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現代教育報社聯合北京市平谷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舉辦2024“現教沙龍”,圍繞“凝心聚力,共促平谷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共話教育高質量發展。來自平谷區8所學校的黨政正職分別從“如何激發教師活力,更好最佳化教育生態環境”“如何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如何創新實施五育並舉,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等不同角度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平谷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陳運健,平谷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劉亞東、王宇,現代教育報社副總編輯冉陽、郝彬、李繼君等出席沙龍活動。
加大優質資源供給
深化區域教育改革
陳運健
平谷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
一年來,平谷教育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正穩步向前、向上發展。圍繞高大尚平谷建設,平谷區教委積極推進重點工作落實,透過深化與優質教育資源合作、大思政一體化課程實施、無體育不教育改革行動等,助力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平谷區加強了與北京教育學院、北京教科院及海淀區教委的對接,引進中關村第二小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同時,與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合作成立“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平谷學校”,打通中高銜接、職普融通的新賽道。此外,還引進了北京育英學校承辦的市建共管學校——北京市平谷區國農港學校,目前正全力推進前期工作,力爭2025年初動工建設,預計2026年9月建成投用。
平谷區持續開展的“近光講堂”活動現已舉辦32期,線上線下累計觀看人數達40萬人次。講堂邀請了翟志剛、白巖松、鄧亞萍等嘉賓與師生近距離交流,同時還面向內蒙古自治區全域學校、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部分高中直播。講堂內容納入跨學科考試命題庫及教師基本功大賽考試命題庫,豐富了教學情境和命題素材。
體育教育方面,全區開展了“陽光·樂跑”五公里行動,堅持用校長領跑、老師陪跑、家校樂團跑等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啟動體質測試薄弱校和薄弱項提升行動,並於今年暑期在全區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開放體育設施,現在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顯著提升,“小胖墩”“小眼鏡”數量逐漸下降。
為了推進數字教育賦能,平谷區正在研究推進全區教育數字化平臺方案,透過“雙師課堂”、AI賦能教學等核心業務場景的應用,探究教育數字化新模式。目前,平谷區已有兩所學校成為北京市智慧校園,下一步將持續提升全區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
平谷區鞏固深化“雙減”成果,引導各中小學校統籌考慮課程設定與課間活動設計,突出學校課程特色,鼓勵各學校根據自身特色和學生需求,落實“一校一品”,讓課間真正“活”起來。
下一步,平谷區將繼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做好集團化辦學及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最佳化“1﹢3”貫通培養實驗校數量及規模。立足區域優勢,與優質社會資源深入合作,開展特色教育、產教融合聚能發展、勞動教育聚智創新等。與高校及中學優質校合作,透過資源共享、教師交流、教學研討等方式,促進平谷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楊建華
平谷區第五中學校長
為激發教師隊伍的內生動力,我校多措並舉,致力於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專業化隊伍。師德建設是首要任務。我校以“塑師德風範守教育初心”為宗旨,開展“涵養高尚師德,做新時代好教師”系列主題活動,學習職業道德規範,簽訂師德承諾書,強化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營造公平公正環境,我校實施雙積分評價制度,完善考核制度,確保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公平公正。透過表彰優秀教師、班主任等,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讓教師在職業成長中獲得認可。
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我校加強教研組建設,以教研組長為學科領袖,備課組為基本實施團隊,骨幹教師為中堅力量,強化教學實踐和研究的氛圍。透過“三大平臺”和“三大工程”,推進校本教研,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師們藉助平臺展示自我,收穫頗豐,論文、課例、榮譽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
針對新教師,我校實施“六一行動”,透過制定規劃表、閱讀專業書、選擇師傅帶、領導包乾、精備亮相課、撰寫反思錄等措施,助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目前,新教師亮相課、研究課等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教研氛圍熱烈,新教師成長迅速。
打造“家園文化”
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王立立
平谷區第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
