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裡有家長分享了一篇關於燒雞的筆記,寫的應該是一個家長某日去燒雞開放日的所見所聞,如下:
這個一看就很燒雞,不看那些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就是這樣的卷。
我知道,很多人對這個模式是嗤之以鼻的,其實我也不喜歡,我以後大機率也不會讓我的孩子接受這種模式的教育。但如文章開頭所說,現在大家對燒雞的定位已經是:白雲區最好的民辦。
要知道,燒雞出道於不算遙遠的2016年,且是在民辦強校林立的白雲區,有白雅,金廣、華新、廣外外校、培英的白雲區。短短几年,直接飛躍至現在不少人眼中的第一。
有人說它掐尖,問題是,誰不掐啊?尤其是開頭那幾年,真正很尖的人不會選它的,任憑它如何畫餅,會去的生源絕不是最好的那一批。它就靠著把75分的生源加工到85分,然後吸引來80分的生源,加工到90分,接著吸引來85分的生源……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上來的。
你要後來居上,要奠定地位,生源就不能是藉口,你就是要有本事把不算最拔尖的生源加工到拔尖。你成功了,地位上來了,你用什麼方法都有人青睞,自有大儒為你辯經;相反,你持續地沒有達到預期,說再多也顯得蒼白。親愛的廣州外國語,你聽到了嗎?
這也就是我想說的,類似燒雞這樣的學校,它是明牌的,明擺著就是這麼做的,沒有藏著掖著,也沒有說一套做一套。
我覺得,這就挺好。現在責任完全來到了家長這邊,我都明牌了,你要進來就應該考慮過能接受這樣的的風格和“卷度”,如果後面接受不了,總不能怪我太卷吧?
昨天在談到就是這個話題的時候,就有家長表示自己朋友對燒雞的滾班是極度好評的。
像升學擇校這種我認為算是人生比較重大的選擇之一,是應該謹而慎之的。像燒雞這種帶有鮮明特色的學校,這個模式你們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水土不服。一所中學要在裡面讀三年,因為不適應轉校的時間、金錢成本是很高的,對孩子而言絕對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還有很多的選擇,都不應該是“人有我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看法才是合理的。例如追求那些“2+4”的班型,是不是合適自己的孩子?現在阿貓阿狗都說要開2+4的班型,真的開得了嗎?你能招到那麼多有這個能力的學生嗎?然而,有的家長是因為自己考不進一線民辦或者頂級公辦的這類班型,發著一種“不服輸”的,有賭氣成分的心態就被忽悠過去了。
不過說真的,明牌明到燒雞這個地步的學校也不多。但是好歹,我們是可以透過在讀家長的反饋,開放日的宣講,與學校老師和就讀學生的溝通(文章開頭這個家長就是和學生交談得到了一些資訊)獲得一些零散的資訊。
經常有家長問我,開放日有去的必要嗎,感覺都一樣。
這篇文章其實就回答了你們這個問題,那就是我認為是有的。雖然可能不能就此判斷一所學校就一定適合自己,但如果你去了開放日,聽了宣講、做了功課都覺得不太好,那就不建議勉強了。
最後再重申一遍,我不是燒雞吹,我個人是躺平型老廣,所以也並不喜歡這個風格。這篇主要想說的是建議家長們在做選擇之前充分考慮這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而不是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