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又有了新變化!
前段時間,吉林省推出了“3010”政策:
在縣級以下基層學校任教滿30年,且現仍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 受聘一級教師崗位滿10年,且滿足申報高階教師基本條件; 經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評審,可直接認定高階教師職務,透過比例保證100%。
也就是說符合“3010”條件,教師可直接評定高階職務,也可參評正高階職務。
這一訊息,明顯利好一線教師。
一線教師職稱評審終於有盼頭了!
教師評職稱,
箇中滋味誰人知?
眾所周知,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
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結構中,職稱工資所佔比例很大。
職稱越高,工資也就越高。
然而,評職稱也一直以來都是一線教師心頭的痛。
我有一個親戚,一個鄉鎮的小學老師。
現在已經年近四十歲,目前依然是二級。
因為學校沒有職數,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晉級。
學校裡像他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有許多將近退休的老教師也仍然是初級職稱。
她說:“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有一些教師帶著遺憾辦理了退休手續。”
在一些社交平臺,一搜“教師職稱”話題,評論區滿是老師的心酸。
近些年來,因為教師職稱評定引發的鬧劇更是不少。
焦作一女教師舉報學校職稱評選有黑幕;
遼寧大連某中學將獻血與教師評職稱掛鉤;
為了職稱評審,河南一女教師和校長在校會上互罵互毆……
還有不少教師因評不上職稱選擇妥協,甚至退出教師行業。
一教齡26年的老師放棄評職稱,乾等直轉; 河南省80後女教師19年教齡,僅二級教師職稱,無奈辭職…
關於教師職稱評聘,見多了太多老師憤懣不平,心酸滿腹。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這是很多教師對職稱的深刻感悟。
毫無疑問,教師職稱已成為老師職業之痛。
評職稱真的難,
究竟難在哪裡?
◆名額緊缺,只能靠等
僧多粥少,一直是職稱評定的老大難問題。
山東一位中學教師說:“學校老師700多人,中級名額一年兩三個,高階名額只有一個,排隊等中級的老師有100多人,等高階的有300人,幾乎看不到希望。”
明明一些老師已經符合了條件,但就是好幾年都等不來一個名額。
正因為有“名額”的限制,導致每年“職稱評級”的競爭都十分激烈。
◆評審條件,教學論文
在教師職稱評審眾多條件中,被認為與教育教學關係不大,但現階段成為教師晉升職稱“卡硬骨”的就是論文。
不少地區的學校在晉升中高階職稱的條件有:必須要有兩篇論文,且必須在省級或者國家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字數要求為2000字以上。
但寫教學論文,是需要花老師很多時間的,且會寫論文的老師不一定教得好,而教得好的老師又不一定會寫教學論文。
◆潛規則多,職稱不公
教師評職稱“痛”在哪裡?存在不公平現象。
因為評職稱必須要透過學校領導的審批,只要和領導沒搞好關係的,大多是評不上職稱的。
有老師無奈道:“沒有關係,80%評不上。”
◆論資排輩,退多補少
教師評職稱需要論資排輩,退休一個補一個。
但由於一些地方職稱評定採取"退多補少"的政策,導致老師評職稱更難了。
湖南一所小學校長說:“我們學校高階職稱的比例是70%,但規定要求比例是50%,超過了就不分指標了,導致有段時間我們學校連續5年都沒有指標。”
所以,職稱評定期間,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
“老年教師掉淚,中年教師哽咽,年輕教師無語。”
教師職稱評審,
多次迎來好訊息!
中小學教師苦職稱久矣。
試問,如果讓老師長期處在一個只有付出沒有回報,辛苦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誰還能安心教學呢?
為此,相關部門出手調整治理了。
《新教師法》規定:降低教師評職稱標準,評職稱將不再受崗位比例限制。
國家出臺新政策:增加農村教師職稱名額。
目前多地也已經最佳化教師職稱評聘制度。
比如福建,大幅提高評審和推薦名額,高階教師名額增長近50%。
比如山東,直接將教師職稱和教齡掛鉤。
在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的鄉村教師可以申請中級職稱,服務20年以上的教師可以申請副高階職稱。
再比如陝西,宣佈實行教師職稱晉升“多軌制”。
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現象;
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實行分類分層評價,分別設定評價標準;
對長期在鄉村基層一線工作的中小學教師採取“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辦法考核認定鄉村高階職稱。
除此之外,廣東省教育廳最新發布了《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
其中規定長期在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農村工作的基層中小學教師,高階教師職稱可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
因為地區的不同,具體的政策也就不同。
但是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教師評職稱的難度。
這是對教師的一種鼓勵,也是安定教師的“軍心”。
讓老師安心教書,
教育才會真正
回到良性軌道
還記得姚燕燕老師嗎?
她曾親自發布了一條好訊息:她終於成功晉升為副高階職稱!
姚燕燕老師含淚表示:
“這個職稱評的太不容易了,整整九年時間。 當在官網上真真切切看到‘姚燕燕’三個字的時候,瞬間淚目。 有喜也有悲,這一路走得太過艱辛。”
有人說姚燕燕老師是幸運的,歷經九年終於評上了高階職稱。
可在現實中,還有千千萬萬像“姚燕燕”一樣的老師,他們自身能力達標,卻遲遲評不上職稱,以至於讓不少教師心灰意冷。
老師們兢兢業業,不能因評職稱而寒了心!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教育離不開教師的付出。
教師的榮辱與興衰,關係著教育的前途和命運。
善待教師,就是善待教育。
讓老師安心教書,才是最好的教學改革。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番話:
“教師職稱評比,是用來激勵老師的,而不是阻礙老師的。 我們都應該明白,教師是學生成才的保障,教師是國家昌盛的基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師職稱改革勢在必行!
提高教師待遇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