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心理壓力大、抑鬱……不是每個人的博士道路都一帆風順。不少人在讀博之後才發現自己似乎並不適合走這條路。
10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動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持續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其中強調最佳化培養過程,強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選擇。
畢業不一定是最終出路,不能繼續讀博的學生依舊還有其他的人生路徑可以選擇。
按時畢業,遙遙無期
博士生分流是指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術表現、研究能力和職業規劃等因素,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進行分流,引導他們轉向其他發展路徑,如轉碩、就業等。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就指出要“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暢通分流選擇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的可授予碩士學位”。
博士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其畢業難度和學術壓力尤為顯著。青塔對2018年到2023年全國博士預計畢業人數和博士實際畢業人數進行了統計對比,每年的博士預計畢業人數和博士實際畢業人數都有非常大的差值,超5成的博士生不能按時畢業。
畢業要求高、教育環境不適應、屢碰研究瓶頸、心理狀態不佳……延畢對於博士生來說早已不是鮮事。
今年11月份,成都理工大學釋出了《關於對2024超最長修業年限研究生擬給予退學處理決定的公告》,將5名學制3年的博士生退學。
9月份,華北電力大學對13名超最長學習年限全日制研究生給予退學處理,其中包含10名博士研究生;7月份,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擬對超過最長修業年限且不符合結業條件的25名雙證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其中包含7名博士研究生……2021年1月份,河海大學研究生院曾一次性對125名博士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
對於很多博士研究生而言,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並獲得學位,本身就是一種成就。
擴招之下,挑戰依舊
近幾年,我國博士持續擴招。2023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萬人,比上年增長10.29%。2013年,研究生招生61.14萬人,比上年增加2.17萬人,增長3.68%,其中,博士生招生7.05萬人。從2013到2023,10年的時間,招收博士生數量翻了一倍。
博士的數量增多不代表培養標準降低,擴招之下,博士生的求學之路或將面臨更多挑戰。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李鋒亮教授稱隨著博士生數量的增加,學術資源和就業機會的競爭可能會變得更加激烈;隨著學位授予單位加強對博士生教育質量的控制,博士生在各個培養階段都將面臨更為嚴格的考核。這些因素無疑會增加博士生的心理負擔、學業壓力、學術壓力、經濟壓力,以及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就業壓力。
“讀博就是一場和不確定性的鬥爭。” 齊威是北京某“雙一流”高校計算機專業的2018級直博生,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的採訪時,他這樣說道。5年制的博士,齊威已經讀了7年。最新一篇被接收的論文,他寫了三個月,投稿卻投了一年。實驗結果不確定、導師意見不確定、論文發表不確定、還有未來就業不確定。他每天能確定的,只有離畢業還差多少篇論文,以及手裡的橫向課題還有多少字的方案要寫。
像齊威這樣苦於畢業的博士研究生還有很多,不管是基於為讀博困難的學生提供其他發展路徑的考量,還是基於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的需求,博士分流的必要性日益顯著。建立靈活、人性化的博士分流機制,為博士生提供更多樣化的人生選擇,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
分流探索,直面阻礙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在《科學網》的採訪中提到,要提高博士生質量,就要讓有能力、動機強的博士生繼續攻讀,讓能力差、動機較弱的博士生離開讀博的軌道。近年來,博士生分流制度在中國逐漸受到重視,部分高校開始探索實施分流機制。
不難看出大部分高校最多都給予博士生2-3次考核機會,不透過者將面臨延期、博轉碩、轉專業、換學科、專業學位、肄業、結業或退學等分流選擇。
分流制度在不斷完善,但目前國內高校實行博士生分流制度時仍會遇到很多阻礙,陳洪捷提到過有學生主動提出分流轉為碩士,但是導師不同意放行,原因是學生讀博士週期長,能夠為導師的課題產出作出貢獻。在導師將博士生視為科研勞動力的情況下,博士生的分流面臨來自導師的阻力。
此外,李鋒亮指出,分流制度目前單就制度的文字而言是閉環的,目前的堵點還在實施上,而之所以實施不通暢,主要是分流博士生的選擇項不多。很多博士生認為如果自己不繼續攻博,僅拿一個碩士學歷將大大降低就業市場競爭力。因此,接下來的探索重點是增加被分流博士生的“多向選擇”。
對於這場和不確定性的鬥爭,策略和結果不僅受學校博士培養機制的影響,也取決於個人的堅韌與智慧。期望各高校日後能推出更加合理多元的分流機制,完善對博士和導師的培養方案,同時鼓勵每位博士生在面對挑戰時,能夠理性地評估自身的學術進展和職業規劃,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大路走盡還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數不盡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