營造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是最佳化教育生態環境的首要任務,學校透過黨建領航、團結協作、人文關懷和參與管理等方式,打造出一個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家園文化”,讓教師感受到歸屬感和溫暖。
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支援同樣重要,學校搭建多層次的培訓平臺,根據教師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類培訓:對於新手教師開設“青年教師成長營”,側重於教學基本功的培訓,如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等;對於中青年骨幹教師創辦“卓越教師計劃”,為他們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科前沿知識培訓、教育科研方法培訓等,助力他們向專家型教師邁進。
同時,學校建立師徒結對幫扶機制,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指導年輕教師,實現教學相長。此外,學校還協助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提升專業素養。
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也是激發教師活力的重要手段。我們需要完善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綜合考慮教師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師德師風等多方面因素。透過課堂觀察、學生問卷、教師自評、同行互評等多種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
“一核兩翼三環”
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
曹豔軍
平谷區第一幼兒園園長
近年來,我園實施了“一核、兩翼、三環”舉措,旨在激發教師活力,促進保教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核”即黨建引領為核心,激發教師內驅力。我園透過“三融入育人”模式,將黨建與隊伍建設、德育課程、家園共育深度融合,營造“一盤棋”育人環境。藉助師德師風主題教育、“雙積分”評價激勵等專題活動,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政治素養,激發內在動力和潛能。同時,透過家園共育平臺,搭建家園溝通橋樑,共同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兩翼”為研訓提能與評估導航,建立教師專業自信。我園精準定位教師成長需求,制定分層研訓計劃,構建學研訓一體化平臺,提供全方位專業支援。透過同伴工作坊、外出觀摩學習、專家入園引領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完善自主遊戲自我評估及過程評估機制,助力教師理解自主遊戲,推動課程改革。
“三環”則聚焦於營造關愛、公正、互助的團隊氛圍。我園實施“健康守護計劃”,關注教師身心健康,開展健康檢查、微講座等活動,為教師保駕護航;構建公正的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堅持民主擇優、人人平等原則,增強工作透明度,形成風清氣正的園所文化;推行“網格化互助小組”,透過領導幹部助力小組、骨幹力量幫教小組、黨員群眾互助小組等形式,增強教師凝聚力和向心力,強化團隊精神。
微視角切入
讓思政課觸及學生內心
賈國雲
平谷區山東莊中學校長
作為一所鄉村學校,我們堅持以微視角切入,大視野呈現,讓思政課真正觸及學生內心。在校內,我們舉辦“六節”活動,即“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英語節、讀書節、合唱節”,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校外,我們結合區內外資源,開發了一系列特色體驗活動課程,如紅色教育基地研學、軒轅文化歷史研學等,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深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我們以“近光講堂”為契機,找到大思政課的“小切口”。今年4月,學校正式啟動“沐光而浴,逐光而行——追光微講堂”系列活動。每月邀請學生、教師和家長圍繞自己欣賞敬佩的人物進行講述,從董宇輝到馬龍,從章均賽到汪文斌,榜樣們的故事激勵著學生們向真、向上、向美、向正。
家校協同育人也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一環。我們透過家長學校進行微話題培訓。本學期的培訓主題圍繞“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為主題,引導家長用心去陪伴,做一個高層次的家長。
此外,我們還邀請心理指導教師為家長講授育兒知識,呼籲家長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溫暖且充滿正能量的成長環境。
我們以“近光講堂”為契機,找到大思政課的“小切口”。今年4月,學校正式啟動“沐光而浴,逐光而行——追光微講堂”系列活動。每月邀請學生、教師和家長圍繞自己欣賞敬佩的人物進行講述,從董宇輝到馬龍,從章均賽到汪文斌,榜樣們的故事激勵著學生們向真、向上、向美、向正。
家校協同育人也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一環。我們透過家長學校進行微話題培訓。本學期的培訓主題圍繞“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為主題,引導家長用心去陪伴,做一個高層次的家長。
此外,我們還邀請心理指導教師為家長講授育兒知識,呼籲家長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溫暖且充滿正能量的成長環境。
跨學科整合
打造“職業味”思政課
武靜宇
平谷區第四小學校長
我校精心設計思政課,搭建思政課教學“共研、共享、共建”平臺,採用同上一節思政課的形式,推出了系列精品課,充分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同時,挖掘各學科的思政元素,形成協同效應。在語文課上,紅色文化主題與語文要素相融合;英語課上,孩子們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音樂課上,紅色歌曲引導學生深化愛國情感。這些課程不僅傳授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價值觀。
