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親子之間永恆的主題。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公眾號
作者 | 吳小霞 重 慶兼善中學蔡家校區
看了《哪吒2魔童鬧海》,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在訴說著一個主題——愛。
01
沒有完美的父母
有的是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論是哪吒的爹孃,還是龍王敖光,還是的父親,他們都真心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各自表達的方式不同。
在哪吒出遠門的時候,殷夫人一邊跑一邊叮嚀:“你脾氣大,遇事要冷靜。爹孃不在身邊,你要學會照顧自己!”兒行千里母擔憂,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可是哪吒卻飛身而去,頭也不回,嫌棄母親囉嗦:“知道了!”
在煉丹爐裡,殷夫人哪怕會被孩子扎得遍體鱗傷,也要給孩子一個擁抱:“最後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長大了,今後的路你要自己走。”這就是父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為了孩子也義無反顧。
“我不在乎你是魔是仙,我只知道你是我兒,你什麼樣子我都愛。”父母就是如此,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你若成仙,我為你鼓掌;你若是魔,我陪你變好。
當敖丙心懷愧疚地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完成龍族的使命。”敖光沉穩、厚重地接住兒子,說:“我只要你好好活著。”作為父親,他期待孩子子承父業,光宗耀祖,有出息,這是任何一個父母心底深處的渴望,可是孩子“好好活著”是第一位,他愛的是兒子,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不帶任何附加值,活著是第一位,哪怕自己身死族滅都在所不惜。
申公豹的父親申正道一直培養孩子出人投地,一心渴望成仙擺脫妖族低人一等的身份,作為父親,他用自己最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期待孩子功成名就,但更希望孩子能成為好人,他知道出身無法決定命運,內心的善良和努力卻是開啟成功的鑰匙,他的教育多麼有正能量!並且他不僅這樣想,還親自做好示範,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修煉了一身好功夫,帶著一眾小妖,以自己兒子為榜樣,百尺竿頭,勤學苦練。小豹也教育得很好,善良而正直,道貌岸然的神仙要趕盡殺絕,他用身體護住自己孩子,重傷的申正道倒在地上,叫孩子快跑,作為父親拼儘自己全力也想護孩子周全,這就是父母的愛。
父母各自角色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在表達自己的愛,哪吒的父母代表人類,始終站在哪吒的角度,理解他,接受他,引導他,成為哪吒堅實的後盾;敖丙的父親是龍族,敖光是龍王,所以父親對他期望極高,期待他改變龍族的命運。他用精英教育的方式教育著自己的孩子;申公豹的父親是妖,但是他教孩子自律向善,自己也上進勤奮,哪怕自斷手臂也恪守著“家裡絕不會成為你的累贅”“努力能打破偏見”的信仰。
也許這樣的愛,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謀個幸福而已,或許並不完美,好在哪吒在陪伴中學會了責任,敖丙仍然是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申公豹哪怕遭遇不公仍然記住了“行心中大義”。這就是父母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任何一種教育都沒有完美,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同理,從來沒有完美的父母,有的是對孩子發自內心的無條件的愛。毋庸置疑,這份愛是真摯的。正因為不完美才有日趨完善的可能,我們做父母的,要做的只是不斷反思,不斷學會改變!
02
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愛父母
看了這部電影,我認為,孩子是父母的軟肋,其實,父母也是孩子心靈深處的軟肋,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更愛父母。
當哪吒回到滿是廢墟的陳塘關時,看見那遺漏在廢墟里的母親的頭盔,那一刻,哪吒心如刀割、淚如雨下,父母永遠是哪吒最脆弱的地方。
當無量仙翁用父母的命逼迫哪吒吃下“滅魂丹”的時候,他義無反顧,明知道會魂飛魄散,仍然毫不遲疑,當面對媽媽生命的最後時刻,哪吒崩潰得不斷自責:“我沒用,我好沒用,我生來就是魔,讓你們受苦,連累你們。”每個孩子都渴望成為父母的驕傲,父母是他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啊。
哪怕別人眼中做盡壞事的申公豹看到弟弟後,也會露出自己最溫柔的一面,第一句話問的就是:“父親還好嗎?”並且把自己千辛萬苦來之不易修煉的丹藥,毫不猶豫地傾囊而出,要求弟弟帶回家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哥吃不慣這個,哥喜歡自己修煉。”再看申小豹不顧自己安危,拼命保護父親。原來,家人是每個孩子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啊。
敖丙更不用說,一個被寄予厚望的龍族獨子,揹負整個龍族的命運,也是整個龍族的救星,哪怕這種期望是枷鎖,是壓力,是無奈,哪怕他內心充滿了掙扎和矛盾,當太乙真人用寶蓮為敖丙重塑肉身失敗時,敖丙撐著破碎的肉身等來了父王,當他倒在父王懷裡的那一刻,仍然用氣弱如絲的聲音,滿懷愧疚地給父親道歉:“父王,孩兒未能完成龍族的使命!”在他的心中,家族的使命永遠是他的第一責任,勝過自己的生命!
所以,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瞬間明白:孩子,你比我們想象中更愛父母。
在不經意的小事中,在生活的點滴中,我們以為父愛如山、母親如水,其實,孩子的愛也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父母可能還沒有察覺。孩子沒有好壞,對父母都有同樣的愛。
03
養育孩子的過程
是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
在漫漫人生成長路上,親子之間沒有最好,只有彼此成長得更好。
哪吒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給了孩子溫暖,給了孩子力量,他們的愛為孩子鑄就了抵禦困難的港灣,讓哪吒保持了勇敢自信、正直擔當,才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勇氣和力量。
東海龍王敖光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大戰後,也如夢初醒,敢於改變:“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在孩子成長的最後關頭,他的愛已經不是強加的責任,而是放手,給予孩子自由。這種愛已經變成了孩子未來闖蕩的力量。這何嘗不是重新認識孩子,也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這何嘗不是親子之間一次互相成長?
申公豹父親不給孩子新增任何麻煩,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踐行著“不努力就不會有出路”的理念,他的教育也在申公豹身上得到了體現。申公豹知道父親被殺,弟弟在懷中死去,憤怒中他仍然保持理智,在找到事情真相後,敢於獨自面對強敵,展現出勇氣和擔當,這又何嘗不是申正道教育的結果和他自己成長路上完成的自我救贖。
每一對親子,都沒有對錯,沒有最好,既然彼此愛著,那就讓彼此共同成長!彼此成長得更好!養育孩子的過程,何嘗不是重塑我們父母自我的過程。
每個人都需要成長。孩子終將要離開我們,也許我們想表達:我怕你離開我了,不能獨立行走。就像《目送》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對,不必追,陪伴他,讓他自力更生,讓他有足夠的力量去獨擋一面,這也是父母的一種成長吧!所以,把握好愛孩子的度,處理好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共同成長,相愛不相殺。共同成長,活出自己。
愛,是親子之間永恆的主題。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 | 吳小霞 重慶兼善中學蔡家校區
編輯 | 皮皮兵不皮