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土壤,你瞭解多少!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
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各種各樣的土壤覆蓋著。不同的土壤型別對農業、植被、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生活都有著重要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黑土、黃土、紅土和紫土,這些不同顏色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它們的特點是什麼?它們分別適合什麼樣的植物生長?
今天,從地理的視角出發,跟浩老師一起來探索這些土壤的奧秘吧!
土壤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在討論不同顏色的土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土壤會有不同的顏色。土壤的顏色主要是由其所含的礦物質、植物殘體和有機物質的不同而決定的。
每種土壤中不同的成分會影響它的顏色,比如:
黑色土壤往往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如腐殖質),這使得土壤非常肥沃。
黃色土壤通常是由於鐵和鋁的化合物在土壤中占主導地位,給土壤帶來了黃色或棕黃色。
紅色土壤的主要特點是含有大量的氧化鐵,氧化鐵給土壤染上了紅色。
紫色土壤則通常含有較多的某些特殊礦物質,通常是在氣候條件和化學作用下形成的。
現在,讓我們一一走近這幾種常見的土壤,瞭解它們的特性和用途。
黑土——肥沃的“大地之母”
黑土是土壤中非常肥沃的一種型別,常常呈現出深黑色或深棕色。黑土的形成與大量有機物質的積累密切相關。這種土壤通常位於氣候溼潤的地區,適合植物生長,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優質土壤。
黑土的特徵:
高有機質含量:黑土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質,是動植物分解後留下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為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保水性強:黑土的保水能力很強,適合植物生長,尤其是水分需求較大的作物。
肥力高:由於豐富的有機質,黑土的肥力非常高,是世界上最適合耕種的土壤之一。
黑土的分佈:黑土帶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東北地區。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就有廣泛的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之一。
黑土適合種植的作物:由於黑土非常肥沃,適合種植多種作物,如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
黃土——中國的“黃土高原”
黃土是一種呈黃色或黃褐色的土壤,主要分佈在中國的黃土高原地區。黃土的形成與風力作用有關。數百萬年來,風將沙塵從乾旱地區帶到黃土高原,經過長期的積累和風化作用,形成了厚重的黃土層。
黃土的特徵:
含有大量細小顆粒:黃土中的顆粒非常細小,主要是風化作用形成的細沙、粉塵等。這使得黃土具有很強的透水性。
易受水土流失影響:由於黃土層疏鬆,容易受到風蝕和水蝕的影響,導致土壤流失。
肥力較低:相比於黑土,黃土的肥力相對較低,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工施肥。
黃土的分佈:黃土高原是黃土的典型分佈區,位於中國西北部,跨越陝西、山西、寧夏、甘肅等省份。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之一,但由於水土流失問題,農業生產面臨許多挑戰。
黃土適合種植的作物:黃土地區的土壤一般適合種植耐乾旱的作物,如小麥、玉米、紅薯等,但由於土壤肥力較低,農業發展需要依賴水利灌溉和施肥技術。
紅土——熱帶地區的“炙熱之土”
紅土是另一種常見的土壤型別,它的顏色通常為紅色或橙紅色,主要因為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氧化鐵。紅土多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方氣候溫暖、溼潤,適合植物的生長。
紅土的特徵:
富含鐵和鋁:紅土中含有豐富的氧化鐵和氧化鋁,給土壤帶來了明顯的紅色。
酸性較強:紅土通常呈現較強的酸性,這對某些植物來說可能不是很有利
排水良好:紅土顆粒較大,排水效能較好,因此適合那些不喜歡積水的植物。
紅土的分佈:紅土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是在東南亞、南美洲的亞馬遜流域、非洲的剛果盆地等地。中國的海南島、雲南、廣東等地也有一些紅土分佈。
(圖片源自fkl0117.blog.163.com,略有改動)
紅土適合種植的作物:由於紅土地區的氣候炎熱,適合種植耐熱的作物,比如甘蔗、咖啡、橡膠、可可等經濟作物。此外,紅土也適合種植一些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芒果等。
紫土——神秘的“紫色土壤”
紫土是一種相對較少見的土壤,通常呈紫色或紫紅色。紫土的形成與該地區的氣候、岩石和礦物成分密切相關。紫土在一些特殊地區比較常見,如中國的四川盆地和西南地區。
紫土的特徵:
礦物質豐富:紫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鉀、鈣、鎂等元素,這使得它具有一定的肥力。
土質疏鬆:紫土的顆粒較大,通氣性和透水性較好,適合一些需要良好排水的作物生長。
土壤酸鹼度適中:紫土的酸鹼度適中,適合多種植物生長。
紫土的分佈:紫土主要分佈在中國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這些地區的紫土常常出現在山區或丘陵地帶。
紫土適合種植的作物:紫土地區由於土壤的礦物質豐富,適合種植水稻、茶葉、柑橘、葡萄等作物。
從黑土到紫土,每一種土壤都有其獨特的形成原因、特徵和適用範圍。土壤的顏色、質地和肥力直接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以及農業的生產。瞭解這些土壤的特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觀,並指導農業生產、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決策。
無論是黑土的肥沃、黃土的乾旱、紅土的熱帶氣候,還是紫土的特殊礦物質,每種土壤都代表著地球不同地區的生態特徵。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能更好地瞭解這些“色彩斑斕”的土壤,認識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做一個更有地理視野的人!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地理知識,關注我,每天學習一個地理故事。
等你哦!