為了讓思政課更具實踐性,我們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利用地域紅色資源,開展校館、校地合作,讓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感受革命精神。清明祭英烈活動、參觀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基地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黨的光輝歷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深化對家鄉歷史的認識和自豪感。
我校還積極探索跨學科整合課程,開設系列有“職業味”的思政課,讓學生化身“小小打工人”,體驗廚師、記者和設計師等不同職業的特點,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好習慣,併為自己將來的職業埋下夢想的種子。職業初體驗不僅讓學生深刻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還鍛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及交往能力。
開發校本課程
助力五育見實效
王文彥
平谷區第三中學校長
平谷三中堅持五育並舉。德育方面,學校透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主題班會、紅色文化之旅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道德真諦,培養責任擔當。
我校開發了體育方面的校本課程,並將體育知識融入學科課程,開展跨學科學習。每天上下午各30分鐘大課間,我校開展五公里樂跑,利用課後服務時間,為學生提供多項運動專案。此外,我校共開設了12個體育社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社團文化。
科技教育方面,學校邀請多位科學家進校園開展講座,普及前沿科技知識。同時,開發豐富多彩的科技校本課程,如機床製作、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等,讓學生在有趣的科學實踐中提升創造力和自信心。校園科技節更是成為學生展示科技才華的舞臺。
學校注重美育工作的實施。在開設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組建誦讀、舞蹈、管樂等藝術類社團,讓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收穫成長的喜悅,學校也因此獲評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校。
學校從校園、家庭、社會三個層面深化勞動教育,透過開設勞動課程、組建勞技社團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穫的快樂,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品質。
多元融合
開設“舞蹈﹢特色”課程
阿依古再力·努爾丁
北京綠谷小香玉藝術學校黨總支書記
北京綠谷小香玉藝術學校擁有一支由16名全職藝術教師組成的強大團隊,他們均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一流藝術院校,為藝術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師資保障。2014年,我校金帆舞蹈團的成立,不僅實現了平谷區金帆史上的零突破,更標誌著我校藝術教育邁上了新的臺階。
為了創新實施五育並舉,我校構建了“精細協同,規劃分明”的管理體系,為舞蹈團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課程設定上,我們推行“多元融合·聯動建構”模式,不僅開設了戲曲、臺詞、表演、武術、舞蹈、聲樂、器樂等豐富多樣的藝術課程,還巧妙地將藝術教育融入其他學科,創新了“舞蹈﹢思政”、“舞蹈﹢戲曲”等特色課程,實現了藝術與思政、藝術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我校金帆舞蹈團的原創作品《少年木蘭志》透過講述花木蘭的故事,展現了孩子們的堅毅勇敢和愛國情懷,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
我校透過多種形式將藝術教育資源下沉至全區乃至跨區域,促進了藝術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與共享。同時,我校還選派優秀教師赴河北開展定點支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教育共享與精準幫扶的理念。
創新“快樂課程”
最佳化教學架構
於秀娟
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平谷分校校長
一師附小平谷分校透過創新“快樂課程”,落實五育並舉,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夯實基礎。學校圍繞科研引領,實施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校本化。在課程教學整合架構、最佳化設計方面,學校依託課題開展改革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學校創立“潤心思政”主題課程,從低年級的“認識家鄉——潤鄉情”到中高年級的“建設家鄉——潤心行”,再到素養展示中的“走出家鄉——育國心”,全方位豐富學習資源,創設實踐活動,構建整體育人方式。
在學科課程方面,學校注重趣味實踐,透過遊戲化、專案化、說寫結合、勞動崗、藝術類等多種方式,啟智提能。例如,開展各學科遊戲化課程設計,實施專案式學習,進行時事述評研究,設立校園勞動崗和家務勞動卡,舉辦藝術比賽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論中學、練中學、賽促學。
此外,學校還創設了拔尖培養特色課程,定項培優。透過豐富多彩的學科節課程,傳承文化的三尋課程,以及因材施教的社團課程,培養學生的特長和創新能力。本學年學校共47個社團,重點打造藝術選修和體育拓展課程,實行雙向互選的方式,滿足學生不同需求。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韓衝
攝影:付磊
編輯:韓衝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