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課業壓力不重,雖然知識不難但想拿高分卻並不容易,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於學習和考試也難以引起足夠多的重視。
可即便如此,每個班級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別人家的孩子”,對於學習格外認真,對於考試也非常重視,每次都能拿回獎狀,讓父母在家長會上成為其他人羨慕的物件。
廣東一名小學生就是如此,四年級的他本該是最淘氣貪玩的年紀,卻對學習非常努力,以前成績只在中上游的孩子,這次期末考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年級第二、全班第一的他,收穫了好幾張獎狀。
小學生坐在獎狀堆裡看電視,爸爸欲言又止,網友:家長真沒眼力見
小學階段的孩子本該是心裡最藏不住事的,一般的小學生得到一張獎狀都歡欣雀躍,恨不得立刻跟父母索要獎勵了,而這名小學生非但沒有表現出雀躍,甚至有一種遠超同齡人的穩重。
只見他一臉鎮靜的坐在獎狀堆裡看著電視,旁觀的爸爸想說點什麼,卻又欲言又止,這一幕拍下來發到網上後,網友們紛紛調侃:這家長是真沒有眼力見!
“動畫片的SVIP充了嗎?沒有的話就是你不懂事了”;“愣著幹什麼?還不快給小學霸洗點水果?”一條條評論逗得大家笑出了聲,也暴露了網友們的羨慕:誰不希望自己家也有一個這樣愛學習的小孩?
為什麼從小就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圍觀了這麼多家庭教育的真實案例後,筆者發現了一個問題:成績好的孩子,往往分成兩種型別,一種是從小就愛學習,這類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很強,即便家長不用這麼操心,他們也對自己的分數非常上心。
另一種則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不僅需要老師的嚴厲管教,更需要家長的課後輔導,直白點說這類學生可能本身不愛學習,是被老師和家長一點點給“管”出來的學霸,但無論哪一種,只要成績好,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愛學習的孩子往往是性格決定的,教育的關鍵在於引導
儘管如此,多數家長還是很羨慕那種從小就愛學習的孩子,這種孩子不需要父母過多操心。但總結下來大家也發現了一個規律:這種從小就愛學習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性格決定的。
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愛學習和不愛學習的,簡直天差地別,愛學習的學生作業甚至不會留到家,在學校就找時間自己做完了,而不愛學習的學生,半個小時內能完成的作業,每次都要拖一兩個小時才能做完。
成績上的對比自然更加明顯,愛學習的學生對待每一次考試都非常認真,某一次不小心馬虎丟了分,都不用等老師或者家長批評,自己心情就開始低落了;而不愛學習的孩子,考試卷子更是因為馬虎大意頻繁丟分,對於考試分數也是不以為意。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歸根結底還是性格導致的,根據學校老師的觀察發現,很多從小就愛學習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喜歡攀比、有一定的虛榮心、喜歡被老師誇獎、同學敬佩所帶來的滿足感。
一般情況下家長肯定會覺得,小孩子有攀比心和虛榮心不是好事,但恰恰是這種性格的孩子,才會對學習成績格外在意,即便才上小學的他們不懂得學習改變命運的真正含義,但卻能因為這種好勝心,讓他們對分數和獎狀都格外在意,可見孩子性格的複雜多樣,是否有利於其自身成長並非是能一概而論的,關鍵還是看老師如何教育、家長如何引導。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