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布里斯班:東臨太平洋,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被譽為“陽光之都”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轉向西北方向,經過馬來群島,跨過赤道來到北半球的菲律賓群島,來介紹城市系列文章的第五十六篇,馬尼拉:東西方文明共存融合的菲律賓首都,被譽為“亞洲的紐約”。
馬尼拉:中西融合的菲律賓首都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首都,菲律賓是一個地處東南亞的群島國家,位於東南亞的東北部,在我國的東南方向,國土的主要組成是菲律賓群島,共有大大小小七千多個島嶼,國土總面積約為29.9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兩個山東省的面積大小。在菲律賓眾多的島嶼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呂宋島,面積約為10.99萬平方千米,約佔菲律賓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馬尼拉在東南亞的位置圖
生活在呂宋島上的人口超過5700萬,也就是說菲律賓有一半人口都生活在呂宋島上。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就位於呂宋島的西南部的馬尼拉灣東岸,馬尼拉所在的海岸是一個優良的港灣,港口條件優越,馬尼拉是菲律賓最大的港口。馬尼拉位於巴石河下游,14個區中有7個區在該河北岸,另有6個區在該河南岸,而馬尼拉主城區則橫跨巴石河兩岸,透過六座橋連線兩岸的城市。
菲律賓主要港口分佈圖
菲律賓馬尼拉港
巴石河連線貝湖和馬尼拉灣,總長度約為25千米,航運價值並不是很高。不過,馬尼拉市區以巴石河為中心拓展布局,1976年菲律賓政府定把馬尼拉、奎松、卡洛奧坎、帕薩伊4個市和馬卡蒂等17個市鎮,組成馬尼拉大都會,也就是國家首都大區,總面積近700平方千米,在馬尼拉生活的人口數量達到1348萬人,超過菲律賓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一個超大城市。
呂宋島馬尼拉灣周邊地形圖
馬尼拉航拍
馬尼拉地處熱帶地區,緯度大約為北緯15°,氣候型別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表現為終年高溫,年均溫約為28℃,降水豐富,每年的6至10月,受東南季風和颱風的影響,降水更為豐富。馬尼拉的經度為東經121°,與我國杭州的經度差不多,地處東半球,時區上屬於東八區。馬尼拉是一座歷史較為悠久的城市,馬尼拉的城市歷史就是菲律賓歷史的縮影。
馬尼拉中國園
馬尼拉大聖堂
菲律賓是一個位于海洋上的群島國家,但是距離亞歐大陸並不遙遠,因此有歷史學者認為最早的菲律賓人就是大約在3萬年前從大陸遷移過去的。在歷史上菲律賓的發展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來自印度往東傳播的佛教文明影響。此後,到了1521年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首次踏上這片土地,到了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陸,入侵併佔領了菲律賓。從此,菲律賓開始了被西方列強殖民的歷史,與很多殖民地一樣,殖民者最先登陸的地方,往往會成為這一地區發展最好的區域。
馬尼拉在菲律賓夜間燈光圖中的位置
西班牙殖民者最早就是在馬尼拉市中心的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臺,開始了其殖民統治,同時也將西班牙文化帶到了菲律賓。而到了1898年美國人取代西班牙人開始統治菲律賓,從此巴石河北岸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同時也將美國文化帶到了菲律賓。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馬尼拉發展成為了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成為了菲律賓的象徵,同時也被譽為了“亞洲的紐約”。
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