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剖面圖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形特徵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讀圖分析能力。
一、地形剖面圖的基本概念
地形剖面圖是透過垂直切割地表某一方向,展現地表起伏形態的二維示意圖。通常基於等高線地形圖繪製,能直觀反映地勢高低、坡度陡緩、地貌型別(如山峰、山谷、鞍部、陡崖等)。
二、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步驟
(高考可能考查繪圖題)
1. 確定剖面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畫出需要分析的剖面線(如AB線)。
2. 建立座標系:
(1)橫軸:表示水平距離(比例尺與等高線圖一致)。
(2)縱軸:表示海拔高度(需標註刻度,一般縱軸比例尺大於橫軸以突出地形起伏)。
3. 標出交點: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影到橫軸上,並標註對應海拔高度。
4. 連線成圖:用平滑曲線連線各點,形成地形剖面圖。
三、地形剖面圖的判讀技巧
1. 判斷地勢起伏:
(1)觀察剖面線上海拔最高點和最低點,分析整體地勢變化(如西高東低、中間高兩側低等)。
(2)結合剖面線經過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
2. 分析坡度陡緩:
(1)等高線密集處對應剖面圖中坡度陡峭的區域;
(2)等高線稀疏處對應平緩區域。
3. 特殊地形的識別:
(1)陡崖:剖面線中出現垂直或接近垂直的陡坡。
(2)鞍部:兩側高、中間低的“凹形”區域。
(3)河谷/山谷:剖面線呈“U”形或“V”形凹陷。
四、高考常見題型及解題思路
1. 繪製地形剖面圖(注意比例尺轉換和座標標註)。
2. 結合剖面圖分析地理問題:
(1)通視問題:判斷兩點間是否可見(剖面線上無遮擋即可通視)。
(2)工程選線:如公路、鐵路需選擇坡度較緩的路線(對應等高線稀疏區)。
(3)農業佈局:梯田多分佈在山坡平緩處,河谷適合種植業,山地適合林業。
3. 地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
(1)山脈走向影響降水分佈(迎風坡與背風坡);
(2)地勢高低影響河流流向、流速。
五、高頻考點與易錯點
1. 比例尺問題:
縱軸比例尺放大時,地形起伏會被誇張,需注意題目是否要求“垂直比例尺放大”。
2. 等高線疏密與坡度的對應關係:
疏→緩坡,密→陡坡(但需注意比例尺是否相同)。
3. 地形特徵的描述:
規範答題模板:如“地勢西高東低,起伏大;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為平原”。
4. 通視問題誤區:
若剖面線中間有山脊或凸起地形,則會阻擋視線。
六、典型例題分析
1.例題: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沿AB線繪製地形剖面圖,並判斷從甲地能否看到乙地。
2.解題步驟:
(1) 繪製AB線剖面圖,標出各點海拔;
(2) 連線各點形成剖面線;
(3)觀察甲、乙兩點連線在剖面圖中是否有凸起地形阻擋視線。
七、總結
地形剖面圖是連線等高線地形圖與實際地形的橋樑,需透過反覆練習掌握繪圖技巧和判讀方法。高考中常結合區域地理、自然地理綜合考查,需注意結合具體情境(如自然災害、資源開發)分析地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