙中三個取樣地熱帶雲霧林分佈的最低海拔由低到高排序,正確的(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3. 下列地區最可能出現熱帶雲霧林的是( )
A. 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
B. 美國境內的落基山脈
C. 中國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
D. 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
答案:1.A 2.A 3.A
本題考查世界山地、學生獲取資訊和運用資訊的能力
1. 陰天的夜晚大氣逆輻射作用強,大氣的保溫作用強,地面氣溫較高,不易形成霧氣,A說法錯誤。
2. 根據材料“主要分佈在氣溫較低、風力強勁、空氣相對溼度較大、雲霧出現頻率較高的狹窄海拔範圍內”可知,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熱帶雲霧林分佈的最低海拔越高,圖示三個取樣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序為①②③,則熱帶雲霧林分佈的最低海拔由低到高排序為①②③,A正確。
3. 由材料“主要分佈在氣溫較低、風力強勁、空氣相對溼度較大、雲霧出現頻率較高的狹窄海拔範圍內”可知,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地處熱帶地區,且山地海拔高,最可能出現熱帶雲霧林,A正確;美國境內落基山脈、中國境內喜馬拉雅山脈和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脈分佈地區緯度較高,水汽含量較少,不易出現熱帶雲霧林。
題組13
(甘肅省天水市一中2019屆高三地理上學期一輪複習第三次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奈米比亞沙漠瀕臨大西洋,沿岸海霧濃重。附近海域佈滿了各種失事的船隻及其它各種殘骸,被人們稱為“骷髏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淺灘上,卻棲息著數以萬計披著火紅羽毛的火烈鳥,使該地區顯得生機盎然。
材料二、奈米比亞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儲存著較原始的生活方式,終年不洗澡,也從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著黃油和香料的紅土塗抹在身上、頭髮上,被人們稱為“紅泥人”。
(1)分析奈米比亞沿海濃霧多而不散的原因。
(2)說明“骷髏海岸”形成的原因。
(3)簡析該地適合火烈鳥集聚的自然條件。
(4)從適應環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將紅土塗抹在身體上的原因。
答案:
(1)該地區位於熱帶地區蒸發旺盛,海洋水汽較多;水汽經過沿岸寒流流經洋麵受冷凝結成霧;副高下沉氣流使得霧不易擴散。容易形成逆溫現象,霧不易擴散。
(2)附近大霧瀰漫,能見度低;沿岸遍佈暗礁(部分地區暗流、湍流明顯);風力強,船隻容易失事;沿岸地區沙漠廣佈,極度乾旱,水資源嚴重不足,食物匱乏,使船員難以獲得必須的生活供給;該地為在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線上,過往船隻多。
(3)上升流(深層海水上泛)將深層海水營養物質帶到表層,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得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繁殖,火烈鳥食物相對充足,該地多淺灘,適合火烈鳥棲息。
(4)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可抵禦烈日暴曬;多晴天,晝夜溫差大,紅泥可以封閉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禦夜晚低溫);防止蚊蟲叮咬;透過擦紅泥可以除去身體上的汙物。奈米比亞地廣人稀,其西部沿海的奈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奈米比亞沿海濃霧多而不散的原因,可以從蒸發、水汽、洋流等方面回答。奈米比亞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儲存著較原始的生活方式,終年不洗澡,也從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著黃油和香料的紅土塗抹在身上、頭髮上,這樣做的原因可以從抵禦烈日暴曬、防止蚊蟲叮咬等方面回答。
解析
(1)奈米比亞沿海濃霧多而不散的原因,可以從蒸發、水汽、洋流及副高控制等方面回答。該海區位於南半球中低緯度大西洋東岸,海區廣闊,水汽充足。受離岸風影響,表層海水被吹離開陸地,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補償流。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經過,水溫低,有利於水汽凝結形成霧。
(2)被人們稱為“骷髏海岸”,是因為附近海域佈滿了各種失事的船隻及其它各種殘骸。失事船隻多的原因,主要從大霧、暗礁、大風、水源食物補給、船隻數量等方面分析。該海域附近大霧瀰漫,能見度低。沿岸遍佈暗礁,部分地區暗流、湍流明顯。受西風帶影響,風力強,船隻容易失事。沿岸地區沙漠廣佈,極度乾旱,水資源嚴重不足,食物匱乏,使船員難以獲得必須的生活供給。該地為在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線上,過往船隻多。
(3)鳥類集聚,主要是食物、棲息地。該地的上升流,將深層海水營養物質帶到表層,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得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繁殖,火烈鳥食物相對充足。該地多淺灘,適合火烈鳥棲息。
(4)綜合沙漠地區自然環境從抵禦烈日暴曬、防止蚊蟲叮咬、夜晚保溫、除去身上汙物等方面回答。
題組14
(2019年江蘇省鹽城市、南京市高考地理一模)2018年11月29日前後,江淮多地出現了持續的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足200米,在衛星雲圖上可見清晰的濃霧帶(白色所示)。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1. 下列因素中與此次濃霧形成無關的是( )
A. 冷空氣勢力弱
B. 空氣溼度大
C. 氣旋活躍頻繁
D. 大氣層結構穩定
2. 細心的朋友發現衛星雲圖上濃霧區中有許多“霧洞”,這些“霧洞”對應的地表最有可能是( )
A. 城市
B. 農田
C. 湖泊
D. 焚燒秸杆點
答案:1.C 2.A
解析:
1、霧在本質上是逆溫現象,空氣對流比較的弱,海拔較低處氣團溫度較低,而海拔較高處氣團溫度較高,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層結,導致汙染物難以擴散和對流,因此不可能是氣旋活躍頻繁,氣旋在本質上是低壓,盛行上升氣流。而逆溫難以盛行上升氣流。冷空氣勢力比較弱的情況下難以吹散大霧天氣。空氣溼度大時多溫差較小,水汽充足,水平氣壓梯度力小,因此風小,容易形成濃霧,ABD都和濃霧有關,選C。
2.霧洞說明在濃霧的區域這些地方的霧比較小,也就是空氣層結非常的不穩定,很容易產生對流現象。城市區域,因為受熱島效應的影響溫度較高,因此容易盛行上升氣流,不容易產生濃霧或者很快散掉,正確答案選A。農田,湖泊溫差較小不易產生對流現象。焚燒秸稈因為容易產生大氣汙染,固體顆粒物附著在空氣上,容易產生濃霧。正確答案選A,BCD錯誤。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