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129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19個詞條
01
最近看到一則帖子,讓人感到心寒。
題主有一個好朋友,從學生時代就認識了,到現在已經五六年了。
讀書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吃喝玩樂沒感覺她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工作後題主感覺對方越來越精緻利己。
平時找題主朋友聊什麼事情,她基本上不會回。
題主安慰自己算了,也許是自己說的話題人家不感興趣。
但是對方只要一要借錢就跟變了個人一樣,特別熱情積極。
前兩天,題主收到朋友發來的訊息,一改平時不理不睬的態度,特別熱情:“姐妹,好想你,好久不見”。
朋友還約題主過幾天出來玩,問題主是去成都好呢還是重慶好。題主對這突如其來的熱情感到奇怪。
果然,不出所料,聊著聊著朋友終於聊到了主題,開口找題主借幾百塊錢,並承諾晚上歸還。
晚上朋友來找題主他們去玩,結果直到凌晨兩點,題主都睡著了,還錢的事也無任何迴音。
第二天中午,朋友還是沒回應。
題主忍無可忍,發資訊質問朋友為什麼這個態度。
又過了一個小時,朋友才終於還錢並回復說昨晚去酒吧喝醉了回來睡著了。
題主質問她,昨天晚上明明她們一起在酒吧喝的酒,而且大家都喝過酒,這年頭在酒吧玩能一眼不看手機?
此後又過了整整一天,朋友還是沒有任何迴音。
之前說的“好姐妹好想你一起玩”彷彿是個笑話。
題主終於下定決心把朋友刪掉了。
過了兩天,朋友來加她並道歉,說自己一直有這個毛病容易不回訊息。
題主說這就是藉口,要借錢的時候怎麼回訊息回得特別快。
然後朋友又選了一家店要出來玩,但題主已經沒心情了。
題主的朋友很明顯,就是單方面享受朋友對自己的好處,卻對朋友吝於付出。
題主平時和她聊天,她不感興趣連糊弄都懶得糊弄,直接已讀不回。
等到需要借錢的時候,又變了一個人似的,熱情主動。
這說明她並不是不懂如何維繫關係,而是把對方當成了一個用不到時就冷落用到時就熱情的工具人。
這種精緻利己的人生活中也很常見。他們通常有些小聰明,小心機。
有句歇後語用來形容他們再生動不過:“癩蛤蟆趴腳面,不咬人膈應人。”
和他們交往,你雖然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是時時刻刻擔心被算計。
他們摸透你的性格後,就開始利用你。在你沒有用處時,又懶得搭理。
莫言說:
不要和太精的人做朋友,不管你信不信,凡是那些特別會做人,能說會道的,而且情商極高的人,私底下特別會算計人。
深以為然。
02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詞,最初由北大教授提出,讓他想到這個詞的原因,始於與一個同學的來往。
當時的他在北大講現當代文學課,一二百人的大課,很多學生都昏昏欲睡,卻有一個學生格外不同。
那個學生很長一段時間,都坐在前排,每次上課都在認真聽講,甚至在老師講到精彩處時,還會微笑示意。
在很多學生都不會認真聽講的情況下,錢理群教授很欣賞這個學生,和對方也會偶爾交流一番,關係越來越近,錢理群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好苗子。
沒想到,這樣的關係沒有維持多久。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學生找到錢理群教授,說自己想要出國,希望錢理群教授能幫自己寫一封推薦信。
錢理群教授覺得,這個學生的確有潛力,有能力,值得一封自己的推薦信。
結果,推薦信給了學生,對方從此消失,再也沒有來上過錢理群的課,這件事,給錢理群教授上了一課。
他發現,不少人都是如此,對生活有追求,行為舉止足夠精緻,挑不出任何錯誤,但背地裡隱藏著的,卻是自己的私心。
簡單來說,這些人精緻且完美的行為,其實就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私心。
他們接近一個人的原因,是有目的的,大多是為了得到一些什麼,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獲得的利,便會立刻轉身離開。
03
精緻利己主義者往往比較冷漠,缺乏真摯的情感。
在他們心目中,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所有行為的最終落點都是利益,因此,他們人際關係的核心便是利益交換。
一個對他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形如陌生人。
經典軍旅劇《士兵突擊》中的成才,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成才聰明,在人際關係上尤其如此。
他將身邊的人分為三六九等,給長官好煙,給和自己平級的戰友遞最便宜的煙。
一根香菸,足見他的價值觀。
集訓結束後,他認為自己能力強,和戰友關係處得好,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於是,他不顧連長的挽留,主動請願離開鋼七連,成了鋼七連歷史上第一個“逃兵”。
成才離開連隊那天下起了瓢潑大雨,來送他的只有被他欺負、天天被喊“呆子”“木木”的許三多。
成才感慨道:“我還以為,我沒處下全連的人,也處下了半連的人。可是到頭來,還是隻有你一個。”
精緻利己主義者的社交真相大抵如此。
他們以為社交的本質是利益交換,因此,他們也習慣用唯利是圖的眼光去考量他們遇到的每一個人。
無論是環境還是人,他們做決定時都不會摻雜情感的因素,而是始終為自己服務。
精緻利己主義者往往無法輕易相信別人,他們的內心像被一道無形的牆包圍,讓人難以觸及。
這樣的人,身邊通常也不會有太多真心的朋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看透這種人的本質後,悄悄遠離。
生活已然太難,何不讓自己的身邊少一些算計的人,多一些真誠的朋友。
共勉。
作者:綠窗紗 ,撰稿人,與文字共舞,弄墨香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