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115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17個詞條
01
網上看到一則帖子,帖主說,親戚找他借錢,他先是確認對面是否本人,接著很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慣例,讓親戚打個欠條。
結果“打欠條”的這個操作把親戚勸退了。
親戚覺得,向家裡人借錢也要寫欠條,好像貸款一樣,這是不信任的表現。
最後,因為不能接受借錢打欠條的親戚,放棄了向帖主借錢。
雙方不歡而散。
帖主大概覺得,自己“要求打欠條”的這個行為傷害了雙方的情誼,開始質疑自己的做法到底正不正確,於是發帖問網友。
沒想到,評論區網友一邊倒地支援帖主:
貸款還要你利息呢,寫個欠條都不敢鐵定心裡有鬼。
只要你對其他人一視同仁,你管他說這那的,不寫就不借。
幸好沒被這個親戚騙,願意還的話不願意寫借條?
借錢見人品。
帖主親戚並未意識到,有人願意借錢給他,已經是莫大的恩德。對方讓他寫欠條,是本分,不讓他寫,是情分。
寫欠條這事,本不應該讓帖主來提,而是親戚主動提。
人們常說,談錢傷感情。
事實上,談錢並不傷感情,真正傷感情的,是錯把情分當成了本分。
當然,這並不僅僅限於借錢。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熱議的帖子:同事幫我帶的飯,都是素菜,收5元,貴嗎?
網友說,自己有個同事,每天早起做飯,上班把飯帶去,中午直接開吃。
後來,就變成了同事每天多煮一份,幫題主也帶一份飯。
有一天,同事帶了三個菜:西紅柿炒雞蛋、手撕包菜、素食藕片。
網友大概覺得全是素菜,還收她5元,有些貴,於是發到網上問大家。
結果,評論區全是陰陽怪氣的諷刺:
網友可能覺得,幫自己帶飯只不過是多煮一點米、多炒一點菜的事情,舉手之勞。
但她沒有意識到,同事準備食材需要付出時間成本,烹飪的過程也需要付出精力成本。
而對於這所有的付出,網友連5元都不太願意付,說白了就是缺乏邊界感,錯把同事的情分,當成了本分。
02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明明好心給人幫了忙,對方非但不感激,還覺得不滿意,甚至認為你這個人不厚道。
明明只答應幫一次忙,對方卻得寸進尺,想要讓你幫更多。
明明每天都順手幫人一個忙,結果一天沒幫,人家就生氣了。
這些行為之所以會讓你感覺不舒服,就是因為他們把情分當成了義務,把別人對自己的付出,當成了理所當然。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熱議的帖子:
兩個同事住得很近,女同事看到男同事平時開車上下班,於是向對方發出順路送自己一程的請求。
男同事礙於情面,答應了,於是一直免費送女同事上班。
作為回報,女同事偶爾也會請男同事吃個早餐。
有一天,男同事因為生病請假了,沒來得及跟女同事打招呼,結果導致女同事上班遲到。
等男同事病情稍有好轉,才想起來跟女同事解釋,結果等來的不是理解和關心,而是一通毫不留情的責備。
我想,男同事一定覺得委屈,自己本是出於好心,長期免費接送,結果吃力不討好,反遭謾罵。
蹭車的女同事的語氣和態度,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自私與冷漠。
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
當你在一個人處於困境時給予他少量的幫助(如 “升米”),他會對你心懷感恩。
但如果你給他過多的幫助(如 “鬥米”),一旦這種幫助不能持續或者有所減少,他就可能會心生怨恨。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對於一些邊界不清的人來說,一直對他好,是一個餵養和馴化的過程,很容易抬高他的期待,就像邊際效應遞減的理論,他會把這種“對我好”的行為當成習慣。
當一切理所當然的東西,某一天突然失去或減少時,已經習慣的他就會覺得不適,從而怪罪原本默默付出的一方。
這就是醜陋的人性。
毫無原則的幫助,會助長人性的貪婪。你退一尺,他就進一丈。
當慾壑難填的情況發生,他就會和你扯破臉,恩大反而成仇。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簡單的就是把情誼和事情分化,不把情分當本分。
03
豆瓣有一網友分享了自己不同一般的出借經歷:
同事要買房,缺了5萬,於是找樓主借,樓主考慮再三,打算打個折,只借他三萬,想著實在不行就當這錢打水漂了。
沒想到同事準時還了錢,還加上了一千塊的利息。
樓主很開心地說,要用利息請他吃大餐。
這位同事,便是把情和事分化開來的處理方式,不但遵守契約精神,按時還款,甚至參照了銀行標準付了利息。
同事的做法,讓情歸情,事歸事,最終反而收穫了更豐厚的“情”的回饋。
打欠條,也是與情誼分化的最好借錢方式。
因為缺少一個明確的約定,這筆錢會像蒼蠅一樣,隨時出現在兩人的交情裡。
一旦寫下欠條,明確歸還日期,逾期後果,雙方就不會對這段情誼留有種種不好的猜測,比如:
他怎麼不準時還錢:原來我們情誼不過如此……
他居然催我還錢:原來我們情誼不過如此……
所以,找人借錢,一定要主動打欠條。
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才是對情誼和金錢的雙重保護。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保持分寸感有多重要?”
有個高贊回答是: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歷,若不能感同身受,起碼要做到尊重,不過分干涉。”
感情裡最舒服的狀態就是“親密有間”,彼此取暖又留有一定的空間。
保持合適的邊界感,不把情分當本分,才是維繫一段關係的最好方式。
人活一世,沒有人有義務為你做出犧牲和讓步。
如果有人願意幫你,那是你的福分;沒人幫你,也不該怨天尤人。
大家熱情相待、真誠相處,但你是你,我還是我,這才是對待感情該有的態度。
不把情分當本分,是成年人之間相處的頂級自律。
*作者簡介:飛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個人公號“飛小白有話說”(ID:feixiaobai2018),用最正的三觀,分享走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