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老師一直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同時還掌握著紮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回想現在的小說、影視劇,都有許多關於化學老師的情節改編,但在真實的校園內,能做到把實驗帶進課堂的化學老師卻並不多。
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實驗室配備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源於實驗的安全性,很多化學實驗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直接讓學生上手的話,操作不當也極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但作為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想學好化學,光靠被反映方程式和實驗現象肯定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們親眼見證化學變化的奇妙之處,才能激發他們對於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化學老師質疑“國產阿司匹林腸溶片”,網友:可是一粒才9分錢
北京一名中學化學教師,在一次做課堂實驗的時候,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利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檢測其有效成分乙醯水楊酸中的羧基和酯基,按照正確的化學實驗操作步驟,應該先對乙醯水楊酸進行水解,水解後會產生水楊酸,與氯化鐵會發生變色反應,溶液呈現紫色。
按照實驗原理,水楊酸才是與氯化鐵發生變色反應的物質,可沒想到,這名化學老師在用國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實驗時,卻意外發現,即便沒有進行水解,溶液也發生了變色反應,自然就無法清晰地對比實驗前後的變化了。
對於“腸溶片”類的藥物,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例,其主要的治療成分是水楊酸,但該成分對人體的胃部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引發胃潰瘍,因此才需要在藥物外包裹一層“衣服”,確保藥品在進入胃裡不溶解,進入小腸後再溶解吸收。
也就是說,按照這名化學老師的實驗顯示,國產阿司匹林腸溶片在水解前就已經釋放出了乙醯水楊酸,這意味著該藥品極易對人的胃部產生刺激性不良反應。
藥品安全是多麼嚴肅的問題,沒想到卻被一名化學老師給發現了,但只要仔細思考就能明白,這並非是偶然,而是遲早要來到的必然,因為這個實驗是高中化學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老師會帶著同學們去做這個實驗,瞭解現象背後的原理這並不罕見,若非這名老師心血來潮買了國產藥品,恐怕大家還被矇在鼓裡。
藥品安全關乎人們的健康,價格不該成為效果打折扣的理由
但伴隨著化學老師對國產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質疑,評論區的風向卻令人唏噓,不少網友表示:實驗所用的這款國產阿司匹林腸溶片,單獨購買一片的價格不過才9分錢,甚至集採價格才3分多,一片價格不到一毛錢的藥,大家似乎理所當然的認為:有些副作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便宜就能成為隱患的遮羞布嗎?顯然不是,藥品的價格降低,並不意味著藥品的使用風險、藥品質量和藥品的效果就理應隨著價格的降低而受到影響,畢竟這關乎的是無數人的健康,而並非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
對於患者來說,任何不確定的風險和副作用,都是在拿身體開玩笑,這並非是一件可以湊合的事情,無論是監管的不得力還是質量把控的不到位,一款人人認可的好藥,不該因為副作用變成“毒藥”。
當然也有人質疑:化學老師或許在原理上足夠專業,但對於藥品的研究和質量的把控方面,終究還是“外行”,但他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名化學老師,更是藥品的使用者,無論是使用該藥品進行實驗還是治療基礎病情,都有權對所購買的藥品提出質疑。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