什麼是岩石圈?岩石圈的岩石是一模一樣的嗎?岩石都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就隨著小編一起來探討岩石的奧秘吧
01
岩石圈
岩石圈的範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我們生活在岩石圈上,岩石圈的一切皆與人類息息相關。
02
岩石分類
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型別。
“老實巴交巖”——岩漿岩:岩漿岩由岩漿冷卻而成,冷卻過程中,其性質不會發生改變,老實本分的。當其“突破”地表,噴湧出的岩漿超過地表而形成的岩石,叫做噴出巖。噴出巖疏鬆,常有氣孔。以玄武岩為代表。
沒有“突破”地表,噴出的岩漿被攔在地表下而形成的岩石,叫做侵入岩。侵入岩堅硬緻密,以花崗石為地表。也正因為花崗岩的堅硬,被廣泛應用於建築材料。
“虐文主角巖”——沉積岩:被“現實傷的遍體鱗傷”的岩石(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風化、侵蝕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等碎屑物質。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後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不斷堆積形成了沉積岩。由於沉積岩的這種特性,在未發生地層偏轉的情況下,岩層越靠下,時間越古老。且岩層中常常含有好寶貝——化石。岩層的年代就是化石的年代。
沉積岩以石灰岩為代表
“長袖善舞巖”——變質岩:已經生成的岩石,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立馬改頭換面(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地殼中原有岩石的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而形成新的岩石),改變了自己的成分和性質。例如石灰岩轉為大理岩,花崗岩轉為片麻岩。
當然,不同的岩石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領地,沉積岩多形成於地表環境,石灰岩多形成於海洋環境,砂岩和頁岩形成於陸地湖泊環境。變質岩是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多形成於地下深處,靠近岩漿活動。因此在噴出巖和侵入岩的周邊往往有變質岩的產生。
03
三類岩石的相互轉化
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三者可以互相轉換,這種轉化被稱為岩石圈的物質迴圈。
地球內部的岩漿,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我的世界玩家上大分】。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傷害成碎屑物質,並經過內心自愈【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已經生成的岩石,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放棄了自我【發生成分和性質的改變】,形成變質岩。各類岩石在地下深處發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漿。如此週而復始,形成一個完整的岩石圈物質迴圈過程。
其過程大約如下圖↓
判讀技巧:
①岩漿:“可回收迴圈利用物質”,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②岩漿岩:“霸道總裁的小嬌妻”,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③“老狐狸”的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沉積岩和變質岩內心OS:so?
注:沉積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積岩。
04
岩石圈物質迴圈的意義
①岩石圈的物質迴圈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質迴圈之一,在這個迴圈過程中,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如果沒有這樣的物質迴圈,就沒有地球上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也就沒有工業革命,更沒有當今世界的機器、資訊時代,那我們也就沒有手機了……】
②改變了地表形態,塑造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如果沒有這樣的物質迴圈,那麼地球上的景觀將會千篇一律,毫無趣味】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③實現了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並促使自然環境不斷演化。
05
地層的時間順序判斷
在未發生地層偏轉的情況下,底部地層的年代較為古老,頂層底層的形成年代較晚。而如果存在有侵入岩和噴出巖的情況下,破壞的岩層年代新,被破壞的岩層年代老。
【例題】1.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佈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圖b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岩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 )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Ⅰ、Ⅱ D. Ⅲ、Ⅱ、Ⅰ
【答案】B
【詳解】圖中Ⅲ岩層為上覆新形成的沉積岩層,故Ⅲ岩層最新;該觀測點觀測內容為向斜兩翼中的東翼的地層關係,根據向斜岩層中間新兩翼老可知Ⅱ岩層較Ⅰ岩層老。故選B。
【例題】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2. 地質構造和岩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3.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2. B 3. B
【解析】
2. 沉積岩層下面的沉積早,乙處岩層有明顯位移,圖示地質構造中,乙斷層形成最早。斷層形成後,受外力侵蝕,形成侵蝕面,再有沉積層形成,然後岩漿侵入,形成丙岩層。此後又受外力侵蝕,形成侵蝕面,再有新的沉積層甲形成。地質構造和岩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是乙丙甲,B對。A、C、D錯。
3. 沉積岩層在形成時是水平岩層,圖示在地質演化過程中,乙斷層形成前,岩層傾斜,說明有褶皺形成。甲岩層上面相鄰岩層也是傾斜的,說明甲岩層及其上面沉積岩層形成後,又受擠壓,形成褶皺。圖示形成褶皺次數是2次,B對。A、C、D錯。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