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衝鋒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徵程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東教育系統牢記囑託,砥礪奮進,努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當好“排頭兵”、做出新貢獻。山東省教育廳新媒體矩陣推出“教育強國 奮鬥有我”專欄,展示山東教育系統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今天,“教育強國 奮鬥有我”專欄透過圖文、影片講述了“教具達人”王瑞昌老師的故事——
教具,是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一把“利器”。淄博市高新區退休高階教師王瑞昌從教的38年間,不滿足於“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緊隨國家教育技術變革的步伐,先後研製了100多種教學用具,其中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具達人”。
在王瑞昌的家裡有一件用高粱稈製作的教具,被他珍藏了40多年,幾次搬家都沒捨得扔掉。每當在課堂上講授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知識時,王瑞昌就會拿出這個自制教具進行演示,這也是所有教具裡最老的一個。
對王瑞昌而言,這幾根看似普通的高粱秸稈,卻成為他教學生涯的重要起點。1985年,高中畢業的王瑞昌成為一名民辦小學教師,年輕的他熱情滿懷,卻在課堂上遇到了“坎”:受限於當時的條件,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幾乎就是一名鄉村數學教師的全部“家當”。面對小學生們較為薄弱的抽象思維能力,如何使數學課變得易於理解,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番琢磨後,王瑞昌找來幾根高粱秸稈,做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件教具,這一創新之舉,讓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新的教具在課堂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驚喜的眼神,給了王瑞昌巨大的鼓舞。從此,他毅然踏上了自制教具的道路,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只要孩子們學習遇到障礙,心靈手巧的王老師總能做出相應的教具來幫助孩子們跨越知識的鴻溝,讓學習之路變得更加順暢、有趣。
除了數學,王瑞昌後來還教過科學課、勞動實踐課以及初中的化學課等。凡他教過的課程,都有自制教具,且取材十分廣泛,從玉米秸稈、爆米花桶、礦泉水瓶到冰糕棍,看似普通的東西,在他的手裡都能變廢為寶。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教育技術進入了以“幻燈、投影、無線電”為載體的“電化教育”多媒體技術階段,藉助這些技術,王瑞昌自制的教具也逐漸升級。
從教38年間,王瑞昌製作了100多件教具,兩次獲得國家級比賽一等獎,取得了4項發明專利,在他帶動下,周圍很多老師也開始動手製作教具。
進入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等技術的興起,資訊化技術開始廣泛融入教育教學中,這也對廣大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挑戰,王瑞昌積極學習各種新技術,並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憑著這份敬業和鑽研精神,王瑞昌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教育故事。
宣告
本文來源於山東教育釋出、淄博市教育局。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釋出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影片
一經採用將獲得線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